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壮
摘 要:在信息和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关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现如今,E-HR的出现给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谓的E-HR就是一种电子化的人力资源,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等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信息共享。本文主要对电力人力资源和现代的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介绍,旨在给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E-HR;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现状
所谓的电子化人力资源就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为目的,同时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实现共享,进而保证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现如今技术的进步实现发展的同步。电子化资源管理从本质上来看也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模式来对人力资源内部的运行状态进行改善,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员工的服务。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电子化人力资源的电子化
人力资源的电子化就是以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大的时代背景,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因此,其电子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
1.1 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电子化就是将有关人力资源的各种分散信息进行集中和整理,同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同时可以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其他的相关系统进行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最终趋势。
1.2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商对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商对商”模式也是进行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主体,同时和外界的有效资源进行共享,同时进行交易。最终实现获得人才网站、人才调查公司以及相应的人才评价公司等等。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相应的途径来获得人力资源管理指南电子商务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3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商对客户”模式。这种方法主要是以员工和经理为主体,直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体现出人力资源刮泥部门将员工作为内部的客户,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员工自助服务。开拓沟通的新渠道,达到互动的效果,进而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
2 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
2.1 多数的企业对于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着误解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上来看,对于电子化人力资源的认识都不够充分,因此,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设施不够的问题。另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整合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多数的企业对于这一点认识程度明显不够,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电子化人力资源不但没有起到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同时也家具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负担。
另外,外界对于电子化人力资源的认识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倡导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不采用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就会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劣势地位,将电子化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发展因素。这种观点也没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这种宣传也会扭曲人们对于电子化人力资源的认识,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不具有任何的作用。因为,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的,如果企业的发展模式较科学,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没有出现任何的瓶颈,就可以采用电子化人力资源的模式。
2.2 网络的应用状况没有得到普及
电子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依靠网络来进行,但是网络的普及范围相对较小,而且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网络的运用也不是非常熟练,因此,这一点对与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网络应用在国内仍不普及,即使是在网络技术最发达的沿海及中心城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单机文字处理的基础上。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为员工提供配套的网络环境,使E-HR缺乏深度和持续发展的条件。
2.3 企业人员不熟悉办公自动化应用,影响了E-HR的使用效果
在E-HR的工作模式下,要求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办公自动化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一方面部分企业员工固守传统的办公模式而对E-HR采取抵制态度,使E-HR的推行速度十分缓慢;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员工不熟悉办公自动化应用,致使E-HR工作流程出现断链现象,从而影响了E-HR的办公效率。
3 推进E-HR应用的可行性措施
3.1 国家政策给予支持,大力推动网络应用
在企业E-HR建设过程中,国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只有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带动E-HR配套环境的发展,例如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更多的网络服务商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网络服务。总之,只有配套环境改善了,E-HR才有其生长的土壤,才能具备发展的推动力,否则E-HR建设将会寸步难行。
3.2 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E-HR模式
首先,E-HR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应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一些企业在E-HR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部门争相盲目购买设备,而实际情况却是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资产闲置及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E-HR是由硬件、软件和应用管理三部分组成的。硬件、软件建设是必要条件,但进行良好的应用管理,使软硬件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才是根本目的。信息化一定要算效益账,要有投资回报率的概念,宁缺勿滥。其次,推进E-HR建设的管理机构必须具备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E-HR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
3.3 加强企业人员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的培训力度
一种理念、一件产品要得到很好的推广,必须要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它、掌握它。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企业人员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还较低,要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通过大力培训以提高全员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请外部的培训服务顾问公司或是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办公自动化培训小组来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参加业余的自动化课程培训或是先重点培养部分员工成为专业人员,再由这些专业人员来帮助企业的自动化培训工作。
结束语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E-HR就意味着夺取先机,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E-HR也意味着比竞争对手在一个更合理的成本范围内获取人才。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E-HR必将走到更多的企业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E-HR的应用范围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参考文献
[1]朱蓉蓉.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张召锋.基于.NET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HR)的设计与开发[D].广州:暨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