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教育的方法初探

2016-06-12 19:38王艳杰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创设

王艳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1-01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所收录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其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优美的词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古诗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诗文内涵创设情境,充分凸显诗中的形象,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只要"境"创设得妙,"情"便激发得浓。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多元教学,渲染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

1.创设情感氛围,以境引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过去,许多老师教学古诗时多半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的方式方法,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古诗被许多教师弄成"读、写、背"的范本。这种枯燥的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没有"美感"的体现,缺少"情感"的体验。

所谓"情境",是指某种能造就人特有心理的一种氛围。它对人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古诗教学中,创设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是师生能否顺利完成教与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而不是眼睛盯着课本,枯燥乏味的按部就班去讲,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如《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第二次赴任途中所作。教学时,教师先向同学介绍: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极力提倡变法富国强民,却得罪了地主官僚,这些人向皇帝进信谗言,使他两次被贬。使学生了解王安石已对仕途心灰意冷,在此氛围下,让学生知道,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作者联想到江南家乡春风一度,桃红柳绿,蝶舞蜂飞,鸟语花香,春光无限。但是官场却是险象环生,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从而领悟到诗中所寄寓的诗人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引导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惆怅的语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这时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完全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增强了学习效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根据诗文内涵,创设情境,充分显示形象,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促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做到"临境入情"。

2.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境悟情

古诗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此时,教师要借助音乐、画面等媒体,帮助学生架起想像、联想的桥梁,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

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

现代先进媒体适时恰当地介入教学活动,能产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效,可以快速降低学生感知的难度,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所谓的"借景悟情"就是要借多媒体所说之"言"、所发之"声"、所绘之"形"及所创之"境"来构架一座教与学的情感桥梁,师生置身其间会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予以在了水天一色之间。教学中可选用与这首古诗诗意相协调的电影插曲《送别》的音乐,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凝神细听,悠扬、婉转、激昂的旋律唤起学生丰富的想像,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似乎看到了滚滚的长江水奔向天际,友人的孤船渐渐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而李白却久久伫立在江边,不愿离去……这样,学生目视其文,耳悦其声,也一定会深切感悟其"朋友情深"。

3.采用多种形式,吟画促情

编入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衷;有的婉曲隐含,情蕴其间;有的借景抒情,情因景生;有的移情于景,景中见情;有的情理交融,情真意切。"情"是"诗"之灵魂,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能产生动人心弦的文章。那么这些情该如何去体会呢?

首先是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其次是画诗,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使"诗中有画""画中也有诗" ,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再次是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联系实际,以情验情

收录在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篇目,和学生的思想生活结合得很紧密。如描写粮食来之不易的古诗《锄禾》;歌颂伟大母爱的《游子吟》……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古诗本身内在的思想性,启发学生以情验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如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我们吃的米饭从何而来都不知道,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锄禾》时借助了多媒体,先出现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冒着雨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你的父亲在田间劳动。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到此无须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便会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无形中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只要为师者好好把握诗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词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引导学生在诗中悟情,在诗中育情,在情中咏诗,那么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一定会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创设
踏青古诗词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拟古诗”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