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亚丰 王晶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真正来临,高校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借助于众多高校转型的契机,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必将经历进一步的深化与改革,这也是新媒体时代对现代化大学英语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转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148-03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为‘强调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演讲。在演讲中,习主席激昂地讲到“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习主席又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水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习主席还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網+”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事实上,“互联网+”的概念早就提了出来。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全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互联网+”便迅速流行开来。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进一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后成为本年度十大高频词汇之一。现在,互联网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与我们的经济生活融合在一起,特别是与流通领域的融合,包括消费、金融、物流等等。而下一步,“互联网+”必将进入制造、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2015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就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强调指出: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以“对接式”思维,设计和改革本校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转型目标要设定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整体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支撑力、贡献率上。
从教育部的高校转型发展到国务院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再到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互联网峰会上的重要讲话,都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我们的教育也必将进人深层次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前者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备人才。而改革必然需要各种不同样式的助力和工具,“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执行也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面对‘互联网+向其他行业“加载”的机遇,我们的高等教育转型当然也不可能错过。恰恰相反,我们还要借助于这一强大的引擎来推动我们的教育改革。
作为各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大学英语这一重要学科,也必然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崛起的契机下,借助于高校转型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的转型,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服务。下面,本人就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点,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这四个方面来谈一下大学英语教学转型问题。
一、课程设置
课程这一术语,使用广泛又具有多重含义。由于价值倾向不同,人们对其认识也就产生了很大的歧义。再加之人们理解角度的不同,导致了对其界定的差异性。由于学校的教育不可能传递所有类型的知识,因此,必需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多年以来,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课程主要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原理三大模块,进一步又区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针对这三个模块的比例关系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等问题,各个院校间仍然存在着分歧。绝大多数普通院校目前采用的是以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公共课/通识教育+专业课/专业教育+专业方向选修课/素质、技能拓展课+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模块。如在专业技能必修课课程设置上,主要是语音、听力、语法、阅读、写作、口语、口/笔译等;专业技能选修课设置上,大多是视听说、应用文写作和外国报刊选读等。在专业知识必修课课程设置上,主要是英美文学、语言学导论和英语国家概况等;而专业知识选修课也经常是英语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文体学和修辞法等。在相关专业知识原理这一版块,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国际金融概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这种课程设置在一定的时期确实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当然,有的高校在《大纲》外也设置了诸如英语演讲与口才或是西方电影欣赏等课程,但比例都相当低。
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高校英语课程设置要如何转型呢?
由于历史或是现实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尊重地区差异和学校的学科特色的前提下,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开发应该既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又能有效地管理课程设置的实施过程。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课程设置看作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讲究‘兼容、动态、良性的同时,建立一整套个性化、层次化和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种课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随着环境变化的同时,保持着其内在的动态平衡。特别是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拓展课依次而上。同时,在课程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各要素间要彼此兼容;充分考虑到资源、时间、教师及学生信念、态度、技能等限制性因素,并要确保课程执行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的学科性质,界定其核心课程,平衡外语技能的训练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
二、教材编写
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教材主要还是以书本+光盘形式出现的居多,某系列当年看来不错的教材会持续使用几年甚至于十几年,从而导致其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也难以满足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要求。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数字化立体教材的开发也就成为必然。所谓的立体化教材,就是以文字、录音、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资源库和测试库、专业网站等形式结合在一起,来支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它有利于“创建真实的语境或场景,为学生提供‘有意义交际和实践的机会”,从不同的视角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和分析的空间,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件等人际和非人际的互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
传统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虽然‘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由来已久,可在真正地实施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数字信息时代的大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英语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把学习从课堂上扩展到课常之外,打破时空界限,形成一个真实而非虚拟的立体教学空间,从而真正地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英语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构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微信+移动网络”多元互动学习环境,构建基于微信的英语学习平台,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英语教学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各个大学现有的校内网,把校园网的作用加以扩大。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校际联合。众所周知,我国的各个大学的发展水平是极端不平衡的。不论是教学硬件方面的校舍建设、实验室规模等还是软件方面的师资力量、学科水平等都有着明显的水平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需赘述。但是,通过网络,名校就可以与普通高校结对子、建立扶助联盟,就可以克服地域分隔方面的困难,很好地解决普通高校较薄弱环节方面的各种问题,大大的提升其各方面的教学质量。事实上,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正在进行,如在各个大学之间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就解决了学术资源的共享问题。不仅如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国内各高校还可以利用不断升级的新媒体技术,与国外的知名学府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
以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我们经常组织英语角,鼓励学生参加。但有的学生却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而不敢在同学面前张口。而现在我们可以用各种智能终端,组成口语聊天室,从而帮助一部分学生克服不敢随意张口说的问题。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与国外同年级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四、师资队伍
大学转型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只有大学教师的转型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的转型。大学教师转型的目标是确立学术和市场结合的教师伦理道德,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实现学术职业专业化,最终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创业型大学教师队伍。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有较好的英语专业素养,懂得一些多媒体的应用就可以完成授课。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主体地位被颠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景中的‘脚手架和‘支撑平台。换言之,就是尽快实现师资队伍由传统的“教学型”向现代的“应用型”进行转型,造就一批业务过硬的‘双师型大学英语教师。
目前,各高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偏少,有国际教育背景的英语教师数量较少,国际性的教师交流不够频繁,教师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改革的意识不强等。针对这些情况,以前我们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开展访问学者制度,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短期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大学问开展互聘教授、互相开设课程等方式。但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以上措施的执行很难做到大范围的展开。现在,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下,教师们可以利用网络上种类繁多的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视频,自主学习且可以保持终身学习,在为自身随时‘充电的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資源,增加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展开,都为当前的高校大学英语转型改革提供了平台。同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师角色等也提出了较大挑战。在相当部分新升本科高校转型的时期,多元、动态的专业课程设置,创新的立体化教材编纂,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式英语教学实践,创业型大学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我国的高校转型就一定会走向成功,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会迈进更广阔的明天。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