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谱之武松起解拳
此拳系武松起解远戍途经飞云浦时,公差欲置之死地被其觉察而出手争斗之拳法,故名之曰“起解拳”。
此拳既为起解时所传出,当时武松枷锁在身,双手不能自由,故十三势以前即用拳掌时亦只双手并举之数法耳。
此拳约可分为两段。十三势以前为“连环锁子腿”,十三路以后则为“脱铐手”,有以此拳统称“武松脱铐”者误也。
在十三势之前,双手既然被铐,故吾人学习此拳时双腕虽并无铐械所缚,然亦应体会其意。开打时须双手紧贴,不可松懈,否则反不能力充气沛也。
习起解拳,与习鸳鸯腿无异,亦宜以排练腿法为先着。盖十三势之前固完全重腿法,然十三势之后其重用于腿法者,亦与拳法相等,故首宜注意也。
人有以武松之拳法为南派者,其实大误也。若观其长拳大步直进直退,并无丝毫机械之动作,即可知其实为北派也。而谚有“南拳北腿“之语,亦可言其并非南拳也。
此拳之步法,比鸳鸯腿略为整齐,一则酒后,一则清醒时也。唯上半段之腿法,亦阴阳互用,连络不断,与鸳鸯腿大略相似,此亦可见武松拳法以腿法为特长也。
此拳宜迅速,盖当时武松打此三十六势为转瞬间事,一气贯注,如水决闸;非若勾手以及内家他种拳法,舒徐婉转,以静制动取胜于人也。若一迟缓,立失精神,即足以受人之制也。
欲习起解拳,宜先从鸳鸯腿入手,则腿法既纯熟,再变化而生发各种拳法,自能臻化境。习武功者,若将一套鸳鸯腿练精,则其他拳法,亦将能迎刃而解也。
内家拳尚气,外家拳尚力,此拳内外家之兼修也,故首重气力,气力不充,无能临敌。盖实力充而神气足;神气既足,非但一举之动,一拳一掌,皆足以制人,即声之一扬,目之一视,亦可慑人气焰,使敌人震惊怯走,故练拳技者,尤须先练实力。
此拳系武松起解时所打,当时双手被铐,故上数路皆用腿,双手相交叉,表示被铐之情状也。此拳起手时,并不用玉带围腰及混元手等家数,但就原立地位,前进两步;同时,两手交叉于胸际,全身直立,右臂在外,左臂在内,两目前视,两足趾向斜方,足跟紧紧相靠。
依上势,先将右足绞至左足之前斜方,换出左足,在原处跺一脚,腾步向右,成为正前面之躺箭步,右膝右屈,左腿挺直;同时将交叉之两手,先向上方一冲,然后借肘与小臂至胸为止。此时身直向前面。
此为单飞腿,专取敌人肾囊之法。依上势,收回左腿,绞于右足之斜方,起一连环步(此步法即于第一腾步落稳之后,再用右足绞于左足前方,连起一个腾步也),连向右方进展两步,乘势将交叉于胸际之双手,向右斜方猛摔一下,顺势翻身向左,飞起右腿,此腿之力,大部注于足尖,盖用足尖取人肾囊也。
普通之双冲,两拳并举与肩平,两拳心相对,拳口向上。但此拳以双手相靠,故其势略异也。依上势,将右足踏进一步,从左后方旋身向右,不须换步,但将左膝前屈,成为右方之正前弓箭步;同时,两拳略作一挽,急猛力向前冲出,此时全身向右。
此腿与第三势不同,盖彼为飞腿,全力注于足尖,此为挑腿,全力须注于足背也。依上势,连用两滑步(此步先将在后之足,拖至在前之足跟后,然后在前之足,向前滑进一步,如此为一滑步)前进,然后乘前之势,双拳向左斜下方一摔,右足同时上挑,足背须与膝腿成平线。此取人下颌之法。
此为从上击下之势,在别种拳法中,则双掌相握,右上左下,用左手背下击,此则用两臂相靠处下击也。依上势,右足踏前半步,全身先向下一沉,乘势上跃,使全身凌空;同时,双拳向上冲,举过顶门,然后翻向下方,乘身下压之势,用力猛击,两足落地后,即变为正前躺箭步。
此为取敌人下颌之拳,即霸王敬酒之化法,不过彼用单拳,此用双手耳。依上势,先将上身移至偏挫于左方,右足挺直,左足屈向左方;同时,将向下之双拳,移而向上,然后将双肘向左上方探起,两拳亦乘势从下冲起,高与鼻平,此时全身向左,成为左前弓步。
此腿与飞挑各种腿法,又不相同,盖此专用双足撑拒之力,以取人之中下各路也。依上势,将左足置于右足后面一步之处,连用二拖步(此步法先将在后之足移一步,然后将在前之足,拖至在后之足尖处,如此为一步,与前进滑步恰相反)向后倒退。以敌人来攻,遂提起右腿,猛力向前撑去。
