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求孩子上兴趣班

2016-06-08 05:28王蕊
家庭·育儿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带起跑线所学

王蕊

说到要不要让孩子上兴趣班的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主要有两派,一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积极派,二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乐观派。我比较看重快乐,所以不会要求孩子上兴趣班,自己喜欢、主动要求的另当别论。

闲聊时我曾跟朋友戏言:“如果担心孩子因为没有上兴趣班而输在起跑线上的话,那胎教都来不及了,谈恋爱的时候就该绷紧这根弦,找个美貌与智慧并重、才德与能力齐飞的神人,生个自带优势基因的娃,这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你看人贾宝玉都能衔玉而生自带外挂了,这本事岂是我等普通人上几个学习班所能比拟的?”

话虽然是玩笑,但确实表达了我对“赢在起跑线”这一论调的看法。在子女幼年就帮他们规划好人生道路,定下必须要赢的基调,好像更多的是因为咱们自己有太多人生缺憾和生存压力了。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要求子女追求高学历;喜欢音乐逼迫孩子学习乐器;经济拮据期待孩子以后改观家庭生活;混得压力山大害怕孩子将来也是Loser……存着太多功利或预期的教育,往往容易陷入焦虑,怕付出没有回报,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就这样和孩子一头栽在了那根不晓得谁画出来的起跑线上。

也许是凑巧了吧,我小时候一个院子住的小伙伴大多上了兴趣班,项目都是家长定的,吹拉弹唱歌舞升平。因为我父亲喜欢书法,所以我上的是书法班。新鲜劲儿没过去的时候还能高兴写几天,然后变成不催不写,然后是想办法不写,然后是吵哭了去写,然后(此处省略一千字)就没有然后了……时至今日,我的毛笔字怎样就不讲了,好歹那算艺术范畴,不好也不算太Low。

至于我的小伙伴们,确实也有极少数特别能“奉献”的,愿意把该出去疯跑、疯玩的时间用来练各种技艺;但更多的还是跟我一样顽劣,在眼泪与训斥中厌恶死了所学的“兴趣”,长大以后,幼时所学基本随风消逝,留下的倒是一堆堆不快乐的回忆和对父母兴趣爱好的深刻体会。

所以,每每看到给孩子报两三个兴趣班的父母,我都有跑上去现身说法的冲动,毕竟看看咱这反面教材,是不是也能宽慰些父母心。我知道会有很多父母反驳说“上各种兴趣班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评价不能只看课堂学习结果”等等,但这个真的是衡量标准的不同了,硬让孩子把父母的兴趣当兴趣、把父母的意愿当目标、违背自己的心意生活,就算以后能做出成绩、能提升素质,我也宁愿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来选择,哪怕没有出类拔萃,不还有我们做父母的陪着他们淹没在人群里吗?成功、正确比快乐生活更重要吗?这个问题,妈妈们想想减不下来的肥,爸爸们想想戒不掉的烟酒,就好理解了吧。

幸福与财富、地位没有因果关系,快乐和能力、才艺也没有直接联系。孩子不喜欢,天天逼着学的东西,有没有进步先不讲,大大小小的心理阴影是一定在的。别的不说,小时候隔壁常常传来的“杀鸡声”(大人们对小提琴练习曲的调侃)让我现在看到琴弓都会情不自禁想颤抖一下。每当我问那位小伙伴“还杀、还拉吗”,人家的答案霸气侧漏:“拉什么拉,拉面师傅拉啥我吃啥。”

知道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晓得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是,我理解的幸福人生,至少要这样:不用总感觉顶着一颗叫“兴趣”的雷过日子。如果孩子自己喜欢,咱就支持,学得烦闷时帮着提供下精神支持,别轻易半途而废;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赋(注意这个天赋标准不能由家长自行主观判断),熠熠闪耀,那咱们当然也不能挡着不让放光芒。可是,如果上兴趣班是父母的兴趣、父母的焦虑造成的,那还是多念几遍“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子女的人生若不能奉陪到底,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规划、自己闯吧。

猜你喜欢
自带起跑线所学
动物的特殊本领
非所学
非所学
品读
自带滤镜的底妆,你用了多少?
五行真经(9)
不准自带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