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再诠释
——转型期的学校体育与“校园足球”要义

2016-06-07 08:23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奥林匹克校园足球

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辽宁沈阳110102)

◄博士论坛

休闲时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再诠释
——转型期的学校体育与“校园足球”要义

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辽宁沈阳11010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当前我国社会向全面小康的休闲时代转型背景下体育观念和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了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针对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异化和学校体育低效益现象,提出休闲时代重新诠释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必要性;休闲时代的体育运动,除坚持“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外,更要弘扬“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针对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和“校园足球”国家战略,提出“教会”全体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建立大多数学生共享的多种体育赛事平台,使学生在体育竞技运动比赛的实践中历练刚毅向上健全人格,此为学校体育改革与校园足球工作要义。

休闲时代;体育观念;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竞技体育异化;学校体育

1 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世界上发达的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将进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休闲时代”,届时我国也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意味着整体上进入休闲时代[1]。休闲时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进入3 000~5 000美元阶段以后,而在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一个发展时期[2]。在休闲时代,经济的转型使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升级换代,劳动效益显著提高,社会财富增加,人民生活富裕,有闲阶级不断壮大,由此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在休闲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度过越来越多的余暇时间,必将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命题。健康、时尚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必然催生出新兴产业,休闲娱乐、健身旅游等新型服务行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新的社会形式下,体育也必将发生转型,传统的体育理念必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建国以来的“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战略”也将被赋予新的含义,体育的政治功能也将由“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追求转向更加注重实际的“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件),这是国家推进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战略举措,体育第一次以国家战略的姿态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提升竞技体育品质、建构健康产业、改革学校体育,以足球改革和校园足球为试点的体字号的国家战略开始实施,这预示着体育为适应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全面改革的大潮即将来临,这些都提示我们对既往的体育观念、体育体制以及做法进行反思,以全新的理念和姿态迎接机遇与挑战。

在体育的诸多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透彻地理解体育的本质及其功能,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思我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体育本质认知的局限,分析这种认知局限对我们的实践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和价值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把握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真谛,使全体国民共享体育运动的欢乐,使青少年学生在优秀体育精神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据此,笔者以休闲时代的来临为背景,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当前校园足球改革试点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反思的形式重新剖析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完整内涵,做出新的理论诠释,以便与体育界广大同行商榷。

2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领域形成的两个现实困境

2.1 竞技体育的现实困境

建国后60多年的发展,尽管其间经历了文革动乱等挫折,中国还是进入了工业化社会。这期间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为国争光和激励国民社会主义建设劳动热情等发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竞技体育的“政治工具”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体育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将永载史册。然而,在国家摆脱了经济上的贫穷落后,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即将进入休闲社会的今天,社会、政治和经济都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时竞技体育的运行惯性与社会的转型之间发生了许多不适应,几十年的一贯做法在现实中遭到了强烈的质疑,一些昔日的“英雄”今天却沦为“弱势群体”。

1)传统体育的行业优势不再。多年以前,从事竞技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员的生活水准高于普通人,虽说工资收入全社会的差距都不大,但训练竞赛的伙食营养以及广泛的竞赛活动,还是使得专业体育人有着充实的幸福感,即使退役了也会由于“一技之长”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现今这些优势均不在了,除了少数职业俱乐部的大牌球员、教练之外,绝大部分二、三线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薪资待遇并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2)传统体育的战略思维完全聚焦在金牌之上,使得今天的金牌似乎不再稀缺。随着我国申奥与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金牌大国,北京奥运会中国夺得了48枚金牌。行业内往往把“奥运战略”解读为“金牌战略”,“唯金牌”这种传统的体育观造成了竞技体育的畸形发展,类似“100块银牌不如1块金牌”“第三名与第九名相同”等说法在竞技体育领域广为流传,特别是历经三十几年的不断强化,金牌似乎成了竞技体育的唯一追求,这在今天看来已实属不必。

3)传统体育多年倡导的理念给现实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不少省市基层学校参加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不高,类似“能拿冠军就参加,拿不到冠军就不要去丢人”等说法,常常成为基层单位领导否决参赛动议的理由,更有甚者把“唯金牌”理解成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受“以金牌论成败”思想的影响,许多省份的“全运战略”中取消了广大群众喜欢的“三大球”项目,资源多集中在“花钱少、见效快”的项目上,举国体制的“三级训练网”没有适时改革,致使“三大球”后备人才匮乏,长期止步不前。另外竞技体育的金牌也存在“含金量”问题,难度大、艺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集体球类项目的奖牌很少,而影响力不高、其他国家不开展项目的奖牌却被我国长期垄断着。

