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研究茶楼装饰设计,是为了发掘传统中式装饰元素,同时结合现代科技与审美,最终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词】茶;文化;茶楼;中式元素;演绎;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71-02
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被赋予了极大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作为人们品茶的场所——茶馆,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茶馆最早出现在两晋时期。到了宋朝,茶馆的发展已经十分繁荣。茶馆最兴盛的时代是在清代。清朝统治者对民众采取高压统治,严格控制社会的舆论,茶馆是市民们重要的社交活动场合,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就是关于这一点的集中体现。
以茶楼为载体,研究如何在茶楼的设计中融入中式元素,并运用到当下的茶楼设计中,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如何利用中式元素做茶楼设计,我们首先可以分析运用到茶楼设计上的中式元素有哪些。
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
(一)人物故事类
古代人通过人物故事寄托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化人心的作用。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多种类型,包括:民间风俗、戏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根据人物题材的不同也可以分为:真人真事、传说人物、代表吉祥和如意的人物如福禄寿等。人们将这些故事刻成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成为中式元素的一种。
(二)图腾瑞兽类
一些神话神兽会被装饰在中国宫廷建筑的屋脊上,而且他们的排列是按照等级森严的顺序及建筑等级的不同而使用的。数字在古代代表着不同的等级。最高等级为10,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在中国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而其他数字3、5、7、9则存在于其他建筑上。另有一些禽瑞兽的图腾,如龙、凤、狮、麒麟、蝙蝠等会被顶礼膜拜,寄予了人们对美好、吉祥事物的向往之情。
(三)植物类
在居民装饰题材中,植物题材的装饰纹样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常见的题材如梅、兰、竹、菊都会被应用于传统建筑中。虽然植物类的装饰纹样历史源远流长,但具体到每个朝代又会有所区别,比如唐代风格轻松、活泼,宋代精致玲珑,明清时代,花纹多为优美华丽。
(四)传统纹样类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反映了人们的观念意识和社会需要,是普及、通俗的审美对象。
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在能工巧匠的加工下都被发展为纹样题材,它们会是存在于虚幻世界的人物、动物形象。传统纹样图案有步步锦、万字锦、丁字锦、回形纹、几何纹、冰裂纹、水纹、龙纹、鱼纹等动物纹样。一些纹样造型可直接来源于现实,能够与实物产生联想,也叫具体纹样;还有一些纹样相对复杂,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称为抽象纹样。
二、将中式元素运用到当代茶楼设计中
总结与剖析传统建筑形式上的要素和功能性特点,在功能和艺术审美上融入现代功能结构和审美取向,使当代茶楼的建筑装饰设计既蕴含传统建筑的某些形式上的元素,又使其能够体现传统的人文情怀,形成现代茶楼的创造性设计理念。
(一)材料的选择
设计茶楼时,装饰材料的选用要避免奢华材料的一味堆砌,要使用具有中式传统特点的自然质朴、粗犷的材料。自然材质能够给予顾客舒适感以及心理上的亲切和谐感,还能起到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作用。
(二)直接选用传统装饰元素
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代茶楼空间的设计可以直接运用,但是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类别需要要有所选择,采用其部分装饰元素。在理解装饰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装饰技术。为避免一味堆砌中式元素,要考虑装饰对象与装饰题材在文化寓意、造型装饰、色彩装饰上,是否能与主题契合。
(三)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亦是一种语言表达,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色彩语言。在中国的设计中,常用白墙、红木等经典颜色来彰显地域性色彩。
(四)提取和重构传统装饰元素
总结概括传统元素的图案、造型、色彩,将现代的审美理念融入到茶楼的室内设计中,并运用各种传统装饰元素、文化内涵、传统造型和艺术设计法则,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空间设计作品。设计师可以挑选出可以被现代设计所吸取的图案元素将其分解成单元元素,再将其重构。这个过程并非简单机械的拼接与罗列,而是在把握对象特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解-重构”。因此,对于传统装饰图案的演绎,对于提取的传统图案的外在形式、内在组合方式都要充分观察和分析,使提取的元素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代表性,要提炼演绎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形式,体现出传统的味道。
(五)在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
室内传统方法与环境地域中体现最多的因素就是装饰造型,我们设计时不用刻意追求与传统建筑元素完全一样的结构,可以用现代手法来运用传统元素的符号使其创新后与新的环境相协调。茶楼的装饰设计要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功能与装饰两重语言融入其中。使当代茶楼建筑既保有传统建筑的特质又保持与传统的距离,体现出它的创造性。
