胡培高 马士祥 王福兵 费成刚 马大年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胡培高 马士祥 王福兵 费成刚 马大年
目的 探析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同时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4±4.5)min、(128.5±10.3)mL,DHS组为(132.5±2.7)min、(228.5±1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定期复查半年到2年,PFNA组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4.2±3.2)个月;DHS组4例患者均愈合不良,平均愈合时间为(5.6±1.9)个月。2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生发生率为0%,DHS组有8例因感染导致骨折不愈合、无脂肪栓塞,8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康复,无1例发生死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技术相对于DHS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PFNA内固定术;DHS内固定术;临床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近来兴起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逐渐增多,疗效肯定[2]。本研究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住院治疗了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PFNA治疗,同时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DHS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同时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PFNA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3.4±4.3)岁,AO型:A1型14例、A2型28例、A3型12例;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20例,心血管疾病18例。DHS组男63例,女41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3.4±4.3)岁,AO型:A1型30例、A2型40例、A3型34例;合并症:高血压32例,糖尿病45例,心血管疾病27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FNA组:手术方式均选择全麻手术,患者术中采取平卧位即可,若患者有严重的其它系统疾病可在症状控制后施行手术。在影像机器的监督下行内固定手术。在股骨粗隆体表投影范围内设计一大小约5~7cm切口线,与该处作为手术通路暴露手术野。定位进针点后,先向股骨髓腔内影像引导下插入内固定导针,根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尺寸PFNA钉钉入股骨髓腔。调整位置后确定螺纹位置良好。暴露视野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刀片长度及位置。检查固定牢固后分层缝合皮肤。
DSH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采用平卧位,在影像机器透视下行牵引复位,如果牵引复位效果良好,则切开后可直接行DSH内固定术,如引导闭合复位失败,则行切开直视下DSH内固定术,术中助手配合台上医生于台下仔细牵引创造良好内固定环境。于髋骨外侧设计纵切口,分离皮肤肌肉筋膜后充分暴露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干上外侧。定位大转子后于其下部2~4cm处骨钻器械打骨孔,安放导针。安放成功后测量导针长度,按导真指引安置动力髋螺钉。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2组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2组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s)
2.2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术后定期复查半年到2年,PFNA组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4.2±3.2)个月。DHS组2例患者均愈合不良,平均愈合时间为(5.6±1.9)个月。2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PFNA组术后随访无感染、无脂肪栓塞、无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其并发生发生率为0.00%;DHS组术后随访时有8例因感染导致骨折不愈合、无脂肪栓塞发生;有8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康复,无1例发生死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5)。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年纪较大的老人,老人发病率较青年人要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视力的不断减退,肌肉张力下降,运动系统灵活性下降,老年人发生跌倒受伤的概率较年轻人增加。文献报道国外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4%,国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例在1.5%~3.5%之间[3-4]。
髓外内固定系统DSH技术最常见,它虽然具有适应面广、固定坚强可靠、易学易用等诸多特点。但是它的技术特点决定该技术有以下不足:(1)DSH技术主要涉及偏心性髓外固定,它对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要求较高,必须是股骨大粗隆骨外侧的皮质保持较理想的完整性。若患者股骨大粗隆骨外侧的皮质因伤情致其完整性缺失,则DSH技术应用后效果较差。(2)研究发现,下肢负重时股骨头受力集中,压力可经传导依次通过股骨颈钢钉、股骨粗隆骨外皮质对固定于股骨大粗隆外侧的板钉系统造成分离应力[5-7]。并发症逐渐增多,例如植入骨钉断裂、术后髋内翻畸形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是基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技术的改进版本。PFNA不仅继承了PFN的优势,同时在设计上也有所创新,使内固定更加有效,操作也更加便捷。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PFNA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取代了传统的2枚螺钉固定;PFNA依靠螺旋刀片一个部件实现抗旋转和稳定支撑,其抗切出稳定性比传统的螺钉系统高,抗旋转稳定性和抗内翻畸形能力强。(2)PFNA仅需打入1枚螺旋刀片,操作简单易行,创伤更小,符合微创原则。(3)主钉改进,主钉设计为空心,只需一小切口,令导针进入髓腔后,即可顺利完成后续操作,置入主钉,主钉具有6°外偏角,方便从大转子顶端插入,进入髓腔。此外,减少出现断钉及钉尾处再骨折的发生率。PFNA的适应证也比较广泛,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及高位转子下骨折均可以使用,但该方式不能用于股骨头和颈的骨折[8]。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4±4.5)min、(128.5±10.3)mL,DH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132.5±2.7)min、(228.5±12.5)mL,PFNA组: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4.2±3.2)个月。DHS组:4例患者均愈合不良,平均愈合时间为(5.6±1.9)个月,此结果说明,PFNA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患者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广、髓内固定壁短小,稳定性出色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1] 吴浩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9-30.
[2] 刘景锋,冯永洪,卢国樑,等.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19-22.
[3] 欧阳长伍.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4-45.
[4] 樊晓臣.防旋转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3-16.
[5] 刘淑强,林培光,钟建福.髓内固定与钉板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41-43.
[6] 伍贤兵.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6-47.
[7] 王丽.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2-63.
[8] 孟春力,白玉和.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9-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62
江苏 211700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骨科 (胡培高 马士祥 王福兵 费成刚 马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