4)长期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并没有随体育改革而得到缓解,适龄优秀运动员不学习的现象在我国专业运动队中非常普遍。这在20年前似乎社会还可以容忍,但是在今天却成了全社会的众矢之的。金牌与学习的矛盾没能有效解决,这极大地削弱了体育的声誉和地位。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高水平足球、篮球赛场上打架滋事事件频现,各种负面新闻不断,尽管原因复杂,但终归向社会传播的不是“正能量”,这些都与优秀运动员文化素养低有关,势必影响我国体育竞赛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境

计划经济时期的学校体育是在“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群本位目标下进行的。学校体育是“三级运动训练网”的基础,担负着发现和培养具有运动天赋的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为国争光”的时代逻辑给学校体育增添了使命感,学校体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受到特殊的重视,因为竞技体育在其他行业远远落于发达国家之际,实实在在地升了国旗,奏响了国歌,给中国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然而,一而再的辉煌过去之后,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繁荣,学校体育作为现代化强国指标,却面临着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窘境;有许多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在全社会都关注健康的中国,体育课在学校中成了“小科”,常常被所谓的“大科、主科”所挤占;有人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时指出,12年的体育课学习的运动技能多达900多个,但是到了最后却发现没有学会什么,诸如“学过篮球,不会打球”,“学过足球,不会踢球”的现象比比皆是。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只学不赛”,很难谈得上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益,大部分学生不能参加竞技比赛,也就不能体验和感受到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育人作用。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的现实,致使学校体育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大面积的轻视和淡化体育课的现实也就不奇怪了。当下“国人引以自豪的广场舞现象”[3]风靡全国,在印证我国大妈们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成就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尴尬,因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学习过体育课,她们的广场舞行为和观念,其实与当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关系不大。

3 新时期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再诠释

体育与学校体育现实困境的存在,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反思历史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必然与局限性;展望未来会感受到对其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的休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可使体育摆脱作为政治工具的局限性羁绊,人们可以轻松、自在、充分地共享体育的本真功用,于是“让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举国上下的体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非常有必要重新梳理对体育本质的认识,重新诠释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要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搞好各项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1 体育的本质功能首在教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体育界就发生过关于体育本质的大讨论,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竞技、竞技运动和竞技教育等概念引发了广泛的学术争论。有学者认为,体育即是体育教育,没有必要把体育与体育教育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当时的争论十分激烈,但有一个观点能够取得广泛的共识,即体育的本质功能首在教育。在其后的几十年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体育都没有否定其教育的功能,而仅仅是教育在为“群”和为“人”的问题上,在不同的年代各有所侧重罢了。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取得世界杯、奥运会“五连冠”以来,“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中华体育精神,在中国女排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国体育学术界对奥运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曾一度掀起高潮。一直以来,“国家至上,为国争光”是体育界最豪迈的理想境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成为指导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在进入工业化社会的今天,重温奥林匹克宪章,使我们能够在毫无功利之心的情况下感受奥林匹克精神要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段源自奥林匹克宪章的名言当中,至少有4处与奥林匹克的教育本质有关:1)全面均衡发展;2)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融合;3)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4)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奥林匹克宪章的精神实质可以看出,教育的价值是其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强健体魄,还是为国争光,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比赛中的顽强拼搏,来实现对国家、民族(群)和个人的教育过程。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常常发生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片面理解,功利化的个人追求与为国家服务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致使神圣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时常被异化,几十年的“唯金牌”理念及其对全社会的不良影响,都是矫枉过正和异化的结果。

3.2 休闲时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再诠释

就体育的原本属性来看,它本来就是“玩具”,其存在的基本前提是闲暇的时间与轻松的意境。体育虽起源于生产劳动但却与生产、政治活动无关,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被赋予“生产工具”和“政治工具”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它的“教具”价值却是永恒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越是在经济落后的历史阶段,越容易片面地开发体育的政治工具性;越是在贫穷的国度,体育越容易成为生产劳动的工具。休闲时代的体育竞技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回归“体育是教育”的本质,社会的富足使人们抛弃功利之心投身体育,体育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也只有在休闲时代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近年城市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普及、民间三人制篮球赛就是最好的例证。

