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倍)率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2016-06-06 12:15车芳丽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总价等量路程

车芳丽

分(倍)率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一种教学难度较高的应用题。又因为小学生的智商正处于提高阶段,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很多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解题思路十分模糊,根本理解不清头绪。他们只能把题中的数据胡乱地凑在一起,拼出一个答案来。显然,这样的答案的正确率是相当低的。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应用题,都有它的必要元素,和确定的元素之间的等量关系。

例如在行程问题中,有速度、时间和路程。他们的等量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在交易问题中,有单价、数量和总价。他们的等量关系是:单价=总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同理,在分(倍)率应用题中,也有必要的元素和元素间的等量关系。即:标准量,比较量所对应的分(倍)率(以下简称比对率)。他们的等量关系是:比对率=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比对率;标准量=比较量÷比对率。

一、确定三个元素

(一)确定标准量和比较量

一个分(倍)率只有一个标准量,只对应于一个比较量。

1.在应用题中“的”字后面有分(倍)率,“的”字前面的量就是标准量,标准量前面的量是比较量。

例如:香蕉是苹果的,则苹果是标准量,香蕉是比较量。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1倍,则去年的产量是标准量,今年的产量是比较量。

在有些应用题中,由于句型的缩写省略了标准量,我们可以在不改变题目原意的条件下,通过扩写句子补充标准量。

例如:某校有学生2000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占

扩写为,某校有学生2000人,四年级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的

∴全校学生数是标准量,四年级的学生数是比较量。

2.“比”字后面,分(倍)率前面的量是标准量,标准量前面的量是比较量。

例如:实际比计划节约,则计划是标准量,实际是比较量。

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15倍,儿子的年龄是标准量,爸爸的年龄是比较量。

(二)确定比对率

标准量所对应的分(倍)率是1,因此,课本上把标准量定义为单位“1”。

确定比较量的比对率有以下两种方法:

1.如果应用题中有“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几倍)”这样的句型出现,则这个几分之几(或几倍)就是甲的比对率。

例如:女生是男生的,则这个就是女生的比对率。

2.比较量和它的比对率,这两个概念必须有相同的外延。

例如:本文开头的应用题:不是20kg的比对率。因为是已用去的,而20kg是剩下的,这两个概念没有相同的外延。还剩20kg这个比较量的比对率应该是还剩下这桶油的几分之几,都有“还剩”两字,所以是1-。

二、例题

(一)某工程队用水泥铺设一段乡村公路,第一天铺了全路段的,第二天铺了全路程的,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铺30m,求这段公路全长多少m。

分析:由前法可知,分率和的标准量都是全路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铺30m是比较量,这个比较量的比对率是多少呢?

根据比较量和它的比对率的外延相同。∴这个分率应该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铺全路段的几分之几。即-

∴正确算式是30÷(-)

(二)某养禽场养鸡30000只,养的鸭比养的鸡少20%,这个养禽场养鸭多少只?

分析:根据养的鸭比养的鸡少20﹪可知,养的鸡是标准量,养的鸭是比较量,鸭的比对率是多少呢?请看线段图(略)。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中发现,运用上述方法教学分(倍)率应用题,学生知道首先必须确定题中所必要的元素,以及确定元素间的等量关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有了明显的分析对象。教学时,学生的思路非常清晰,教学难度也大大地降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明显增加。因此,教学成绩都普遍得到了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马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总价等量路程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刚需”入市带动广州楼市进入复苏期
哈哈果熟了
找准等量关系巧列方程解决问题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
巧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谁少付了钱
谈谈有关“平均速度”的易错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