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光
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西安710000)
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杨志光
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西安7100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观察。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Sa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变;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69.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血糖,使其病情能得到一定的,值得临床应用。
主题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疗法甲磺酸二氢麦角碱中医外治法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自身血糖调节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血糖超出正常范围的代谢功能异常疾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另外病人机体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也会引发糖尿病的发生,最终导致了患者机体组织的功能性受到较大的损伤[1-2]。糖尿病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等,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严重者可死于心、脑、肾等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功能丧失乃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显得刻不容缓[3-4]。应当积极寻求更佳有效的治疗方案,既可使患者治疗次数减少、又可改善血糖,改善其创面血液循环状况,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本研究对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进行分析,现研究如下。
临床资料采取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64例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两组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1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 42.5±10.7岁;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2例,8例,1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32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43.1±11.5岁;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11例,9例,12例。两组患者患病程度、基本资料相比具有良好的均衡性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5]纳入标准:①依据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及分期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足者;②已有3个月以上糖尿病病史。排除标准:①遗传性糖尿病患者;②没有按计划进行治疗的患者;③备注的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组内患者主要采用甲硫酸二氢麦角碱3次/d,一次服用1~2mg,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量酌减。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采用中医外治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其中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祛瘀,补虚,解毒,采用湿敷治疗法,首先将患者受伤的患肢坏死的创面进行清理,用双氧水或碘伏进行创面消毒,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冲洗,然后采用手术剪刀将患者的创面处理干净,并针对患者采用金黄膏的外敷贴; 也可用马齿苋、黄连、土槿皮、土茯苓、红花、明矾等清热利湿中药煎液浸泡到患处;患者病足处,每次半小时,一天换四次敷贴,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行祛毒生肌,改善患者的足部的血液循环,持续治疗并观察一个月。
观察指标[6]两组SaO2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检验患者的SaO2值。
疗效标准两组临床疗效: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显效:患者血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有效:患者血糖指标超出正常范围,需再次进行治疗。无效: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两组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SaO2,指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变化,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指数变化更加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合并神经产生病变以及病变程度不一的末梢血管产生病变是糖尿病病足的产生机制[7-8],病足的产生容易产生下肢并发感染,因此严重损伤患者的机体组织。 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病机关键所在,周围神经产生病变后,与外周血管疾病发生合并,导致组织承受压力过高,最终造成足部组织发生了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病[9]。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病人多因久病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运血无力淤血内阻,郁久湿毒内生。因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应为治疗糖尿病病足的主要入手点[10]。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对患者的脉象、血气、体质情况、津液和平时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对其症状进行辩证分析后实施治疗方案。中医认为气虚、阳衰、寒凝是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 因此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凉、麻、痛,气虚不能运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滞留不行,久而久之形成坏死。针对发病机制,以补气温阳通脉为治疗核心,气盛则能运血,阳盛则使肢体温热,寒散可使血液畅通。如发现肢端出现坏死溃烂,则外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进行治疗,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是由四种双氢衍生物等比例的混合物,有较强的α受体阻断作用,对于周围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1]。而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相应的中医外治进行治疗,其中主要针对患者采用祛瘀,补虚,采用湿敷治疗法,将患者受伤的患肢坏死的创面进行清理,用双氧水或碘伏进行创面消毒,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冲洗,然后采用手术剪刀将患者的创面处理干净,并针对患者采用中药成分的外敷贴,敷与患者病足处。并在饮食上对于患者有一定的控制,以低脂和低热为主。对于患者的足部要进行每天的检查,在观察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患者足部皮肤组织的颜色光泽,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防止发生感染。对患有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生甘草、大黄等中药进行混合冲洗。经过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治疗后,SaO2指标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群英,薛耀明,曹瑛,等.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189.
[2]阙华发.糖尿病性足病的中医诊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2-6.
[3]何春红.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22-23.
[4]刘现周,张朝晖,马静.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4,34(10):2061-2062.
[5]李松岩.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30-131.
[6]董小英,杨秀琴,张如意.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临床预测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298-301.
[7]杜景辰,李令根.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3):98-100.
[8]阙华发,唐汉钧,向寰宇,等.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14-17.
[9]XU Huaying.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5,30(20):39.
[10]张力,张春霞.中医外治糖尿病足临床应用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93-94.
[11]贾明,李婷.糖尿病足治疗62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322-323.
(收稿2015-06-19;修回2015-07-2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