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传》史料看春秋盟主的兴衰与轮替

2016-06-04 03:06刘宗棠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左传

刘宗棠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从《左传》史料看春秋盟主的兴衰与轮替

刘宗棠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春秋诸侯霸主(盟主)的产生是王权式微,礼崩乐坏的历史必然。论文依据《左传》史料为主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论述了春秋五霸主的界定及其依据。主要从自身因素和外部社会条件两个方面揭示出春秋五霸产生原因,并从多个方面分别对春秋五霸的兴衰和轮替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出其兴衰轮替的原因。

[关键词]春秋五霸的界定;产生内外条件;兴衰与轮替

关于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下文的盟主皆为霸主,可以互换)学术界历来有争议,唐颜师古在《汉书·诸王侯表序》中认为是“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1](P392)等等。本人依据《左传》史料研究赞同颜师古的观点。宋襄公不能算作春秋五霸之一。童书业在其《春秋左传研究》中关于宋襄公称霸的标题为“宋襄图霸”,他说:“齐桓既卒,与齐甚亲善的宋襄公欲乘机图霸,然不度得量力,卒为楚人所败。”[2](P291)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大约在鲁哀公22年,已经进入东周时代,所以勾践不能算作春秋春秋霸主。另外,《左传》中秦国史料,特别是秦穆公称霸的史料有限,论文集中分析和研究齐、晋、楚、吴称霸的兴衰历程。

一、霸主产生的外部主要因素

(一)扩张兼并

从《左传》史料来看,无论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夫差的称霸,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其先辈乃至其本人的侵略与扩张。如晋国在鲁庄公16(公元前678)年晋武公统一晋国,被周僖王封为侯爵之时,仅有一军,在当时算作小诸侯。但十六年后,晋武公之子晋献公扩军为二军,即上军和下军。晋献公侵略与兼并不分亲疏远近,仅在鲁闵公元(公元前661)年内就吞并了耿、霍、魏三个同姓诸侯。鲁僖公2(公元前658)年传记载,晋献公曾灭冀,四年后冬天晋献公又联合虞国吞灭势力相对强大的虢国,班师回国的途中顺便又吞灭了其盟友虞国。据鲁襄公29(公元前544)年传,晋国司马女叔候仅提到晋国所吞灭的同姓诸侯就有虞、虢、焦、滑、霍、扬、韩、魏,其他诸侯还有更多。

吴国与楚的称霸与之相似,《左传》首次提到吴国是在春秋中期的鲁宣公8年(公元前601)。此年春,楚庄王灭掉背叛楚国的舒蓼,“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吴越而还”。说明此时吴、越都还弱小,承认楚庄王为盟主。到了吴王寿梦时开始扩张,鲁成公7年(公元前584)春伐郯,郯与吴国讲和。同年八月,吴攻入楚附庸州来小国。据传记载,吴国在晋国使者申公巫臣的帮助下,学会使用战车摆阵作战。“吴开始伐楚,伐巢、伐徐……蛮夷属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据《左传》统计,吴所吞灭的诸侯有徐、州来、钟吾、蔡等。

(二)联合结盟

《左传》所载的盟主,无论是齐国、晋国、楚国乃至春秋末期的吴,都不是单打独斗地称霸的,他们必须有一帮盟员追随其后。这些追随者与盟主之间要么是同姓,如晋、鲁、郑、卫、曹、燕、邢等为姬姓;要么是婚姻关系,如齐、鲁、晋、宋经常通婚,而晋、秦春秋初期也由婚姻结成“秦晋之好”,而楚也曾与郑、卫、邓、秦等有婚姻关系;或者是通过征伐顺服的其他异姓诸侯,等等。如鲁僖公4(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霸主攻伐楚国,其追随者有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伐楚胜利后,原来顺楚国的江、黄、道、柏、弦也成为齐国盟员而“睦于齐”。春秋初秦晋交好,“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鲁襄公25年传文)。晋献公去世后,晋惠公回国即位是靠秦穆公的帮助。晋文公回国夺权和称霸也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完成的。鲁僖公28(公元前632)年夏四月,晋与楚在鄢陵决战获胜也是联合齐、宋、秦以及狄人等诸侯的结果。到同年的五月癸丑日,晋文公会合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太子、莒子以及陈穆公在践土盟誓,晋国的同盟数量进一步扩大。楚国称霸特别是与晋争霸也是联合结盟实现的,如楚共王在位时,于鲁成公2(公元前589)年冬十月以楚为盟主在蜀地盟誓,参加的诸侯人员有鲁成公、楚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右大夫、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父、郑公子去疾、及齐国大夫。又吴王阖庐在鲁定公4年(公元前506)也是联合了蔡国、唐国等诸侯并且得到了晋国的一直帮助下打败楚国而称霸中原的。

