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娜
摘要:本文主要以从事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对象,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发挥学生的科研潜质。
关键词: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65-02
高校作为科研人才培育的主要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素质对于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硕士研究生学习作为科研工作开展的第一阶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探索如何正确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意义重大。笔者根据有机化学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学生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评价系统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解决问题思路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1.导师首先要意识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已经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但他们却未集中时间在实验室独立开展过科学研究,因此科研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比较陌生。且本科及之前的学习阶段都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这样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培养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进行科学研究与过去的学习过程差别很大,它是针对没有确定答案的题目,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说科学研究是利用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探索科学中存在的未知问题,而过去的学习是对已知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思维方式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转变,遇到问题不能像以前那样从教科书或老师那里得到解答,而应该是通过试验进行探索分析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質。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转变后,紧接着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开展科研工作,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所以导师要给予及时全面的引导,以便学生尽早进入状态[1]。在导师引导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平衡心态,养成刻苦认真、耐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及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2]。导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前辈或优秀科学家的资料,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典型范例,知道做好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品质,以便他们进行自我激励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实践操作中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导师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能力,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理念与方法[3]。做实验跟学习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规律与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问题的解决才可能事半功倍,尽管有些方法必须在实验中摸索、总结、提炼出来,但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期阶段传授给他们一些经验与方法,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在脑海中树立留心实验现象与摸索实验方法的意识,以便他们在之后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新的方法与技巧。
二、导师指导方法的改进
1.导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对学生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做实验虽不像上课那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它也是一项规则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要求学生通常几点钟上下班,如有特殊情况长时间离开实验室需请假,定期开一次组会等,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组织,有纪律,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4];另外,药品、试剂、仪器等这些物资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硬件条件,要保障实验室良性运行,必须有相关方面合理的制度与良好的习惯传统[5],比如对于常用的试验药品快用完时用药品的学生要及时订购,用仪器测试后要及时清理测试产生的垃圾,发现仪器有问题要及时报修等,良好有序的试验环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是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尤为重要,如果疏忽大意或实验操作不当将会引起巨大的损失和惨重的代价,因此关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学生开展科研工作之前,组织他们进行实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考核通过后才能开展科学研究,以便他们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与应急措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化学药品大都有毒且易燃易爆,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充分做好试验准备,试验之前对于所要用的药品进行透彻地了解,知道所用药品安全使用的范围限制,以便学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争取在实验中少受危害,少出差错,对于因个人操作不当出事故的学生,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
2.改进学术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积极性。导师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一般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导师指定课题给学生,对于课题的进度完全由导师安排控制,学生只实施导师下达的命令,之后向导师汇报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导师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种方式:导师刚开始给学生指定课题,随着学生慢慢进入科研状态,导师适当放手,及时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完成一个课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之后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基本上起辅助引导作用。第二种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其综合的科研素质,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导师在学术指导方式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对科研不感兴趣且将来不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采取第一种指导方式效果更好些;而对于将来打算从事科研的学生,应适当放权,引导为主,命令为辅,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启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科研潜质。
三、评价系统的改革
硕士研究生荣誉与奖励的获得往往与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挂钩,而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年进行专业课集中学习,第二年才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第三年的后半年又要忙于毕业答辩、找工作或者考研等,真正能集中精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不多,而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规则是研二学生参评,研三不参评,因此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就力争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这种想出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但有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实验开展得很好,只是实验数据方面还需要一些工作进一步完善,但是为了能在研二期间发表文章获得奖学金,在进行后期实验时心急如焚,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后期实验进展不顺利,但是为了能早点发文章,他们就请求导师降低文章的档次,把没有做完的试验成果发表出去。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导师应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做科研不求回报也不现实,但也不能为了争取奖学金停止对自己课题的探索;另一方面,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范围应放宽,最好研三学生也能参评,这样会更加公平合理些。
其次是关于学生毕业学位证的授予问题,由于部分硕士研究生参与的课题难度较大,虽然工作一直很尽力,但由于时间短,课题没有做完整,导致毕业前没能发表文章,临毕业拿不到学位证,找工作也就相应地受到影响。这就给导师帮助学生选题方面带来难度,对于挑战性稍强、难度稍大的课题,导师不敢轻易分给学生,因为如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不了,拿不到学位证就影响毕业后找工作;但是如果学生为了保证尽早发文章、顺利毕业只做容易的课题,科学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所以为了兼顾两者,笔者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证的发放与论文发表挂钩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殊情况应该特别对待,对于少数因课题难度大没能发表文章的学生,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是否按期毕业授予学位。
四、结语
硕士研究生学习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涯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真正接触认识科学研究的初期阶段。如果学生在该阶段培养了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形成了缜密的科研思维,那么他们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就会逐步提高,以后的科研道路就会越走越宽。相反,如果学生没能被很好地引导,做实验没有思路,对实验结果又不会整理分析,盲目瞎做,急功近利,还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的开展靠的是运气,做研究跟中彩票类似,那么学生这几年的硕士生涯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给以后的人生道路带来很多负能量。总之,硕士研究生阶段作为科研开展的第一阶段,对于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文全.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77-278.
[2]魏兵.一般高校化学实验室设置现状及整改方向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6):54-55.
[3]赵红艳,赵红磊,于江越,李凤,荣先国,付彩霞,等.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发展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222-223.
[4]钱青,令狐文生,李建法,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室功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8-219.
[5]秦丽梅,邬依林,张渝荣,等.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