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

2016-06-06 04:41姜楠
湖北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炭疽临床诊断流行病学

姜楠

摘要:对炭疽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诊断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3-0033-01

目前,炭疽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破坏人群和畜禽健康,是应该重点关注的重大疫病之一。

1 炭疽概述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根据传染途径,可分为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败血症,发病动物以急性死亡为主,脾脏高度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冻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尸体极易腐败等。

2 病原学

炭疽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两端平直,呈竹节状,无鞭毛;在病料检样中多散在或呈2~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在培养基中则形成较长的链条,一般不形成荚膜;该菌在病畜体内和未剖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暴露于充足的氧气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处形成芽孢。炭疽杆菌繁殖型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在腐败的尸体内加热60 ℃以上,常用消毒药都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但芽孢有坚强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状态下可存活32~50年,150 ℃干热60 min方可杀死。场地消毒常用20%的漂白粉、2%~4%甲醛、0.1%的升汞(氯化汞)、0.5%的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次氯酸钠等,都有较好的消毒效果。该菌对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

3 流行病学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畜,炭疽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畜和尸体的各器官、组织及血液中,特别是临死前由天然孔流出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多。当患畜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尿、唾液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菌。如尸体处理不当,更加促使大量病菌散播于周围环境,若不及时处理,则污染土壤、水源或牧场,尤其是形成芽孢,可能成为长久疫源地。

该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主要分以下三种类型。

(1)皮肤型炭疽:最为多见,约占人炭疽的90%,主要经皮肤伤口感染。临诊表现是感染处先有蚤咬样红肿,继而出现炭疽痈 。

(2)肺炭疽:由于吸入了炭疽芽胞而引起。病程急骤,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可视黏膜紫绀等。常伴有胸膜炎、胸水。

(3)肠炭疽:常因吃进病畜肉类所致。发病急,发热,表现呕吐、腹泻、血样便、腹痛、腹胀等症状。

4 诊断

依据该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在未排除炭疽病前不得剖检死亡动物,防止炭疽杆菌遇空气后形成芽孢。

(1)流行特点:呈地方流行,在老疫区呈散发;多发于炎热夏季,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江河泛滥时易发生传播。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解放前有暴发流行,现已基本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散发。草食动物最易感,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2)临床症状:败血症变化,发病迅速、高热、呼吸困难、咽炎。血液凝固不全,呈煤焦油样,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等。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该病按其表现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病理变化:尸体迅速腐败,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全,黏稠如煤焦油状。可视黏膜发绀、出血。皮下、肌间、浆膜下、肾周围结缔组织,咽喉等处有胶冻样浸润及出血点。脾显著肿大至2~5倍,呈暗红色,软化如泥状,淋巴结肿大、出血呈黑红色。

(4)实验室诊断:镜检、分离培养、串珠试验、沉淀反应、分子生物学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猜你喜欢
炭疽临床诊断流行病学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炭疽病的防控
炭疽是什么?如何预防?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警惕!炭疽疫情来了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