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偶然性

2016-06-06 08:58肖蕾
现代交际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性亚里士多德幸福

肖蕾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的获得既需要灵魂的善,也需要身体和外在的善,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也就导致了幸福一定意义上的偶然性。幸福难免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不仅好的运气有利于幸福的实现,坏的运气也会对幸福的获得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获得幸福也需要个人的努力,但它与运气并不绝对是对立的。

[关键词]幸福 德性 运气 亚里士多德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18-03

每一事物都要实现它自身所固有的目的,而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驱使其积极作为从而实现其存在的力量,也就是“隐德来希”①。人类作为最高级的存在形式,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存在,而且要使自己过得好,也就是要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讨论体现了从苏格拉底开始的对人的关怀,也是贯穿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人的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本文认为,从现代社会角度来看,虽然对幸福的定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究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人们能够各自利用拥有的能力去创造美好快乐的生活,而人的各种能力的获得和应用却是无法自给自足的,甚至还会受到各种运气的影响。玛莎·纳斯鲍姆就曾说过:“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不仅可能影响我们的幸福、成功或者满足,甚至也可能影响我们生活中核心的伦理要素”。可以说,幸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

一、作为一种实现活动,幸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可以实践的最高善就是幸福,但对于什么是幸福,在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则有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将之分为三大类:一般人认为幸福就是过一种快慰享受的生活,诸如吃、喝、玩、乐,亚里士多德将之斥为动物的生活;少数有品位和爱活动的人认为幸福是由荣誉带来的,因为荣誉是政治生活的目的,因而追求到荣誉才会有幸福。为此,他说,荣誉并不是完善的,而是他人因称赞我们的德行所赠予的。这样看来,重点似乎就成了赠予的而非收受的,他人的鉴赏力就是高于我们的德行了。但是称道德行、优异固然好,倘若人优异的才华不能够得到施展,那么有也就等同于没有,所以他认为人的幸福一定是与德行的实践有关的。另外还有第三类人,他们认为幸福即沉思,只有沉思的生命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之境。在这里也可以看出幸福层次的递升:享乐——荣誉——沉思。

“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善”指代某种善的事物,并在类比的意义上为善,而非因为其有了柏拉图所谓的善的理念。这里的善并非与恶对立,而是指功能发挥得好,如:在医术中“善”是健康,在建筑术中“善”是一所房屋。当然,至善是某种完满的东西,尽管不是所有目的都是完满的。所谓最终级的目的必须是完满自足的,以其自身为目的,所以,他说:“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获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但是,说幸福即至善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又提出,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内心体验,幸福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在其实现过程中需要很多外在条件,因为“德性的实践需要许多外在的东西,而且越高尚(高贵)、越完美的实践需要的外在的东西就越多”,而这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运气的影响,因此,幸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二、外在善与运气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的事物可以被分成三类: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②而幸福是需要外在的善的,“因为没有那些外在的手段就不可能或很难做高尚(高贵)的事。许多高尚(高贵)的活动都需要有朋友、财富或权力这些手段。还有些东西,如高贵出身、可爱的子女和健美,缺少了它们,福祉就会暗淡无光”。一个出身低贱、无儿无女的人谈不上幸福,而一个有坏儿女或虽有过可爱儿女却又失去了的人更谈不上幸福。这里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将朋友、财富、权力、高贵出身、可爱的子女和健美等都看作是获取幸福的外在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外在条件呢?对此,他明确指出,幸福要靠外在运气来补充。一个人的出身如何自身是无法左右的,取决于运气,但他或她所拥有和掌控的物质财富、权力等是与其出身密切相关的,甚至可爱的儿女和健美也都是个人无法确保的,因为世事无常,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无人可以预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当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运气并非是获得外在善的全部因素,如果将外在善的获得全都灌注在一种不确定的运气上,未免有失偏颇。因为一个具有节制德性的人会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身体,一个具有友爱德性的人更易于获得友情,更甚者,在对待厄运的方式和态度上,有德性的人和无德性的人也往往不同,一个真正有智慧和有德性的人会用他所认为的最恰当的方式来对待运气的各种变化。这样看来,外在善对有德性的人的影响比无德性的人似乎要小一点,有德者比无德者更能顺应环境的变化。

