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16-06-05 14:59翁灵丽刘希伟
中国考试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生源

翁灵丽 刘希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翁灵丽 刘希伟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举措既具有多重积极价值,又引发若干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在新高考“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机制下,师范类专业“生源带动”效应将会明显减弱,“专业洗牌”“生源危机”成为师范类院校必须直面的挑战。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对策包括优化招生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转变招生宣传方式。

高考改革;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区。[1]随后,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开始。高校作为招生主体,无疑是此次改革最直接的面对者,需要充分理解新高考改革内涵,提早谋划应对策略。尤其是地方师范类院校,如何在本已受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影响背景下,进一步有效应对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其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1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考试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录取不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高校确定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择优录取。很显然,新高考招生制度与传统高考招生制度相比,存在诸多根本性差异。这些新改革举措的出台对于考生和高校均有积极影响。

1.1 扩大考生选择权和高校自主权,丰富招生方式

高考改革后,考生和高校双向选择权扩大。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选考科目、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考试成绩的使用均能自主选择,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充分的尊重。高校则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招生类别也可进行自定义。同时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1.2 突出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促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

新高考招生录取将不再分批次,而是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实行专业(类)平行投档。高校各专业建设水平的差异将直接影响生源质量,部分“冷门”专业的招生形势将会非常严峻。现有招生模式中的“热门”专业拉动“冷门”专业的作用基本消失,“冷门”专业通过专业调剂完成招生计划的现象也将一去不复返。新方案的招生录取模式势必促使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凝练专业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让专业得以生存、发展。

1.3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

新高考方案倡导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一基本模式进一步将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将单一评价方式扩展到综合评价方式,将评价过程延伸到高中学习阶段,增加了高校招生选拔的过程评价因素,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

浙江省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有效减少必修,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发展。新高考改革后,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这进一步扩大了学生选考权,有利于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实现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是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积极回应和促进。

2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高考犹如一把双刃剑,是一个利弊兼具且利弊都十分显著的考试制度。[3]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中,高考改革的影响面是最大的,是“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决定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对高校的生源质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对高等学校的影响

就普通高校而言,在新高考招生模式下,高校生源数量难以预测,生源质量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新高考招生制度将按一定比例把所有考生分为3段,第一段是考生先填志愿,录取结束以后,未录取的考生和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加入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进行录取,依此类推。笔者预计各高校招生结果可能会出现4种情况: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专业一次性完成招生计划,录取分数较高;部分专业高分数段的学生无人填报,只能招到一些低分数段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部分缺乏办学特色、吸引力不强的专业招不到学生,直接面临办学危机;通过分段录取后招进的学生在同一专业,生源来自多个不同的分数段,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就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在新高考招生模式下,专业结构、生源质量将会受到较大冲击。在现行的招生模式下,笔者对浙江省内部分地方师范院校的专业数量和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如表1所示,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师范类专业数约占专业总数的1/3,省内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约占招生总人数的1/3;在生源质量上,师范类专业的生源质量较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0%以上师范类专业均在第一批次招生,而且专业志愿率≥1的师范类专业数较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表1列举的地方师范院校(除湖州师范学院外)近3年文理科第一批录取的最高分均在师范类专业,由此可见师范类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较强且带动了整个学校的生源层次。师范类专业无论在招生数量和招生质量上,对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形势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新高考招生制度不可避免地给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带来一定挑战。

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师范类专业“生源带动”效应会明显减弱。所有的专业将直接面对考生和家长接受检验,一些基础性学科专业应用性较弱且不被市场所认可,笔者预测这些专业将直接面临办学危机。同时,师范类专业又将如何应对目前“热门”专业如医学类、金融类、财会类等专业的直接冲击。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专业洗牌”“生源危机”将是本次新招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挑战。师范类专业“生源带动”效应减弱、非师范类应用型学科专业竞争力普遍比较薄弱的双重窘境,将倒逼师范类院校、专业转型发展。

表1 浙江省部分师范院校专业数量和招生情况

2.2 对高中学校的影响

2.2.1 高中学校教学组织形态将发生变革

对于高中学校而言,新高考对高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4]选考科目人数参差不齐,给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带来困难;学生进行选课走班,行政班向教学班转变或者形成“行政班+教学班”并行的模式,给学校的教学组织安排带来困难;由于学生选课的不均匀,对师资力量的配备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目前中学最关注的是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的设置。各个中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特色定位以及各学科的原有基础,进行应对策略的分析与调整,对基础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加强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进而打造为特色学科。当一所中学的7门选考科目中有2~3门学科是特色学科的时候,一方面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已初具雏形,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增强了该校学生的学科竞争力,为其最后的选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2 高中生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会选择”将成为必修课。就目前高中学生的状况来看,他们对高校专业的认知和了解很少。在现行的招考模式下,较多学生根据自身高考成绩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使自己的高考分数效益最大化。而针对新高考,高中学生须事先全面了解各大高校的专业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选考科目,又或是学生自身不知如何选择,听从学校、家长安排,选择不感兴趣的选考科目。因此,高中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生须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适合自身的高考准备方案。

