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娟 苏昊 项建华
[摘 要] 在广泛调研全国广播影视类专业现有顶岗实习现状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总结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通过产学合作,共同探索专业教育和企业与社会需求教育相契合的环节,形成既符合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又能适应行业、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为职业类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目标,并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广播影视;顶岗实习;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05-03
一、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的调查问卷为《教育部广播影视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广播影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275份,其中有效问卷272份。
(一)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向分析
1.看重专业顶岗实习
大部分学生还是相当重视顶岗实习的,而且认为实习岗位应该与所学专业对口,这样的实习才能使他们积攒更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2.实习专业的选择
多数学生还是比较看重专业是否对口,认为专业对口才能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
3.实习单位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影视类相关的企业或电视台工作,学生对实习单位是否对口还是比较看重的。
4.实习地点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对实习地点的选择更倾向于就近原则,多数选择在就读大学所在的城市工作。
5.对实习教师的指导方式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多数选择了希望指导教师常驻单位随时指导,或者可以利用电话、网络随时指导的方式。
6.对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内容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更希望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单位、实习部门和实习工种的选择方面进行指导。
7.对处理与实习单位的矛盾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在处理与实习单位的意见分歧和摩擦时更希望自己独立解决,这与“90后”的学生的特点也比较吻合,独立意识比较强。
(二)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播影视行业特点导致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数量较少
广播影视类企业对畢业生的需求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工科类对应的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往往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而广播影视行业对应的实习单位以电视台、电视台等事业单位为主,单位的编制紧缺,岗位缺口较少,一般接收1~2个顶岗实习的学生。如摄影与摄像专业,电视台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摄影摄像人员,因而提供的顶岗实习较少;再例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小,每个单位的需求也就1~2个。因此广播影视行业更强调进行个性化订制来培养学生。
2.学历层次、区域的因素导致顶岗实习区域的不平衡
广播影视专业学生考虑未来的发展,多数希望可以留在一线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如省、市级电视台、电台等,而不愿意到县一级的相关机构去顶岗实习或就业。一线城市影视广播类的企事业单位特别青睐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因此,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线二线城市留不下来,三线四线城市或县级地区不愿意去的不均衡的顶岗实习局面。
3.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对口性差
专业对口性差是大部分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大部分学生也希望能够找到对口的实习工作,但多数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比较看重工作地点与能否就业,因此当实习内容与工作地点、工作待遇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在实习内容、实习形式上与学校的专业顶岗實习大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学生频繁更换岗位,实习工作连续性差
随着“90后”的学生成为顶岗实习的主力军,他们与“80后”的学生在行为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更注重个人感受,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旦对实习单位的管理、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不满意时就会跳槽走人。此外,也存在部分学生因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或不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迫使他们去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因此在顶岗实习中多数学生都会更换过一至二次实习企业。目前,很多广播影视类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企业业务的不稳定、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也是导致学生频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5.顶岗实习的专业岗位层次过低致使顶岗实习效果不明显
由于广播影视单位的相关仪器设备都属高端的精密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单位害怕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造成设备被损坏等后果,因此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在广播影视类企业里从事的都是一些低层次的工作,接触的专业设备多数是低端设备;一些学生的实习岗位虽然专业对口,但他们被安排在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运用的机会。虽然经过几个月的顶岗实习,但效果非常有限。
6.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欠缺,实习指导难以到位
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着对顶岗实习不够重视的情况,多数学校也没有制定系统的顶岗实习标准,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更是形同虚设,除了每年一次的象征性的企业走访外,学生很少在顶岗实习方面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帮助,所以指导的效果微乎其微,难以落到实处,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不明显。而广播影视单位的技术人员工作忙,根本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可以抽出来指导学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指导除了加强自身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外,还需与企业进行深入协商,建立校内校外完善的顶岗实习指导机制。
二、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方案设计
(一)强实践,重能力,确定顶岗实习目标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是学生从学习、实习走向工作岗位实现就业的重要阶段,是工学结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顶岗实习标准的制定必须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在突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同时,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在企业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经多次研讨,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目标可概括为:针对中、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广播影视行业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广播影视行业企业不同岗位的岗位规则和知识技能,达到行业企业对岗位任务的相关要求,培养眼不高、手不低、靠得住、用得上、有灵气的广播影视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择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眼不高”指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定位。现实决定了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的学生不通过努力学习、岗位磨炼和社会历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因此,了解就业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每个广播影视学生所需要端正的心态和观念。
“手不低”指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社会竞争、岗位竞争靠的是真才实干,无论走到哪里,强技能、真实干是在企业中永恒的基础生存法则。
“靠得住”指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企业需要的是能静下心,有专业技能,肯踏踏实实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员工。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准就业的阶段,所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团队协助、肯吃苦耐劳的人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是企业愿意信赖的人。
“用得上”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所要求学生去适应岗位、适应社会。因此顶岗实习学生需要锻炼在行业内岗位变化的适应性,将课堂所学尽快转化為实际工作技能,培养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练就一岗多能的本领,实现学有所用。
