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晶灏,任玉龙,黄若华,余建勋
(1.西安交大附中,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浐灞欧亚中学,陕西 西安 710000;3.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陕西 西安 710038)
中考体育新方案科学实效性的应对策略初探
解晶灏1,任玉龙2,黄若华1,余建勋3
(1.西安交大附中,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浐灞欧亚中学,陕西 西安 710000;
3.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自2015年陕西省中考体育新方案出台后,考试项目新增设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考试形式采用部分项目学生自主选考的方法,考试成绩评定微调,采用平时成绩和统一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计分办法。中考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使考核的方式方法更加公平、公正。从新方案出台—实践应对策略练习—成绩结果分析,整个过程的经历存在问题的多样化,考生普遍表示,针对新增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项目的练习有压力与负担,在4个项目的训练安排上不够科学合理,练习的密度和有效性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部分学生最终造成考试发挥欠佳,成绩不理想。
关键词:中考体育新方案;科学实效性;应对策略
中考体育不断改革的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5年新加入“三大球”项目,我们认为也是为了让学生不局限于足球、篮球、排球单调的身体素质水平测试类的项目练习,可通过对运动技能之一的球类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身体灵敏、协调素质和自我判断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与技能特长的全面提高,使每个学生学会和掌握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与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015年学生自选4项的考试措施,也最大化地强调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造成部分学生对中考体育改革的认识误区,尤其对“三大球”项目练习的思想包袱与压力过重,盲目片面的练习,结果导致球类技能的练习和素质体能的练习比重失衡,造成“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反常现象。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我们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大家一起探讨。
1.1研究对象
中考体育新方案科学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件,并对有关资料与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搜集初三学生体育锻炼现实状况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1.2.3实验对比法 通过连续2年对中考体育成绩小样本对照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1.2.4专家指导法 为了保证西安交大附中2015年初三学生在中考体育新方案出台后,教学与训练工作在科学和规范、系统与有效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我们特聘请了西安浐灞欧亚中学体育学科中心主任任玉龙教师,西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调研员、中小学体育高级教师、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余建勋教师,分别担任西安交大附中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指导与培训工作。
1.2.5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1问题的提出
2.1.1通过对本届初三2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针对性地提出2个问题:第一,影响你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什么?62.7%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34.1%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原因主要集中在这2点。另外,3.1%学生认为自己心情不好。第二,对于中考体育,你对自己最担心的是哪一个运动项目?第三,针对中考体育项目你认为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后2个问题82.3%的学生认为是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中的一项和800m这2个项目。参考调查结果,我们分析初三学生对中考体育新方案无经验,因锻炼时间有限,运动准备的身心适应性不足,各方面有待提高的能力还不到位,结果导致耐力素质项目考核始终影响和困扰学生。那么,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练习效率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2.1.2我们通过对2014届和2015届2届初三女生(各100名)进行小样本调查发现,2届学生800m平均成绩(含模考和中考成绩)对比,2015年平均成绩比去年低1.64%,结合之前发放问卷调查,整理学生反馈,我们分析成绩偏低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分配好“三大球”与800m的练习时间和密度,未有效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之2015年雨水过多,客观练习环境条件受限,学生耐力素质在关键时期没有得到明显良好的提升。
2.1.3同样2届学生样本对照后发现,2015年自选立定跳远的部分学生成绩较低,没有充分突显自选项目的自身优势,整体成绩与去年统一项目考试的学生没有明显区别。我们分析其原因在于,虽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权,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如何2选1,对自身能力和优势没有准确的认识,根源在于练习量的积累不够,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学生对运动项目体验不够深入,对自身能力水平把握不准确、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2.2应对策略解析
