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两熟制麦秸腐熟还田应用效果研究

2016-06-08 16:12潘常凯周学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秸秆还田应用效果小麦

潘常凯 周学军

摘 要:通过开展水稻田应用小麦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强水稻抗逆性,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实际产量较对照增加63.12kg/667m2,增幅14.10%。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腐熟剂;水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82-02

午季作物秸秆腐熟还田在单季稻上的应用技术模式经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示范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太湖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综合产能、落实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促进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等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项目设计方案,小麦秸秆还田是探索验证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试验即是通过水稻大田生产中小麦秸秆应用腐熟剂与否的还田对比示范,从秸秆腐熟速率和产量变化等方面评价还田效果,为选择秸秆利用模式和腐熟剂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与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一种植大户的承包田内进行,该地块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砂泥田偏黏壤质地。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供试的秸秆腐熟剂品种为江苏天象有机物料腐熟剂。供试水稻为杂交组合“隆两优6号”。供试还田作物秸秆为小麦秸秆。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间设置用包薄膜田埂进行隔离,以防串水串肥,处理间单排单灌,进、出水口单独设立,自成系统。处理1:小麦秸秆还田200kg/667m2+腐熟剂2kg/667m2,面积为1 500m2;处理2:小麦秸秆还田200kg/667m2+不用腐熟剂作对照(ck),面积为1 200m2。

1.4 试验过程 分小区施肥并将秸秆机械粉碎均匀分散还田,施肥采用常规方法。

1.4.1 秸秆样品准备 腐熟速率试验,选取粗细与长度接近、完整的小麦秸秆,将其剪成3~5cm小段。称取50g左右秸秆小段放入尼龙网袋中,准备好试验所需要秸秆样品若干袋并进行编号。另将5袋样品置85℃下烘干处理6h后,准确称重并记录每袋的重量N0。

1.4.2 样品的腐解处理 样品试验设置每个处理重复15次,将秸秆样品(尼龙袋)埋入5~10cm土层,分别在试验的10d、20d、30d进行3次测试,每次测试时随机取出样品5袋,4℃冰箱存放,样品在3d内进行烘干。样品烘干前,用自来水进行样品冲洗,直至滴下的水无色(表明泥土等异物冲洗干净),然后将样品置85℃烘干6h后,准确称重并记录每袋的重量NX。

1.4.3 产量试验 小区肥料设计施用量按纯N12.15kg/667m2、P2O55.25kg/667m2、K2O5.25kg/667m2折算。小麦秸杆按200kg/667m2还田折算小区用量,腐熟剂处理增施3kg/667m2尿素调节碳氮比。基肥拌土拌腐熟剂撒施。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5 调查内容 自施用腐熟剂后,每隔2~3d定时观察小麦秸秆腐熟进展情况,对秸秆腐熟程度进行田间取样观察记载。采用5点取样法观察及测产考种,5点单位面积割产测含水率现场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试验前后土壤样品化验结果比较(表1),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045g/cm3,有机质平均增加0.37g/kg,全氮平均增加0.12g/kg,有效磷平均增加1.4mg/kg,速效钾平均增加4.5mg/kg,pH值下降了0.1个单位。可见,试验处理与对照处理(下同,即与化肥配施的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得秸秆加腐熟剂还田处理),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

配对试验分析单次标准差Sd=12.92;均数标准差Sd=5.78,t=10.93>t0.01,试验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说明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处理能使水稻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加快了秸秆腐熟的时间,后茬作物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抗逆性明显增强。实际操作中,应采取控制秸秆还田数量(一般100~150kg/667m2干秸秆或350~500kg/667m2湿秸秆为宜),忌避连作重茬,适当提高化学除草的有效剂量,适当补充土壤水分,科学增施氮素化肥等规避措施。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必须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其可以破解秸秆焚烧难题,改变农民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建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秸秆还田应用效果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