3.2.1 追求卓越的新内涵 长期以来体育界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争第一,夺金牌”成了追求卓越的代名词。从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似乎都无可挑剔,但依今天的现实背景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这当中的局限性,因为在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具意义但近乎被我们遗忘的“更”字,那就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事实上,竞技体育如果仅以金牌论卓越,那金牌与卓越只能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当然它可以激励大多数人为此刻苦训练而不懈追求,但从奥林匹克体育主义所倡导的广泛性来看,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竞技体育竞赛的金牌只有一个,而不能拿到金牌的人却为数众多,如果参加竞技比赛就是为了拿到金牌,那又如何解释奥林匹克格言“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呢?如何理解几万人报名参加的城市马拉松和上百万人报名参加的城市三人篮球赛呢?那不是与“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的奥林匹克格言相悖吗?可见追求卓越的内涵不能完全与是否得到第一或拿到金牌划等号,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体现在顽强拼搏的那个参赛过程,在于超级长跑中“每一步都是看得见的进步”那种脚踏实地且富有哲理的攀登体验,其教育价值恰恰在于培养了“奋斗的人生,而非功利人生”的生活态度,因为奋斗人生的意境就微缩在竞技体育比赛的拼搏实践过程之中。

多年以来,我们过分地强调“金牌”的重要性,除了它的政治作用之外,很难说没有功利的成分,拿到了金牌可以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金牌可以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而失败者往往受到冷淡和漠视,这样的竞技文化到底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哪些影响,确实值得三思。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小康的休闲时代,人们自觉地抛弃了竞技运动的功利之心,用参赛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等奥林匹克精神。以竞争中求友谊,拼搏中磨练意志,要战胜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崇高情怀重新诠释着新时期的奥林匹克要义,体育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2.2 更重要的是感受公平正义 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除了理清“追求卓越”的真正含义外,还应该对“感受公平与正义”进行剖析。笔者认为,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参加竞技体育竞赛,“与其说追求卓越,莫如说感受公平与公正”,这样的提法似乎不太符合传统的体育理念,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当中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意义。1)卓越与否离不开评价和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卓越的前提是评价。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评价的唯一尺度是公平与公正,因此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卓越”名副其实。换句话说,竞技比赛的公平与公正使金牌、冠军、第一等象征卓越的果实堂堂正正。2)公平与公正必须通过公开才能保证,因为阳光下的竞技活动能“使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所追求不到的公正与公平”[4]。竞技比赛的一切都在阳光之下,规则、裁判、运动员资格与实力等都是透明的,众目睽睽之下来不得半点欺骗和投机取巧,人们坦荡参赛,充分感受凭借实力的拼搏较量过程。公平使竞争者坦然接受比赛的名次,胜利者内心坦荡,失败者情绪坦然,唯此“胜不骄,败不馁”的竞技教育作用才能得到发挥。3)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需要“公平正义”教育。无歧视、无特权、无欺骗、公平竞技、共享欢乐和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等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常识,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实践过程才能成为参赛的自觉行动。因此培育遵守社会规则,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的平等与公正意识等人格素养,竞技赛场是最好的实践课堂。这也是竞技体育独有的魅力所在,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3.2.3 人人共享的体育 在中国的历史上,竞技体育似乎理当就是一小部分社会精英所从事的事业,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选出少数“代表”参赛,而多数人“被代表”观看比赛天经地义,体育是能者的天堂。这种根深蒂固的陈旧体育观念在今天的休闲时代显然已经被打破,每年超过100多个城市举办几万人参加的马拉松赛事、几百万人报名参加的三人篮球赛事,以其参赛者的广泛性与从前的精英体育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民间,各种健身、休闲、娱乐的经营性组织蓬勃发展,商业性的民间赛事逐年增加,“战胜对手与战胜自己同样重要”“超越别人,更要超越自己”的价值观正深入人心,体育已经成为国民共享健康、幸福、繁荣和富强的主要生活方式。从学理上分析,共享体育的各种活动,是我国公民平等权利的体现。据此“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人人的竞技比赛”应该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具体落实,以往那种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被代表”的思想意识应该彻底摒弃。