(三)天子册封或承认

从有关史料记载,齐桓公、晋文公和秦穆公的霸主地位都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根据《史记》和《左传》,齐国的霸主地位早在周初就得到周王室的册封。鲁僖公4(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帅诸侯伐楚,管仲对楚国使者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六年后的夏季,齐桓公召集周王室冢宰在内的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在葵丘盟誓,周襄王派宰孔亲自馈赠齐桓公天子用于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彤弓矢和大輅,给予他“加劳,赐一级,无下拜”的霸主礼遇。

晋为姬姓,周武王之子唐叔之后,与周王室同宗,周王室东迁及以后一直勤王攘夷。鲁僖公28(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诸侯在城濮打败楚军后,被周襄王封为霸主,“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虎贲三百人。”并对晋文公说:“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同年冬,晋文公率领诸侯包括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郑文公、陈子、邾子、莒子以及秦人在温地会合,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且使王狩”,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盟主地位。秦穆公为西戎霸主也曾得到天子册封,据《史记·秦本纪第五》记载,秦穆公也是大力开拓疆土,除了灭掉梁、芮、滑等诸侯外,秦穆公37年又“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二十,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周襄王“使召公过贺穆公以金鼓”为西方盟主。鲁文公3(公元前624)年的传文也提到秦穆公重用孟明,重施于民,伐晋,攻占晋王官,遂霸西戎。

从史料来看,楚国、吴国的霸主地位是靠其自身的军事实力取得的。吴国地处蛮夷,其逐步的强大除了主要靠历代国君的艰苦扩张以外,以晋为盟主首北方诸侯的外援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而楚国本来就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僭越礼制,不向周天子缴纳职贡。更有甚者楚庄王在鲁宣公3(公元前624)年观“兵于周疆”,“问鼎之轻重”,而高傲狂妄的楚灵王在鲁昭公13(公元前529)年记载,他曾为“尚得天下”占卜不吉而狂怒“詬天”、“摔龟”。楚国一直是中原诸侯的最大威胁,所以作为盟主齐桓公、晋文公的“攘夷”就包括楚国。

二、 霸主产生的自身主要因素

从史料来看,要想成为诸侯霸主也就是盟主,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其自身必须具备诸多优秀品质,从《左传》等史料中,都能发现时人、后人或君子关于齐桓、晋文、楚庄王等赞美之词,可谓客观公允。

(一)关于齐桓公,鲁昭公13(公元前529)年晋大夫叔向提到他时赞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以高、国以为内主。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另外,齐桓公还善任用外部人才,诸如管仲、陈公子陈完等,而管仲成为其称霸的最关键辅佐之一。《论语·宪问》篇中载有孔子赞扬齐桓公善用人才的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P151)

(二) 关于晋文公重耳,传文史料中有多人次的评价,如鲁僖公23(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来到曹国,曹共公对其不恭。曹大夫僖负羁之妻对其夫说:“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父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同年来到楚国时,楚成王对其加以礼遇,背后称赞说:“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天将兴之,谁能废之。”鲁僖公28(公元前632)年楚、晋将要在城濮大战,楚成王反对楚主将子玉与晋文公作战,原因是“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又如鲁昭公13(公元前529)年晋大夫叔向赞晋文公:“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犫、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

(三) 关于秦穆公的贤明,其评价来自于《左传》的君子之言。鲁文公3年(公元前624)传文记载秦穆公善于用人,虽然孟明曾败于秦、晋崤之战,但穆公认为不是孟明的过失,是其自己贪欲造成的。最终因其善于任用孟明一类的贤才“遂霸西戎”。君子赞美秦穆公说:“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懈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