“有灵气”指广播影视类专业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广播影视行业属于创意产业,行业性质决定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分层次,按类别,设计顶岗实习内容
1.顶岗实习的时间设计
对于顶岗实习的时间,需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两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总体顶岗实习时间的要求都是不少于
半年。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等原因,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进行,时间安排在3至6月不等,具体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而定。
接受“半工半读”形式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保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总课时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安排实习时间。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时间。实习形式可灵活多样,支持鼓励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教学模式改革。如岗位基础认知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岗位基础能力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二学年;岗位专业能力实习建议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2.顶岗实习的内容定位
广播影视类专业目前有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与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广播电视技术、影视动画、影视美术、传播与策划、媒体营销、影视制片管理、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摄影与摄像、照明技术与艺术等13个专业。
第一稿的顶岗实习内容设计,按每个专业进行分别设计,除了按实际岗位要求进行内容设计外,还按岗位的分类添加了个性化能力的要求。然而,由于中西部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内容方案在实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學校由于受到师资和设备的限制,致使很多顶岗实习内容无法实施。
为了保证各个地区、各个专业之间的均衡性,我们进行了第二稿的研讨和设计。首先,将顶岗实习内容按难度进行了项目化的归类,将实习分为岗位基础认知、岗位基础能力实习和岗位专业能力实习三个层次,顶岗实习相应的内容也由浅至深,采用项目化形式,不同的任务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其次,将顶岗实习内容按共性要求进行分类,共分影音制作类专业、策划管理类专业、语音编导类专业、影视技术类专业四大类别。其中影音制作类专业主要涵盖制作类专业都必须掌握的共性要求,如各类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了解顶岗岗位的工作要求等,包含了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摄影与摄像、新闻采编与技术、影视美术等制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策划管理类专业将传播与策划、媒体营销、影视制片管理等专业的共性要求整理在一起,侧重于策划、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语音编导类专业包含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等专业,主要学习主持或编导基础项目等内容。影视技术类专业主要包含广播电视技术、照明技术与艺术、录音技术与艺术等专业,注重基础技术基础知识的运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等。
3.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定
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考核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组织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以创意设计为主,因此考核内容以作品评价与过程性考评方式为主。校企合作各方的职责也需明确。
行业企业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施和管理单位,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制订的实习计划和顶岗实习任务,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
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单位,学校指导教师应当定时定期到行业企业与一线指导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并协助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考核制度。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对顶岗实习可采取共同考核制度,共同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共同考核学生实习效果,并以实习单位考核为主要依据。将顶岗实习环节纳入学籍管理,并把成绩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重过程,勤沟通,提升顶岗实习的管理水平
对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岗位主要集中分布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对顶岗实习的内容按工作任务化进行设定,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实习目标一目了然,并且可实现、可操作。在设计过程通过精细设计实现细致流程、细致指导、细致管理,可提升顶岗实习的管理成效。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岗位后,如何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监督是很多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传统的顶岗实习过程是通过走访实习企业、电话询问、QQ沟通等方式来完成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监控和信息反馈的工作。由于时空的限制,这些方式往往不能全面、动态地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状况,更不能有效地实现学校、实习企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庞大的原始数据也难以及时处理和反馈,无法从总体上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因此,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來搭建平台以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通过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老师、顶岗实习班级班主任的参与来共同管理顶岗实习过程,全新的顶岗实习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习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价值体现
在广泛调研全国广播影视类专业现有顶岗实习现状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总结职业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管理模式,使专业教育和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形成的广播影视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为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实习管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尤其是在顶岗实习环节方面,提供了实施依据和对照的标准。
(一)立足就业,把学生择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顶岗实习的出发点
立足就业岗位,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岗位相接轨,通過眼不高、手不低、靠得住、用得上、有灵气等方面的培养,帮助顶岗实习学生找准定位、精炼技能、重德修身、快速适应、创意表达,增强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和谐发展。
(二)分层递进,使顶岗实习教学与实岗育人相对接
广播影视类专业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通过系统规划、层次化内容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增强顶岗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能稳定地迈出第一步,实现顶岗和就业的顺利衔接。同时,项目化的工作任务不仅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行业规范养成、职业道德约束(保密原则等)、团队协作、职业态度等职业素养;项目化的工作任务做到越基层越细化,越高层发挥余地越大,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选择和发挥,提升了顶岗实习标准的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
(三)校企合作,共同提升顶岗实习管理的品质
学校和实习单位建立校企合作联合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顶岗实习教育,共同落实顶岗实习计划,共同建立实习带教制度,共同贯彻落实实习计划。在技术指导上以企业为主,在管理工作上以学院为主,通过实习管理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的配合,实现系统化管理。通过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分散与集中并重管理,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实习单位按工作量或工作时间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等举措,使顶岗实习质量全过程的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总结和反馈,也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和跟踪最新的岗位需求,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课程的更新、开发、完善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魏晓旭.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机制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