3 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对策

为迎接新高考改革,以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浙江省内师范类院校,如何在秉承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做精做强”师范类专业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改革招生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和加强专业建设,大力推进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的改造和提升,成为地方师范院校所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

3.1 优化招生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各地方师范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这一核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化招生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新形势下,笔者认为浙江省内师范类高校应制定以“专业+院校”的统一招考模式为主,“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定向地区招生培养、入校后二次选拔等多种招生模式相结合的招生对策。

3.1.1 合理设置选考科目,稳步推行按类招生培养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在鼓励生源充足、一志愿率高的专业按专业招生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稳步推行其他专业按类招生、按类培养。高校应该深入分析学科专业现状以及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以提高生源质量为出发点,选择按专业或按类招生。

笔者对部分高校2017年在浙江的招生方案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2。浙江省重点建设学校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按类招生的力度较大,特别是浙江工业大学进行跨学院按类招生。“985”“211”工程高校中,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按类招生力度大,但也有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仍然按专业招生。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按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具体招生效果有待2017年新高考制度执行后来检验。

对于专业(类)选考科目,笔者对部分杭州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理科中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占比最大,文科中选择历史作为选考科目的占比最大,而选考科目组合中“物化生”的占比最大。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笔者所在高校杭州师范大学将紧密结合“文理渗透、艺体兼备”办学特色,按照目前文理科专业(类)根据专业特性设置3门选考科目,艺体类专业(类)不设置选考科目。在确保生源充足的原则下,合理科学地设置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

3.1.2 深化“三位一体”招生改革

“三位一体”招生改革是一种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基础上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2011年,浙江省首次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作为试点高校,共计招生260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是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深入落实,同时也是2017年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 2017年部分高校在浙招生专业(类)统计表

表3 部分杭州高中2017年招生选考科目问卷调查结果

表4 部分杭州高中2017年招生选考科目组合问卷调查

浙江“三位一体”招生参与高校逐年增加,到2015年共有52所高校包括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211”高校参加。2015年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方式的高校数为2011年的26倍,招生计划数为2011年的20倍,见表5。5年的实践表明,“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已经获得招生院校、考生与家长的广泛认可。

目前,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院校招生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按照大文大理统一进行综合测试,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专业;另一种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从报名、综合测试到录取均分专业进行。经过几年的不断试验、不断改进招考方式,笔者认为“分专业”的模式切合当初浙江省推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的初衷,并且与2017年新高考改革强调“突出专业重要性”的精神相匹配。自2011年起,杭州师范大学已经连续开展5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专业。2015年,首批“三位一体”生源已经毕业。从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在同一专业中“三位一体”学生的就业率、签约率、专业对口率均高于普通招生的学生。笔者认为,“三位一体”模式招收到了综合素质高、专业思想稳固、有创新潜质且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学生,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表5 2011-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情况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作为浙江省新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将继续深化改革。首先,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师范类专业的招生数量。招生数量由目前的部分专业计划数逐步扩大到整个专业总计划数。其次,调整招生专业。5年的实践证明“三位一体”招生模式适合于师范类专业。地方师范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将所有的师范类专业均采用此模式招生。同时,可遴选一批需要考察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专业进行“三位一体”招生,如“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应用型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以及“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艺体类专业。

3.1.3 完善定向招收“全科教师”项目和“二次选拔”招生改革

第一,完善定向招收“全科教师”项目。定向招收培养“全科教师”是浙江省2012年起实施的招生改革项目,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和“制定政策,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要求,提升农村教师开展全科教育的能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表6是2012—2015年浙江省全科教师招生情况。可以看到,该招生项目已经实施4年,招生院校由1所扩大至6所;培养目标由只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到目前培养“小学、中学全科教师”两类;招生地区由只针对丽水地区招生扩大到杭州、宁波、温州、丽水、舟山、金华、衢州等7个地市;招生计划由30人增至171人。