此为以守为攻之法。依上势,先将右腿落下,前踏一步;同时,双拳向左方平摔一下,上身即乘势从左旋转,左足向后拖一步,置于右足跟之后面,迨其踏稳,右足即改为殿步,上身下沉,双拳缩置胸际。此时全身向左。
此为两腿同起之势。依上势,先将右殿步踏平,全身猛向下一沉,乘势上跃;同时,将左腿向上飞起,迨其行将落下,而未着实地时,右足即继续飞起,两腿虚实相乘,使人不及防备。此势注于足尖,两臂紧搿胸部,以固其力,全身凌空,起落时之脚步极易动摇,切须注意。
此亦取敌人肾囊之法。依上势,待双飞腿落地时,上身向下一挫,两拳略向地上一捺,与仆腿相似,全身向右方,然后将右腿作后半扫堂腿(此腿与前扫堂相反,盖用足跟向后面扫去,以半为度),全身亦乘势旋向左方;同时,右足立直,两拳向右斜下方猛力一摔,左足即向前踢出,力亦注足尖,唯略带蓄势,不似飞腿之踢得高也。
此手与第四势略同,方向亦相等,唯彼为左弓右箭步,此乃右弓箭步耳。依上势,起一腾步,从右转身成平行步,然后将右足滑步前进,双拳略在当面挽一小圆,猛力向前冲击,全身向左方。
此即下劈手,盖前十二路双手被铐,至此始用劈手将铐脱去也。依上势,先将右足直立;同时,将手向上高举,架于顶门之上,然后将左足向前提起,膝平于脐,急将上举之手翻向下方,猛力向膝盖一劈,作劈去手铐之势,两手至此,即向左右撇开,故以后各势,拳脚并用矣。
手铐除而两手可以随意攒打,而头上之枷锁,亦甚碍手,此即劈开枷锁之势也。依上势,将左足落前一步,右腿即向右斜后方趟出半步;同时,两掌相合,作童子拜观音势,指头向上冲起。
此为用右撑腿取身后敌人之势。依上势,先将右手背向左掌一拍,乘势从左方旋身,两手在当面交叉画两大圆花,旋至后方时,暂作马步,用左拳向旁猛发一拳,然后将右足移至左足尖前距离半步处,双手交叉于胸际,再将全身直立,双掌向左右并发,右腿乃猛力向后斜方撑去。所谓连环锁子腿者,合下势而言之也。
此为袭取斜侧敌人之势。依上势,不须腾步,先半右足横踏一步,此时双手仍收回交叉胸际,全身向下一挫,然后上升,两掌先向前一推,然后向左右两侧分去(此为分水掌,与前势之左右侧掌不同);同时,急飞起左腿,向前斜猛力踢去,以取敌人之中部,上身略偏于右,头与腿同方向。
此与鸳鸯腿之二十一势完全相同,唯转身时之步法略异耳。依上势,将左腿向左作前一半扫堂(此系用足尖向前横扫者,与第十一势相反),待至前面时,再起一跺步,将左腿腾至前方;同时,两臂在当面挽一大圈,右手上枭,左手后斫为鸡爪势。
此与鸳鸯腿第十二路相同,先将左足移至前方,急起一腾步转身;同时,右手下摔,左手平拦,迨全身转左方时,左足前屈而成弓步,右腿后挺为箭步;同时,左手握拳护腰,右拳向前冲击。
此为声东击西,取敌人头部之法。依上势,先起一向右之腾步;同时,收回冲拳,从左旋身向正后方,用右手在肋下由内向外挽一小圆,向右旁虚发一侧掌,略一晃即收回;同时,再向左方腾一步,急用左拳从下泛至右肩平处,猛力向外横擂。
此即双插手,取敌人腰部之法。依上势,用连环步从左旋转达,翻身向前方,成为仆腿,右足屈而左腿躺,上身偏于左膝处,两手紧按右足尖处之地上,然后猛力一捺,上身向左方冲起;同时,右足移前一步,成为弓步,两手翻转朝天,向前并刺,此势全力注于指尖。
此亦转身时先发制人之法。依上势,收回双插手,用拖步向右后方退一步,将上身沉下,右足尖点地,略作寒鸡独立势。两手交叉于胸际,左外右内,然后全身探起,右手向后摔,左掌向上枭;同时,用鞭腿(此腿完全用足背之全力取人,踢出须注意带蓄势,以作退步)向外踢去。
此系用钉子拳取人两太阳穴之法,亦称为蜜蜂进洞,为拳法之杀手。依上势,先将右足落下,踏于左足之前,全身向后方,成为右前弓步;同时,双拳向前一冲击,遂向左右撒开,上身即随之旋向正前,不须移动步子,但变为左前弓步耳,此时全身已向前方,两拳已从腰间挽出,用钉子拳向敌两太阳穴猛击,所谓钉子拳者,即用手指第二节骨击人也。