2.2.1学校应提前做好课程宏观规划。针对初三学年,学期初应确定每周课时量,一般为3节,有条件的学校周六加2节连堂大课,这样可以让学生练习更系统、更有效。雨天训练课程与大课间、早操内容调整安排也要列入计划。合理分配师资。例如,学校2个班配备4位任课教师,常规课每班2名教师,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分项后,男生足、篮球项目,各1名教师,女生大多数选排、篮球,所以委派2名任课教师。(表1)
2.2.2教师应把握课程进度。具体的进度目标,由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初三第1学期开始到第2学期中考体育结束,不到7个月的时间,可分为准备阶段、提升巩固阶段和冲刺阶段。每个阶段始末都要进行模考,总共可以进行4~5次模考,最迟12月初必须确定“三大球”项目;其他2个自选项目可在第2学期的初期模考过后确认。我们的观点是,开学到年底重点以“三大球”与耐力项目练习为主,让学生的体能有恢复和适应的时间过程,冬季来临再加一些基础力量的练习。寒假期间,学校分别给男、女学生制订强度适宜的自我训练方案,供其参考,做好记录。第2学期开始重点做好另外4项的技术与技能提高练习。2015年因为首次加入“三大球”,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准备不足,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练习“三大球”,教师要正确引导,开始练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以充分熟悉球性与提高球感为主,一旦掌握,就要强调一次性的成功率,逐渐巩固技术动作操作的稳定性,练习好扎实的基本功,不能盲目、片面的“胡”练、“乱”练,以导致错误技术动作定型,而难以改变。每次模考成绩,必须认真和细致的分析,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进步情况,可根据学生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练习,以激发每个学生练习的兴趣,有效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吃饱”,力争做到“吃好”,促进教学练习质量的提高。(表1)
2.2.3应重点抓好学生技术和体能素质练习。教师的适时点拨与指导学生尤为重要,教师要明确每个项目的技术练习要点和技巧掌握捷径,防止易犯错误与典型案例的出现,启发和引导要求学生具备实效性,学生一定要以全面认知实践为主,练习的强度与密度必须有保障,以减少错误技术动作的反复出现,扰乱或破坏学生良好练习心态的稳定性。课程周计划细化到每课时。例如,1周4节课,2节课可以耐力和球类练习为主,1节课可以综合素质与技术练习为主。周六的大课,学生可以分层次自主练习,教师点评,纠错辅导;也可以组织比赛或小测试,因材施教的同时,了解学生疲劳期,女生生理期不能大运动量,可以进行“三大球”的球性练习和部分环节练习。教师合理把控运动负荷,把枯燥重复性的考试内容游戏化、趣味化、乐趣化,由应试体育变为素质体育,充分解放孩子们的身心天性,最终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为主。
2.2.4课后应充分做好跟踪记录。教师应关注成绩较差与优秀等级边缘的学生,课上和课下应加大“扶贫”与“帮困”的监督力度,“三大球”和耐力项目在寒假期间应不间断练习,联合家长协助配合监督与反馈。
2.2.5考前应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在平时训练课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考前做好生理和心理的疏导,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一定要告诉学生如何合理地运用技术,临场考试的发挥策略与技巧的体现,做到在考试中遇见紧急和突发事件时,能头脑冷静、心态不乱的平稳超脱,坚决杜绝投机取巧与违反规定要求的不良现象。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健康积极地应考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表1 初三周课次安排
3.1结 论
3.1.1中考体育方案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方面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希望更科学、更全面地检测学生身体在生长发育阶段,了解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此手段,促进社会、学校、家庭有效督促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理念,靠自身认知实践,发现内在潜力与锻炼价值,
3.1.2“三大球”的引入,可以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身心欲望和良好兴趣,寻找球类运动的变化规律,直到熟练掌控与自如运用。中考体育“三大球”的技能考核标准,是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教科书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制订的,适应学生的程度,无需过分紧张,重要的是创造有限的时间与高质量的练习。熟练掌握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这才能为更加深入体验球类运动的合作意识,而创造有利条件,奠定良好基础。
3.2建 议
初三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力和好奇心很强,在客观与主观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的高分,而应以苦练加巧练为唯一的科学路径,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思考的学习时间与练习空间,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得出最实际的结论,对一个复杂技术动作的理解,同层次的他们经过合作分析与研究分享,会变得不可思议的简单,这样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这2个方面的综合获取,才是深刻、长期、永远、有终身体育身心教育意义的。中考体育的魅力,不在于盲目与片面脱离实际的灌输,而在于用科学智慧的引导和对渴望美好的发现。
投稿日期:2016-01-11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3-060-03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5.030
作者简介:解晶灏(1982 ~),中小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