那么,德性的获得是否也要依靠运气呢?前文已经论证了外在善部分来源于运气,部分可以经由德性获得。假如德性本身就依赖于运气,那么幸福最终也要依靠运气而获得了。

三、德性与运气

德性有两个要素,即选择与实践。亚里士多德说:“虽然与公正的或节制的人的同样的行为被称为公正的和节制的,一个人被称为公正的人或节制的人,却不是仅仅因为做了这样的行为,而是因为他像公正的人或节制的人那样地做了这样的行为。所以的确可以说,在行为上公正便成为公正的人,在行为上节制便成为节制的人。”但对于有些德性而言,要做出具有这些德性的事情并不简单,因为德性的实践需要许多外在的东西,如:慷慨之人依靠钱财才能行慷慨之事,公正之人依靠钱财才能回报他人。由此可以看出,缺少一些外在条件,我们就无法获得某些德性,而这些外在条件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因此,即便我们想行德性之事,也可能会因为运气不好而无法拥有某些德性。

有人认为大多数德性都是能同时选择并实践的,上面所谓依靠外在条件获得的德性只是众多德性中的一小部分,而对于大多数德性我们是可以不依赖运气就可以获得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是我们自身选择去做有德性的事,但这个选择意愿似乎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通过习惯养成的,某些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会演变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内化于心就成了某种品性。正是因为在具体实践情境中行为者的行为方式和所形成的习惯不同,所以一些人会成为勇敢的人,另一些人则成为懦夫,习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从小就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有助于我们德性的培养。但是,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由外部环境塑造而成的,并非是儿童自己决定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法律,强调立法者要通过好的法律来促使公民养成好习惯从而都变成好公民。因此,一方面,一个人要想获得德性,就必须首先拥有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又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一个人能否出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又是需要运气的。从而一个人能否获得德性也要依赖于运气。

总之,不论是那些依赖于外在条件的小部分德性的获得还是另外大多数德性的获得都依赖于运气。即便一个人有好的运气,出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到好的教育并养成了好的习惯,然而一旦厄运来临,在其生活缺乏必要的外在条件的情况下依然还是可能失去自己的德性的。

四、幸福与运气

既然获得幸福的外在条件和德性本身都依赖运气,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幸福的获得也要依靠运气。但亚里士多德又说幸福是经由学习实现的而不是靠运气获得的,且是与其具有的德性、实践智慧以及依此行事的能力相配享的。只有依靠个人努力去追寻幸福,我们的生活才值得过;反之,取决于运气就是不值得过的,只有这样,那些未丧失德性的人才能够通过不断努力或学习获得幸福,幸福也因此才能为人们广泛享有。

不凭借个人努力培养德性,只寄托于运气是不可能求得幸福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自求多福”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论及运气、应得与正义的关系时也提出,正义的制度应该抵消各种运气的影响,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不公正的情况,他甚至认为因自然天赋而享有的地位都是不应得的,“因为从一种道德的观点看,自然天赋的最初资质和早期生活中发展和教养的偶然性是任意的”。即使就努力而言,罗尔斯也认为要受到其天赋、才能、技艺和可供选择的对象的影响。

那么人死之后还有幸福吗?幸福与人的灵魂不灭之间是否有关呢?对此,他指出,幸福是其在世的境遇,与后世无关。无论人怎样有福,都无法保证后人同样有福,后人的福乐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运气”。他不愿把运气作为幸福的来源,在这里却又把运气带了回来。不仅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人生悲剧画面,如古希腊悲剧。现实世界中,我们也能切身体会到运气的重要性和幸福的偶然性,特别是在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运气往往变得很重要,“重大的有利事件会使生命更加幸福,而重大频繁的厄运则可能由于所带来的痛苦和对于活动造成的障碍而毁灭幸福”,玛莎·纳斯鲍姆也说过:“运气对好的生活有一个严肃的影响,好的生活是脆弱的,可以因为灾难而被打断。”在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中,家园刹那间坍塌,无数人生离死别,幸福瞬间破灭,面对这种种灾害,人的幸福显得是如此不堪一击!