4 休闲时代的校园足球与体育精神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转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全方位的足球改革试点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转型的序幕,其中“校园足球”也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活动如火如荼,出现了非常好的势头。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须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因此对竞技体育功能、对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再诠释,也会影响到校园足球改革实践走向。

4.1 新旧时期校园足球的区别

在国家把校园足球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前,中国的各级学校中没有校园足球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足球一直是各级学校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那今天的校园足球又有哪些不同呢?记得在2015年的两会上,姚明提案倡导体育课的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上“专项课”;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周3节体育课,规定其中的一节要上足球课,由此足球成为学校体育专项课的试点,这将为后续的校园篮球、排球等的开展探索新的实践策略。

本研究认为,新时期的校园足球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1)坚定不移地地唱响“足球运动教育”这个主旋律,把校园足球的重点放在发挥足球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上;2)改变旧的足球工作理念,高举“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旗帜,以更广泛的参与替代过去少数精英参与,强调“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人人的足球—人人的足球比赛”,尊重每一名学生接受足球教育和共享足球魅力的权利,使广大学生由过去的“被代表”成为参加各级足球赛事的主体;3)足球教学要以“教会”学生足球技能为目标,使“会踢球”成为体育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应改革旧的赛事活动体制,建立惠及每一名学生的足球赛事平台。

4.2 足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培养

当今校园足球最突出的特点是足球运动教育,其中最核心的教育内容是通过足球运动来培养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呢?这些精神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体育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新的校园足球就是要把这些精神完完全全地贯穿到教学训练过程中去。

有研究表明,只有在体育比赛的实践中才能使体育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拼搏进取精神、挑战极限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遵守规则的精神等,都是在充分竞争的实战比赛中才能得到培养[5]。而我们以往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并不包含这些情景,只学习技术动作,并不安排必须的实践比赛环节,教学的效果很难奏效。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并非是一种口号,它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竞赛实践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只有亲临赛场直面对手才能感受到它的真义。“参加比取胜更重要”并不是不要取胜,而首先是通过参加来战胜自己,只要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也就感受到了那种脚踏实地、拼搏争先的那个艰苦的过程。因此人们参加体育竞技运动,实质上是在享受“参与其中”的那个过程,比赛结果只是过程的附加品。

表1 不同运动环节对体育精神培养作用侧重内容分析

4.3 发挥足球育人作用的关键环节

4.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运动技能学习必须学以致用的新理念 健全人格教育是新时期校园足球的宗旨。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一次下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年27号),这个文件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是强调“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教育部体卫艺司领导多次在会议讲话中强调体育课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这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在当下要强调“熟练掌握”和“教会”呢?是因为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没有做到“教会”和“熟练掌握”,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学过体育课、也学过足球和篮球,但不会踢球和打球的大量事实,都是活生生的例证。体育课程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是存在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应该是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放在突出地位。其次,“教会”的核心是观念问题,什么叫“会”、怎样才算“教会了”?这个问题的理解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体育这个本质上是“玩”的东西似乎并非人人都要“会”,因此“熟练掌握”的必要性很少受到关注。比如:有文化的人大部分都学习过足球,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课是有足球的。“颠球”这个足球课必考内容大家都学习过,也以“优异的”颠球取得了体育课的成绩,但会不会到足球场上踢球,参加过比赛与否?回答都是否定的。有研究表明,大约有80%以上的学生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比赛,只学不赛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违背“学以致用”原则的现实悖论,即“会踢球的人都会颠球,但会颠球的未必会踢球”。事实上,体育课至多培养了会“颠球”的人,但没有培养出“会踢球”的人,足球课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最大的讽刺。

表2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情况统计

4.3.2 建立全员参与的赛事平台 传统学校体育课程缺少运动技能学习的实践环节,教学与比赛实践脱节。在广大体育教师的思想中,课程与比赛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考试的内容与教学目的有多大的相关是一个可疑的命题。如前所述,足球的考试多采用技术动作的规范化评定或达标的方法,“颠球”作为考试内容而受到重视,但我们的教学逻辑却很少说明“颠球”与比赛的关系,“颠球”是不是“会比赛和能比赛”的指标,这一点很难形成自洽的逻辑关系。作为校园足球的教学主导者,足球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树立“考试的内容与比赛能力高度相关”的理念,即技术的教学以“会踢球”为前提条件,“会踢球”为技术教学提供效益算法。当然,“会踢球”必须历经相当的上场比赛过程,为此必须在教学结构中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足球比赛平台,让所有学习足球课程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场比赛,如此做法才能使培养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目标落到实处。

