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宇
摘 要:面向未来是包括体育在内的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方针之一,搞清楚学校体育发展的文化趋向,对于我们面向未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封建家族主义
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法律制度,拓宽了研究视野,强调了法律与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的关系,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以及封建社会道德礼制观念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家族主义和阶级。这二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起点和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
(一)关于“家族”的界定
中国古代的“家族”的概念当中家的范围比较小,一般是指2代至3代以经济为单位共同生活的团体,而族一般指的是父族,以血缘为单位的家的综合体。
(二)家族主义的表现
在界定家族的范围之后,瞿先生接着指出父权家长制在家族中的统率作用,下面从两个个方面论述家族主义在封建社会中的体现:
1.父权家长制中的家族主义
在这样漫长的封建家族生活当中,每个家族中的成员都是不平等的,也就是有统率和服从的区分,长期以来,便形成了父权家长制。父权家长制是中国古代家族最重要的特色,家族里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起,所有的决定权都集一人于一身。
2.婚姻制度中的家族主义
在婚姻之中,古代婚姻的目的只在于祭祀和延续,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一方面婚姻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另一方面家长的意志在法律上成为婚姻成立的要件,显然,妇女在婚姻关系中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地位远远低于男子。
二、中国现代乡土社会家族主义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著作《乡土中国》中,家主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家族制度上,书中十四节中共有三节直接关系到这一主题,分别是家族、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家族制度对中国家庭已经有了将近几千年的影响,并且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家庭,进而影响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中西方家族制度比较
西方的家庭是小家族,团体性的社群,以夫妇感情为主轴,两性感情的发展是家族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主要经营的事物是生儿育女;中国的家族在大层面上是氏族,小层面上叫做小家族,是氏族性的家庭,其特点是以父子为主轴。这种情况是中国封建社会家族主义的继承。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父权家长制在现当代的乡土社会中依然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在感情上,中国家族之中两性之间趋于矜持,夫妻感情淡漠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的,而西方家族中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之间的爱常流露在表面。
(二)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制度
家族制度是我国社会的一个独特现象,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制度的特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乡土社会运行方式在长老统治
费先生对权力结构分为横暴权利和同意权利。 同意权利是一种比较民主的权利形式,是受到大众认同的权利。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长老统治和同意权利比较近似。长老统治是源于封建社会的父父子子的观念,父为子纲,深入人心,父对子的权利始于教化,长老的统治同样也是源于教化。长老权利是唯一一个维持整个家族的秩序的工具,而家族又通过长老权利的统治,得以顺利运转并在社会洪流中得以发展。
2.中国乡土社会家族的维系点在血缘
父系制度的建立是这种家族形成的基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家族,作为一个小家族,家庭是由父母子三方组成的。而一个大家族则是由多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直系血缘关系构成。费老对家族的血缘性做出了比较好的总结: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由此肯定了血缘对家族维系的重要性。
三、从家族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一)“全盘西化”的观点
陈序经先生坚定地认为折衷的办法不可取,复古的途径也行不通,唯有全盘西化才是中国文化的正确航向。态度上西化是必然的,事实上中国文化也在不断西化,从宗教、航海、科学、教育上可以归纳出中国在事实上也是趋于盘全接受西洋文化的。陈先生认为救治中国文化目前的危亡,当务之急是彻底打破中国的传统思想垄断的格局,给个性以尽量发展其可能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全盘西化。
(二)“中西结合”的观点
张君劢先生认为,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已经建立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虽然传统文化在政治、社会、学术、宗教等方面有弊端,但是我们仍应当注重历史,以中国文化为本,张先生对传统文化之流弊认识深刻。学术界有些学者批评这是“复古”,其实并未深入儒学,他们只是在传统的根基上,在西学的背景下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道路。
(三)中国文化的出路
面对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态势,饱受历史摧残早已弱不经风的中国统文化似乎不堪一击。这种场景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较而言似乎让人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
家族主义精神在价值取向上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却在不小程度上牺牲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和首创精神。家族主义精神漏藏着深刻而致命的历史性威胁:它把家族、国家、社会与个人绝对对立起来,成为神圣不可侵犯地凌驾于个人之上的,个人则只是其中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胞,是实现此终极价值不得不用的一种手段。压抑个人的结果恰恰是社会历史发展之活力、动力的干枯,实乃社会的自栽。
但是,家族主义精神强调秩序、协调的价值取向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又可以作为一种历史的精神养料,有助于我们有效防止因过分强调发展而生的种种弊端,这样看来,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对传统的家族主义精神进行批判扬弃,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西方文化,充分发挥个人自由思想,只有中西结合才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