因此,幸福与运气至少在三个方面有重要关联:

第一,好运气有助于幸福更好的实现。希腊文的eudai-monia(幸福)可以拆分成eu(好)和daimon(神灵),表面上是指“有好的神灵守护”;而daimon还有命运、运气的意思,因此eudaimonia还可以指“处于好的运气中”。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幸福的生活亦即幸运,如无幸运,便无幸福。

第二,坏运气不利于幸福的实现。一方面,幸福的“合德性”既不是某时某刻的暂时合德性,也不是某种不确定性,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幸福必须体现在完整的一生中,没有人会认为因遭遇不幸而死去的人是幸福的,不论其曾经的生活多么美好。然而,人生旅途充满了变数,不可能每时每刻都鸿运当头。另一方面,幸福的“完整性”表现为它不仅包括灵魂的善,还包括外在的善和身体的善,而后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为者之外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样幸福似乎就具有了强烈的偶然性和脆弱性。运气变幻莫测,坏运气虽然常平添磨难和困境,但也正因其无法预料而为生活赋予更大的丰富性,使其体现得更加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为者受运气影响的强弱程度与其对“幸福”理解的饱满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第三,幸福是人的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人能动性之外的部分会受运气影响,而其内部要素即实践智慧和优良品质也会受到各种运气的波及。作为一种实践判断,只有在实践的环境和变化等不确定的条件中实践智慧才能有所展现,当进入某些特定的情境时,优良品质也才会发挥其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好的运气固然有利于合德性活动的实现,坏的运气也并非全是祸患,因为正是在与坏运气抗争的过程中行为者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美德。坏运气不仅能够丰富其人生经历,也能让人更加懂得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所以,当坏运气来临时,我们应以最适当的方式接受它,能做出改变的就根据当时当地的境况而改变,无法改变的就欣然接受。

当然,这种运气只是某种获取幸福的手段,并不是幸福的全部。人还是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个人努力与运气从来都不是绝对对立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总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外在人事大多无法控制,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运气,这就类似于《论语》中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人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幸运女神”的关照,但完全没有运气也不可能在群体中获得幸福。我国古代有抱负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抑郁而终的人比比皆是。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就曾说过,君主要有某种德行,要能克服或驾驭幸运,否则他就不能好好统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在经济飞速发展、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些人还持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自己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时运不济,只要时来运转有了一定的金钱和物质财富,就能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至于个人德性和能力如何,影响不大。他们把幸福当作是运气的产物,将幸福与否全都归结为运气的好坏,而忽视了自身道德和能力的培养。当然,这里并没有否认运气对幸福的影响,毕竟就现实情况而言,很多有才有德的人命途多舛、壮志未酬,只是在考虑运气因素的同时,应该更多地重视自身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一方面运气不是人能掌控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免于机会来临却把握不住的情况,只有实力和运气兼备,才更容易获得幸福。而这样的幸福似乎也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既大大鼓励了人们的合德性的活动,又给予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希望。

注释:

①希腊文“entelecheia”的音译,意即“完成”。

②“一些被称为外在的善,另外的被称为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在这三类事物中,我们说,灵魂的善是最恰当意义上的、最真实的善。”(参见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21页)。

【参考文献】

[1](美)玛莎·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苗力田.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55.

[5]李义天.从道德运气到伦理运气——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2(09):127.

责任编辑:彭海多

猜你喜欢
德性亚里士多德幸福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为了“幸福”的母亲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