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军
[摘 要]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态失衡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对这些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公共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78-02
课堂是教学与育人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来自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广泛质疑。高职公共英语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劳累,教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因此,如何提高高職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实现预期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是指课堂教学有效率,知识的掌握上有效果,宏观上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有效益。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目前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存在诸多失衡现象,因此导致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下。本文探讨如何从构建生态课堂的角度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约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公共英语功能价值观
虽然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改革,但是教师对于高职公共英语的功能定位缺少必要的反思,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公共英语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其育人价值,过分强调其短期应试价值而忽视其对于学生的继续发展价值等失衡现象。同时,存在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如何和专业紧密结合,如何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兼顾知识性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公共英语学习兴趣单薄,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身在课堂心在外”等问题。另外,专业改革背景下,连基本的课时数都难以保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自然也会受到冲击。
(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价值观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似乎已经被摒弃,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模式因其的方便性仍然为不少高职英语教师所采用。整个课堂完全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授课就是生词的讲解(带读、自读、纠音、重点词及词组的用法等),课文的讲解就是课文简介,学生、教师交替朗读课文,逐字逐句地解释、翻译,最后就是作业。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按照课本等教学资料按部就班进行,完全忽视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学生。在此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之间基本没有协作性的讨论学习,学生基本上一直在埋头苦干,教师自己表演“独角戏”,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状态,被迫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
(三)课堂主体和教学环境
由于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英语大班授课在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英语课堂作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其公认的最佳规模是十到二十名学生(秦晨2005)。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公共英语课堂平均人数为55人,这个统计数字较前些年的每班70人已经有所降低,但是授课班级人数密度仍然保持在高位。在如此高密度的课堂环境下,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维持课堂秩序的难度可想而知。生态主体在如此环境下,活动和效能将会受到极大的抑制。此外,课堂周围环境也会对教学效果带来影响,例如教室桌椅的摆放、学生座位组合、师生的位置距离、教室的光线等。
(四)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处于相对封闭半封闭状态,教学内容严格围绕现有教材章节内容进行,滞后的教材内容与高职学生就业、发展的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运用的失衡,“所教”不能“致用”,学生兴趣不高自然在所难免。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配合教师的讲解,经过努力即便通过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但在课外需要英语交流的社会场景中却无话可说,经过长期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课堂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处于半封闭状态的课堂中,教学内容从书本到书本,导致了英语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失衡,也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开放性和交际性要求。
二、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构建生态课堂有利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生命个体,营造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生命及其多样性,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值得尊重的;任何生物都有其完整无缺的自然整体;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一起,互利共生,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不断发生某种联系。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首先应该认识到职业教育只是一种类型,不是一种层次,从心底尊重高职学生。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活动过程,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必须激发其内在活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状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个体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将激发个体的内在活力,学生个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认清种群生态,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正确了解课堂的主体——学生。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就是教育生态的微观环境。自然班可以看成是一个种群生态。课堂生态下主要因子是教师和学生。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其自身位置,教师要扮演好自身的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课堂教学中不能越俎代庖。忽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角色,压抑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教学有效性就会降低。教学的实质可以看作是在种群状态下课堂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变各自的“生态位”。因此,首先教师要关注种群的性质,面对的是高职学生,生源来源多元化,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够良好等。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认清、尊重高职学生的种群属性,关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递进性、实用性和适当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高职学生的种群属性和学生的生态位,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活动,如英语阅读、背诵、听力、复述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构建生态因子多元交互的课堂生态。每个学生都能在其生态位上有所发展,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三)关注限制因子,增强教学效能
限制因子是指一些生态因素缺乏,低于临界线或达到甚至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李比希1840年在研究植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关系时,发现当某种营养物质低于该植物的最小需求量时,即使其他营养物质都充足,这种营养物质也会限制该植物的生长,这种营养物质被称为限制因子。同样,在教育生态因子中也存在限制因子。“要想提高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就要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生态因子的限制因子,比如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学模式、英语授课班级规模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切实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针对高职英语的课程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将课堂教学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实力联系起来,将知识传授教学和引导育人结合在一起;优化英语课堂物质环境,推行小班化教学,扫除限制因子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阻碍,增强课堂教学的效能。
(四)避免“花盆效应”,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从生态学看,花盆是半人工的小生态环境,空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无法长出大樹。课堂英语教学类似于将学生置于花盆中,学生从教师和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的范围和空间都受到限制,形成相對封闭的生态环境。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必须要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才能存在发展下去。英语教学也是一样,必须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才能让学生获得外界的信息和能量,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对于高职英语教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带着学生走进实训车间,走进企业,营造真实场景,以职场人士的身份去模拟英语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了解职场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对现实问题的领悟,收获的不仅是语言知识与技能,还有更成熟的思维方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诚然,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个复杂的课题,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宏观环境、物质条件、地区差异、教学时间、师资队伍等。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失衡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目的在于构建生态课堂,从而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文龙.高职大学英语课教学有效性思考[J].沙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
[2]吴迪.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构建[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6).
[3]盛仁泽.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