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师生创业机制探索

2016-06-06 17:26李丽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探索

李丽萍

[摘要]“2011计划”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但就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存在一定问题,给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一定影响。要想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制定一系列创业机制作为保障。本文对协同创新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师生创业机制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业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01-03

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社会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等。“2011计划”的提出,给高校办学理念及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带来全新的机遇。社会服务创新、文化传承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等,既是高校办学理念及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容,又是协同创新的内容。协同创新视角下,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方面发展开辟全新的道路。

一、协同创新的作用

其一,协同创新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以往高校发展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这种传统的发展策略更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以此为中心,重点关注高校发展的科学建设。而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效建设发展的中心应当转移向系统创新方面,高校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其二,协同创新改变了以往的封闭管理模式。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存在十分明显的弊端,封闭管理模式本身存在着局限性,而在该管理模式下,对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将受到限制,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协同创新打破了这种局限,实现了高校学生以团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地保障。

其三,协同创新视角下,要求汇聚创新要素及创新资源,解决了高校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独立、分散问题,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创新资源的价值。高校科技人员及教师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是协同创新提出的重要要求,其可作为一项政策,保障高校人员参与创业。综合来看,协同创新的出现,高校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加快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还实现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创业文化缺失

校园文化中是否存在创业文化,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从现阶段高校校园来看,大多数学校创业文化缺失,即使有些学校已经营造创业文化,但氛围较为淡薄。创业文化的缺失,必定导致学生创业意识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采用个别交流、走访座谈及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调查某地区高校创业文化情况,结果发现,已经构建创业文化研究中心、创业协会的高校所占比例约为15.42%;已经立项与创业文化有关课题高校所占比例约为47.24%;发表创业文化著作高校所占比例约为1.4%;出版创业文化教材高校所占比例约为3.1%;发表与创业文化有关论文高校所占比例约为4.4%。说明大多数学校还未重视创业文化建设。另外,社会、政府和学校,尚未制定合理的创业机制。这种情况下,影响了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

(二)创业教育资源不充足

创业教育不充足是现阶段创业教育存在的又一问题。分析各个高校校内资源整合度,结果发现校内资源较为匮乏。部分学校虽然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但尚未实现与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有些学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活动时,学生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重复开展相同主题的创业教育活动。就社会资源来看,利用率也相对较差,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缺少优质的校外资源,就造成创业实践机会和平台的缺乏,阻碍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在创业培训及创业课程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相对较高,但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创业实战经验相对匮乏,给予学生创业指导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就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而言,也具有滞后性。大多数高校缺乏与创业教育课程有关的教育资源,更严重者有些高校尚未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有些学校虽然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与专业课程相比,教学体系缺乏,教学过程中,无法面向所有学生,同时也不能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创业教育体系系统性缺乏、内容分散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作用。

三、协同创新视角下师生创业机制的构建

创业活动是挖掘学生潜能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新服务、新产品的一个过程。所谓的创业机制,是指建立相关机构,完善各个系统,制定一系列制度,以保障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度化、渐进性、系统性及相关性是创业机构的重要特性。创业机制作为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设计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文化教育、经济运行、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等。创业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创业实践能否走向成功。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创业机制,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创业机制的是否完善,取决于创业机制的设计,因此,在构建创业机制时,要加强机制的设计。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协同创新理论,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以实现师生协同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目标。

(一)培养机制的构建

根据协同创新理论中,对创新创业活动提出的要求,为保障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培养机制的设计。通过构建培养机制,促进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构建师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时,要协调好政府及高校在机制构建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功能,以保障培养机制构建的完善。

政府在培养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制定的政策。政府制定政策时,要以服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为目标。政府通过制定的政策,为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大量的支持和鼓励,营造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及社会氛围。创业环境及创业政策作为创业行动的外部驱动力,与创业者创业活动的绩效和积极性有着密切联系。构建培养体系时,相关部门和政府要制定与师生创业有关的配套政策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以促进创业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高校在培养机制的构建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培养机制时,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期培养教师,确保教师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不断提升创业能力。教学设计时,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于专业课程建设相互融合,确保创新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另外,高校要依据教师情况,将其分类,以改善教师学术单一问题。一般可将教师分为创业型、教学型和研究型,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地培养机制,从而提高创新创业型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校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要将精英培养方式与普及教育方式结合。普及教育方式包括创业竞赛、实习实训、讲座和课程设置等,教育过程中,结合预先制定的方案,选拔创新创业潜质高的大学生,采取精英式培养。将选拔的学生纳入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师生相互协作,促进创业活动实绩的提升。

(二)平台机制的构建

协同创新理论中,要求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因此,高校要构建平台机制,把所有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融合于平台中,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资源和要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创新创业活动。为构建协同优质的创新平台,可以应用大学科技园,以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

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有助于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目标。成立新企业,开发新技术是大学科技园的主要目标,大学科技园的应用,建设了创业平台,营造优质的环境,促进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利用大学科技园,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完善性,可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多种创业服务,包括法律服务、工商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大学科技园,既吸收了高校及企业的科技人才及科研成果,又汇聚了企业的项目需求及管理经验,有助于跨地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另外,大学科技园融合了多种机构,包括创业者协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资质认定机构、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等,师生可通过它寻求帮助,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三)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构建

在高校建设发展中,协同创新视角的出现,给高校建设发展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当前形式下,采取协同创新成为高校建设的核心思想,这就需要对高校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协同创新理论强调高校发展要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宗旨。高校要想转变办学理念,就必须适度的调整人才管理与评价机制。

教师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是以往高校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加快高校转型的步伐,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对教师的创新创业活动予以肯定,同时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以认可。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认可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挖掘其潜在的创业实践潜能。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改革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要独立创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并将其列入职称考核体系,以此作为依据,判定岗位聘任、干部任免和职称晋升。其二,大力提倡并鼓励教师在岗及离岗创业,离岗创业教师与校内教师享受相同待遇,可在产学研基地,申报科研成果专利、科研经费及科研项目。其三,提倡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团队创业,深化师生协同创新理念,并将其列入业绩考核,为保障创业顺利进行,在政策、项目及资金方面给予大量援助。

就高校学生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并给予学分奖励。其二,大学生可采取休学完成自主创业,依据创业情况,及时调整休学时限。其三,丰富高校学生创业实践考核项目。创业成功者要给予多种奖励,例如,认定为优秀大学生,为其评定奖学金等,并将奖励措施纳入考核,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其四,注重师生间协同创业,根据创业实际情况,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包括分红、分配知识产权及股权等。

(四)保障机制的构建

在创新创业活动盛行的趋势下,社会力量、政府及高校要做好协同工作,着重开展协同创新,通过构建激励和保障机制,给予创业者舆论导向、社会保障、法律保护、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等多方面鼓励及援助,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师生协同完成创新创业活动。

利用多种社会舆论工具,对宣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分享师生创业经验及典型案例,创设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社会文化氛围。

就社会保障而言,相关部门及政府要构建创业激励保障政策,包括免费代办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职称评定等。政府要深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改革,建设与师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关的法律内容,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政府要给予大量项目支持,为师生提供成本低、见效快及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使其利用自身技术特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另外,相关部门及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可以构建创业基金和种子资金,给予创业者资金方面的援助,同时,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师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并提供资金方面支持。

总结

协同创新理念,推动了我国师生创业机制改革,为师生创业带来全新机遇。依据协同创新理念内容,构建完善的培养机制、平台机制、管理与评价机制及保障机制。给予师生创业者提供多方面帮助,打破传统创业机制存在的局限,鼓励高校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创设创业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从而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