校园足球竞赛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的比赛,共享的比赛”,只有做到了大部分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的共享精神才能得到展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多样性足球赛事平台,必须强化所有比赛的公平与公正原则,防止旧的功利化体育观的影响,强调“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要通过比赛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来保证比赛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激烈性和趣味性,使参赛队伍的实力基本相当,配合适当的现场裁判人员,履行足球比赛的全部仪式,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比赛中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

4.3.3 建构便捷高效的保障体系 传统学校体育课程与比赛脱节,其原因比较复杂。有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有课程结构的问题,但也有足球比赛伤害事故多、场地条件不足等保障性问题,其中足球比赛中出现伤害事故处理难,是阻碍校园足球比赛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建立相互配套支持的校园足球保障体系。对于观念转变的问题要通过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考评来拉动其转变;对于课程结构问题要通过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解决;而场地条件不足的问题只能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的介入,多渠道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伤害事故处理难的问题,应该通过立法来解决,通过建立校园体育活动伤害处理的行政法规来督促学校采取措施减少伤害事故,一旦出现了伤害事故,也要依法律法规来处理,改变类似纠纷当中学校总是处于弱势一方的现实,保护学校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5 小结

祖国的繁荣富强使我们即将进入休闲时代。在休闲时代,人们将摈弃功利之心轻松自由地投身体育活动,由此体育的全部价值才将得以实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也将在休闲时代发扬光大。休闲时代必将带来体育的转型,转型时期重新诠释奥林匹克精神要义十分必要。反思旧的体育观与新形势的不适应,可以发现片面理解奥运精神给全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摈弃“唯金牌”和极端锦标主义。

休闲时代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把体育的教育功能提升到重要地位。在坚持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弘扬战胜别人首先必须超越自己和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

新时期的校园足球要以改革旧的体育观念为切入点,把足球运动教育作为宗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教育。要以“教会”和“熟练掌握”足球运动技能为目标,使广大学生学会足球运动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建立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校园足球赛事平台,让多数学生共享足球运动竞赛的魅力,在竞赛过程中感受和实践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学校和政府要共同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为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楼嘉军,徐爱萍.试论休闲时代发展阶段及特点[J].旅游科学,2009,23(1):61-66.

[2]谢松林,孙宏茹.休闲时代——兼论休闲体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29-31,38.

[3]搜狐体育.广场舞大妈完胜流氓媒体人[EB/OL].(2015-02-24)http://sports.sohu.com/20150224/n409132241.shtml.

[4]顾拜旦.体育颂[J].体育与科学,1998(4):1.

[5]李杰凯,母毅刚,张云鹏,等.新旧“赛文化”观念与学校体育现实困境及其解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8):88-94.

责任编辑:刘红霞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Olympic Spirit in Leisure Time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and Meaning of Campus Soccer

LI Jiekai
(Dean’s Office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China is currently heading into a comprehensive w ell-off society and making the transition to leisure times.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their reasons that sport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faced with.It analyzes the irreplaceable role that the Olympic spirit plays on th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re has been the phenomenon of alien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reinterpret the Olympic spirit in leisure times.Sport in leisure times not only adheres to the combatant spirit of“faster,higher,stronger”,but also promotes the Olympic spirit that to participat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win.In accordance to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strategy of cam pus soccer in the new period,it proposes to teach students football skills and establish various sports competitions platforms shared by most of the students,which enable them to build up fortitude and positive character in sports competitions.That is the meaning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campus soccer.

leisure times;sports concept;Olympic spirit;competitive sports alienatio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G80-054

A

1004-0560(2016)04-0001-06

2016-07-10;

2016-07-26

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14BTY007);沈阳体育学院重点资助领域课题编号(119017)。

李杰凯(1956—),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奥林匹克校园足球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头脑奥林匹克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真正的体育精神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