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及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2016-06-12 12:07王东林
当代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成形术球囊下肢

王东林

PTA及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王东林

目的 探讨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T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血管内支架治疗,观察2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32例(80.0%),有效7例(17.5%),无效1例(2.5%),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20例(50.0%),有效8例(20.0%),无效12例(30.0%),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PTA联合血管内支架应用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提高了通畅率和成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PTA;血管内支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肢体表现,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肢体麻木、疼痛、腿抽筋、乏力等,还有少部分患者伴有血液粘度增高或者皮温降低等,病情在不断发展,当出现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全时,将会出现肢体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给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探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和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现将具体的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证实,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4±2.8)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8±1.0)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1±2.8)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病程(4.2±1.1)年。2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根据CT影像或者是MRA造影观察并了解血管情况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入路,待造影成功后,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具体剂量为0.5mg/kg,采用一次性注入,在导丝和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的监视和引导下,对患者机体进行缓慢推进消融导管,按照先近后远的原则来打通心端,在释放能量过程中将超声探头缓慢向前推进,直到阻塞解除,提升消融的效果。在导丝的引导下,在患者膝下一般采用3mm左右/100~120mm的Deep球囊,在患者膝上一般采用7mm左右/70~120mm Sailor球囊,确保位置正确、合理之后逐步增加扩张球囊的压强,此外,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将扩张球囊的时间控制在120s以内,待球囊成形术完成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并了解扩张球囊的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对患者经皮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再置入血管内支架,用血管内支架支撑狭窄甚至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使血液畅通。此外,在患者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肝素注射治疗及肠溶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口服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对比2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2]。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肢体疼痛情况、皮肤颜色、跛行距离、足坏疽愈合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3 讨论

临床上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分为广泛性闭塞和节段性闭塞,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旁路手术治疗及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其中内科保守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仅仅能够控制病情,不能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3]。外科旁路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感染现象多,且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相比来说,PTA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治疗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和高效率的特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尽早康复。但是为了减少患者术后病变血管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现象,本文在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治疗,使用药物支架的目的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提高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对于减缓患者的病痛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4]。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原理是:增强气囊压迫粥样斑块的压强,促使斑块壳受到压迫,从而达到扩张管腔的目的,有助于增强脉冲血流[5]。这种治疗方法具体是通过超声斑块消融,以及球囊成形等开通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闭塞血管,提高治疗效率。而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时,是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金属内支架材料,将其作为支撑狭窄血管的器械,有效降低和减少再狭窄现象的发生,确保患者血流的通畅性,总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显著提高了手术治疗成功率和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促进侧支循环,改善患肢血液供应,减轻患者的病痛,其应用价值十分显著[6-8]。

综上所述,根据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疗效确切,显著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1] 李威,王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1(20):102-104.

[2] 何凡,陈旭东.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2012,11(28):321-324.

[3] 吴爱萍,刘志刚.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5(5):22-23.

[4] 张希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血管腔内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10):231-235.

[5] 关丽卿,陈慕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趋势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3,8(25):111-112.

[6] 吴明超.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6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9(10):232-236.

[7] 李成学,王波涛,李建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5):15-17.

[8] 张希全,李长海,潘晓琳.血管腔内多种介入技术个体化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附736例病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3):391-3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7.026

河南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 (王东林)

猜你喜欢
成形术球囊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