实施“全科教师”项目的地方师范院校积极发挥教师教育优势,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特殊政策吸引优质生源,把真正有志于从事小学教育事业且综合素质优良的高中生培养成为全科教师,同时为浙江省贫困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均衡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杭州师范大学设计完成一整套针对“全科教师”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文化基础宽、教学技能精、艺术素养突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教得好”的教学才能与艺术素养兼备的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出师德师艺优秀、教学技能过硬、综合素质突出,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音乐、美术课程整合教学任务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浙江师范大学也制定出“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素质卓越、研究见长”的全科教师培养理念,以“全科导向、课程统整、全程实践、研究引领”为培养特色,培养具有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宽厚、教育科学知识扎实、艺术修养良好、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第二,完善校内“二次选拔”招生机制。杭州师范大学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实施校内“二次选拔”的高校。杭州师范大学2008年成立经亨颐学院,该学院是国内首家教师教育荣誉学院,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教改实验特区”。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要求,学校通过校内二次选拔,招收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优秀学生组建实验班,目前设立文科、理科两个实验班,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的特殊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的文化涵养、精深的学科底蕴、卓越的教育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利用2017年新高考改革契机,扩大“二次选拔”招生,推行按类招生。在此基础上,一学期后专业分流,通过面试方式二次选拔师范类专业学生,组成教学班培养,最后1~1.5年统一到教师教育学院集中培养。这样,既有利于选拔到优秀的生源,又有利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表6 2012—2015年浙江省全科教师招生情况

3.2 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

新一轮高考改革下,“拼专业”的时代到来。地方师范类院要明确转型发展中的定位,以“做精做强教师教育,做特做优人文艺术教育,做大做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做好专业规划,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各高校积极主动地优化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发展。

3.2.1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计划

地方师范院校应依据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的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一批依托学术研究类学科的专业群、传统特色类专业群和新型应用型专业群的综合改革。

3.2.2 完善专业预警与调整机制

地方师范院校应建立专业外请第三方认证和内部自我评估机制,每年实施校内专业分类评估。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重点关注招生、就业以及毕业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改造和调整专业。

3.2.3 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

地方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这一原则,以文化创意类等与区域产业结合度高的专业为增长点建设部分应用型专业。结合区域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大力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在文化创意、网络金融、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或领域,培育和促进特色专业群的形成。

3.3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转变招生宣传方式

高校的社会认知度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源质量又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综观世界各大名校在赢得市场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整体形象的塑造。因此,招生宣传在展现办学水平、特色,提升学校声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学校“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影响力的提升,才能真正掌握在生源竞争中赢得考生的青睐。新高考改革后,实行“专业+学校”的模式进行投档,把所有的专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地方师范院校必须转变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对专业的宣传力度。

3.3.1 从整体化向专业化转变

地方师范院校以往的招生宣传内容大都以介绍学校总体情况为主,如学校类型、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以及每年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类型变化等。考生通过各大媒体或高校招生网了解到的内容,只是对该校的基本情况大致有所了解,而对高校内专业分布、专业特色和专业建设等情况知晓甚少。新高考改革后,各高校必须向社会及考生大力宣传各个专业,让考生尽早地全面了解专业情况。

3.3.2 从专员向全员转变

地方师范院校以往的招生宣传队伍大都以招生办工作人员和各学院招生负责人为主,基本以分地区包干的形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前往各地进行宣传。新高考改革后,各高校必须全员动员,提炼学院招生宣传亮点,特别是要积极调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的积极性,“专业的人说专业的话”,请教授专家们前往各地生源中学,面对面地向考生介绍学校情况、专业特色和专业建设情况等,让考生和家长全面深入地了解招生信息。

3.3.3 从单一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变

地方师范院校以往的招生宣传媒介主要是纸质报刊、电视媒体、网站媒体等,宣传的内容受到版面大小或播放时间的限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师范院校的招生专业数每年在50~70个,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对专业的全面介绍,包括专业特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内容。新高考改革后,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宣传应在现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各大主流媒体的微博功能,开发招生宣传APP,将招生宣传内容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向考生和家长展示,提高招生宣传效果。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 OL].[2016-05-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9/174543.html.

[2]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6-05-12].http:// www.zjedu.gov.cn/news/26772.html.

[3]刘海峰.高考改革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267.

[4]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及因应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7):18.

The Study of Recruit Students Strategies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 Case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G Lingli&LIU Xiwei

The new 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not only has multiple positive value,but also caused a number of problems to be concerned.Under the parallel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cast archives,students can apply school with“professional+school”,the effect of“students drive”in the professional of teacher training will be weakened obviously,the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e challenge of“professional shuffle”and“lack of students”.Based on the new reform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recruit students strategies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include optimizing recruitment mod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optimizing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strengthening recruiting propaganda and transforming propagandizing mode of recruit students.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Recruit;Examination and Admission System Reform

G405

A

1005-8427(2016)07-0042-8

(责任编辑:周黎明)

本文系浙江省2015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对策研究”(编号:2015SCG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翁灵丽,女,杭州师范大学,讲师(杭州 311121)

刘希伟,男,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杭州 311121)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生源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图表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