(六)茶楼室内布局
茶楼的室内布局多以整体布局为主,考虑整个的框架结构。茶楼的设计可以考虑利用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并选用自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运用其自然纹理和色彩将中式设计中的古朴与自然发挥到极致,并搭以青砖、白墙等自然古朴的木制构件。
(七)茶楼结构造型
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内在环境的风格很大程度上由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无论如何,茶楼的内部结构应该突出实用性。需求的不同使得茶楼大厅的设计需体现不同的功能。对于空间形态来说,它是建筑的性格诉求;对于人的流线来说,它是一个枢纽。现代人大多时间呆在公共区域中,因此现代设计对于公共区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设计要能体现美并且需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可以将茶楼大厅的顶棚结构利用红木加以装饰,而接待区与散座区则应考虑到用户对于环境私密性和安全感的需求。
三、探索传承传统建筑内涵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追求经济效益和强调速度。设计行业也一样,很多项目的设计受客观因素影响,只是将传统建筑装饰的符号堆砌在一起,而没有真正静下来深入剖析其内涵,汲取传统装饰元素中的养分,对传统进行传承演绎。如同传统经济的转型一样,传统的建筑元素、符号同样需要现代化的转型,这其中不仅仅是其表面,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重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整体空间中体现中式内涵,将中式元素中蕴含的特色传统文化充分展现出来,不仅仅对于设计,更对传承华夏文明有巨大推进作用。
作为一个设计人,经常谈论继承发扬传统,那么我们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到底该谈论些什么,是发扬新东西,还是只讲老传统。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在讨论的背后该如何具体将传统元素应用到室内设计中。传统中式设计,色彩上多为天然朴素、明度较低的颜色,材质上主要为石头和原木,总体上为均衡对称、中规中矩的构成形式对于现代人的审美理念来说则显得淘汰过时。所以传统元素的运用需要新的突破,材质上运用现代工业化成果,使木头、石头与不锈钢、玻璃产生粗狂与光滑的对比,色彩上传统颜色比如中国红做点缀,配合现代照明手法,使传统焕发现代质感,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除此之外,设计者还应有开阔的视野、平和的心态,冷静处理中国传统元素的感性与情感,突出传统元素中特征显著和风格独特的形式同时丰富中国文化内涵。力求做到:“熟悉中有陌生,协调中有刺激,平淡中有味道。”[1]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设计理念经过一百年的发展,非常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这对于传统的东西或许是一条“出路”,用其成熟的制造工艺,形式的内涵保持传统中式元素,表现形式却可以洋为中用,中西合璧,使传统发出新的生机。
与古代茶楼不同,现代茶楼的建筑大多采用西方建筑布局理念,茶楼整体采用中式理念的不多,如苏州暨阳湖茶楼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从其整体的设计就可以体现出来,茶楼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学说与风水学说。以长方形的空间单元组成建筑整体是中式建筑的基本特色,而传统建筑恰恰是以长方形为单元建立起一套等级分明的建筑体系。暨阳湖茶楼设计中提炼了很多中式元素,把传统纹样提炼简化用于茶楼玄关的设计,使园林中步移景移的概念体现在茶楼中。茶楼入口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彩云元素,主题为祥云逐月,幽淡的夜幕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云的意象通过水晶灯穿插错落表达,明月则用其背后的博古架来寓意。[2]中式传统元素在暨阳湖茶楼的整体中式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非常成功。
茶楼中体现的中式元素是最具代表性的,很多明清风格的茶楼中都有所体现,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精雕细琢,古色古香的茶楼。有很多个性特征的存在于茶楼的内饰中,例如茶馆的主人热爱文房书画,因而茶楼里面自然会布置一些文人字画作为装饰,宁静和怀旧的感觉油然而生。上海衡山路上的唐韵茶坊也借鉴了传统美学中的构件特征,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碎石路给人以雅洁之感,木栏杆和竹帘将整体的空间隔开。这些茶楼的设计都保有着东方建筑特有的典雅、和谐,带给人强烈的文化气息。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都希望在都市的繁华浮躁生活中寻觅一处安静之所,茶楼自然而然就成为人们净化心境,放松自我,闹中取静的好去处。与西式酒吧、餐厅这些舶来品不同,茶楼是中国本土产物,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其设计也因继承传统元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满足茶楼功能需求的同时,将中式元素提取、抽象、再演绎,这样茶楼不仅蕴含传统精神,更符合时代审美需要。中式元素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茶楼的设计是其体现的载体,它们以其传承中有创新,现代中有传统显示出深厚独特的华夏民族传统和精神。
参考文献:
[1]杨英丽,李黎,杨英杰.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包劭川.当代茶楼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包劭川(1989-),男,汉族,安徽宣城人,助教,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人文艺术分院环境设计专业,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