此与霸王敬酒势相似,不过彼用拳口上撮,此则亦用钉子拳上冲也。依上势,先将右足从后拖至正左方,然后用两手当面挽一大花,足成右方左弓右箭步。先将左拳迎面一晃,迅撇向后面作鸡爪形;同时,右拳从下面向前上方泛起,向敌人下颌冲击,拳背向外,掌心朝内,手指中节骨则向上方。
此势与第二十一势略同,不过彼为翻身之鞭腿,此则为进步之单飞也。依上势,先将左足收至右足跟处,两手即向左右原位;同时,起一大花,迨至胸际交叉,即将右手上枭,左手下斫,左腿乘此鼓势,即迅向前方飞出一腿。
此为单插手,专取敌人咽喉之法。依上势,先落下左腿,再用滑步前进一步,继续起一跺步,腾右足往前,成为右前弓步;同时,左拳略向旁虚晃一下,即收回紧护腰际,此时右掌已从腰间挽出猛力向前斜上方冲刺,掌心向上,掌与自己之眉相齐。
此系退步倒冲之拳法。依上势,先将右足拖至正左方,与左足距离一步之处踏实;同时,右掌握拳收回护腰,上身从右旋向正后方,其原来护腰之右拳即向旁侧猛力冲击,足成正后方之马步,全身向后方,头与掌之方向相同。
此势简称撒手,防避敌人之抓擒等势之法也。依上势,先将右足绞至左足之后;同时,左足腾出一步,双掌向左方之斜上,略作一冲刺,此时左足已踏实弓步,右腿趟出成箭步,双掌乘上冲之势,反手向左方之下斜面撒去。
此为左勾左拦攻守相应之法。依上势,双掌不须收回,乘下撒之蓄势,反手向正右方平面削去,全身即随之旋转,左足用半扫堂势移至前方,成为马步至斜方时,左手即用腕部向斜作一勾搭,右拳从下泛起至左肘间,然后从横向侧旁拦截。
此势与顺水推舟势略似,唯彼用弓箭步,此则用寸腿也。依上势,先旋身向左,两足直立,将外拦之右拳,收回护腰,左掌即向外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右推至平肩为度;同时,右腿即向前踢出,力注足尖,与单飞腿同,唯与左膝高度相等,较单飞腿踢得低下一半。
此为防后击之拳法,专取敌人之胸部,却故作退步而诱敌也,亦如枪法之有回马枪。依上势,先将右足踏前一步,再将左足绞入右斜方,起一腾跃步,向左方假退,待右足踏实时,左掌向右肩处向上冲刺,右拳此时已从腰间挽出,向旁侧猛力击去。
此为连续击敌人头部之拳法,与鸳鸯腿中之流星赶月势稍有不同者,彼左拳向右方,右拳向左方用拳背横擂,此则向同方进攻,左手拳背、右手拳心也。依上势,先踏开左足,起一飞腾步转身向正前方,在旋身时,左拳背向左横擂去,右拳心亦同时向左横击,全身向前,头偏右。
此为双推手,用以排开当面之敌也。依上势,先将双拳收回变为掌势,交叉胸际,身下沉略作寒鸡步。然后一双飞,待两足落地时,左足退后作箭步,右足前屈作弓步;同时,双掌自左右肋推出,用力向前推去,两拇指相对,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此与鸳鸯腿之第二十势相同,唯彼转身步,此则连进滑步也。依上势,先将双掌收回,合掌于胸际;同时,用滑点步连进,左掌握住右拳,将右肘猛力逼出,此时全身向右方,上身挺直。
此与鸳鸯腿之第十九势相似,唯彼向侧方,此向前方耳。依上势,撒开钉肘,略略旋身,双掌向上,从腰间向后勒去,从左右挽至前面,即行交叉,右内左外,同时下沉,足作寒鸡步,全身向正前方。
此为全身凌空之旋风全周势。依上势,将左足殿步踏实,身略一沉,左足即向外旁踢一鞭腿,双手左右撒削鼓势;同时,右腿即起于空中,上身向后一仰右腿乘势凌空向左扫去,使全身旋转一周,与鸳鸯腿第二十三势相同。
此为杀手势,乃上枭下冲之法。依上势,待旋转一周落地后,右足前屈,左腿置于右膝弯处,跪于地上,小腿完全贴地;同时,左手握拳,向上猛枭,拳口向下,掌心向外,右手弯握拳,乘跪下之势,向下猛击一拳,即此收拳。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