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2016-06-11 06:40:48董平魏连栋
吉林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问题探究

董平 魏连栋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文化传播方式上,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面,农民工在城市适应问题也随着城乡文化的差异日益凸显,基于此,本文以新生态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为中心,对现阶段农民工的社会适应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新生态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探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B086号

项目名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吉林省为例

中图分类号: F323.6;F29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9.065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的发展步伐较快,相应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之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落实,和上个世纪末期第一批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文化素质上,还是在社会观念上都有很大的改观。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实质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相应的,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问题。其问题能否顺利的解决和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质量的能否提高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和社會的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其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 城市居民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1.1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凸现

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应的在维权意识、公平意识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对于城市不公平的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和第一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忍耐力和对城市大部分事物有较高的认可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满意度较差。之外,由于城市的文化和农村相比较较为先进,进而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生活的方式还是生活环境等都有一定的歧视感和忽视感。综合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适应能力方面和第一代相比较更加困难。

1.2 新生代农民工需调整心理和行为

土地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本要素,由于长期的农村生活使农民工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以及农民工对土地存在一种依赖感,但是对于发展迅速的城市,对于土地而言,和农村相比较可谓是寸土寸金,农民工进入城市,相应对土地的支配能力极为有限的,因而感情得不到寄托,仅有的生存空间也无法满足农民工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需求,进而城市无法使农民工充分的认识自我,为此在生活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很快适应城市生活,就必须调整心理和行为。

1.3 农民工与城市及市民存在一定矛盾

部分城市居民认为,如果没有农民工进城务工,就城市人口而言,就业竞争方面城市人口和就业单位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潮打破了这一局面。部分城市居民觉得农民工以数量较多以及价格低廉获得了很多就业岗位从而减少了本市市民的就业机会及经济收入。此外,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等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部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怀有排斥心理,而这种排斥心理表现的后果就是农民工难以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和谐共处。同时,城市里的一些公共制度,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购房等都对城市居民和农民工进行了区分,使两者之间在社会福利上的分配差距较大,也使得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互动难以开展。

2 措施与建议

2.1 推进农民工自身的继续社会化进程

怎样才能推进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继续社会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应做好三个适应:

一是经济适应。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两者在消费观念以及收入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使农民工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就要在消费结构上做适当的调整。例如定期开展座谈会,开展知识技能讲座大会等,全方位的促进农民工的城市经济适应能力。

二是要做好社会适应。应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方面,农民工要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由于生产方式不同,相应的,两者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为此,农民工要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农民工还要增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另外,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诈骗越来越多,农民工也要学会运用网络保护自己。

三是心理适应。城市居民应认识到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城市居民工作岗位、不同工种就业方面的重要补充作用,从而尊重农民工的劳动和人格,主动接纳、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进而实现和谐相处。有关部门应充分遵循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思想,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促进农民工尽早融入城市社会,确定农民工应有的社会地位。

2.2 市民的宽容、接纳

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交流减少,他们仅仅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之内,因而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真正的适应城市的生活,为此,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要积极主动的和农民工交流,使其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各种活动中去,城市居民要对农民工宽容、接纳。

参考文献

[1]胡宏伟,曹杨,吕伟.心理压力、城市适应、倾诉渠道与性别差异——女性并不比男性新生态农民工心理问题更严重[J].青年研究,2011,05(31):256-265.

[2]陈锋,徐娜.新生态农民工的返乡动因极其社会适应——以云南沙村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5,02(05):236-241.

作者简介:董平,博士,长春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问题探究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探究教学法
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探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56:5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1:51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9:36:4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2:15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