(四) 关于楚庄王的贤能,鲁宣公12(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之前,晋上军主帅士会称赞楚庄王说:“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劳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晋下军佐栾书也认为楚庄王善于训导“国人”不可懈怠,训导军队时刻警惕失败的危险,从不骄傲自满,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箴教育其臣下。

(五)关于吴阖庐的贤明,楚司马子西在鲁哀公元(公元前494)年论述阖庐称霸的原因时称赞曰:“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供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三、盟主的维持与轮替

(一)齐桓公称霸与齐国霸主的衰落

1.周初封建大国与春秋时期的持续扩张。齐在周初就是泱泱大国,为东方诸侯的表率。在周初,周成王命召共奭以王室的名义,册封姜子牙为五侯九伯之长,也就是盟主。进入春秋时期,齐国仍然进行扩张,如鲁庄公4(公元前690)年齐襄公灭纪,四年后齐襄公又灭郕。齐桓公在鲁庄公10(公元前484)年灭谭,三年后又灭遂,鲁闵公2(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灭阳。齐桓公开始称霸具体时间为鲁庄公15年(公元前679)春,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盟誓成为盟主,《左传》说“齐始霸也。”

2.周王室对其盟主的承认与支持。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大概在鲁庄公27年(公元前667年),周惠王派召伯廖到齐国赐予其崇命并命令齐桓公伐卫,说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得到天子的承认。齐桓公在鲁僖公9(公元前651)年又一次受到周王室嘉奖,成为名正言顺的诸侯盟主。

3.不断以盟主的身份会合诸侯巩固其地位,这方面的史实孔子也曾提到“桓公九合诸侯”。[2]如在鲁僖公9年齐召集的葵丘之盟,路途遥远的晋献公也要去参加。周王室的宰孔批评齐桓公说:“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也就是说,齐桓公为盟主期间除了西方没有征伐外,北方、南方以及东方都曾讨伐过。

最后,齐桓公称霸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其自身英明外,还善于重用人才,上文已经提及。

4.齐国霸主地位的衰落是随着齐桓公在鲁僖公17(公元前643)年冬去世随即就开始了。齐桓公去世,其五个公子争夺国君地位而发生内乱,其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迅速下降,从此以后,齐国虽一直是个与秦相似的一流大国,但一直没有再一次成为中原诸侯的盟主。

(二)晋文公以及晋国的长期称霸

1.领土不断扩张,军力不断强大

晋文公称霸除了自身因素如贤能、长寿以及秦国的帮助等,但最主要因素是其军事实力的强大。早在晋武公时期,晋被封为侯爵,仅仅有一军的兵力,晋献公扩为上下二军,到了僖公28(公元前632)年夏五月晋文公与楚在城濮决战就扩张为三军,战后以抗击夷狄的名义又扩军为六军,与周天子的军力一样多。为了避嫌僭越周礼,把新三军改名为“三行”。

2.晋文公之后的晋国长期为中原盟主

鲁僖公28年夏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国之后,五月丁未日向周天子贡献楚国俘虏,“驷介百乘,徒兵千”。周襄王在己酉日策命晋文公为诸侯盟主,并赐之大輅、戎輅,彤弓……虎贲等。从此以后一直到春秋末期,虽然晋国有三次原因导致其盟主地位削弱难以抵楚外,从宏观上看,晋国一直为中原诸侯的盟主,也是周王室的主要保护者。这三个因素是:一是晋灵公为君“骤谏而不入,故不竞于楚”;一次于鲁宣公12年的邲之战败于楚庄王之后的十数年之间;还有一次是在鲁定公13(公元前497)年,晋赵鞅、荀寅与士吉射等叛乱又一次造成晋国势力下降

3.晋、楚势力的平衡而共为诸侯盟主

楚共王时期,楚国军事实力空前,与晋国势均力敌,长期与晋互相攻伐,晋国不得不与之妥协,承认其盟主地位而与之共治中原诸侯。鲁成公12(公元前579)年春,宋华元撮合晋、楚讲和。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盟于宋西门之外。其盟辞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左传》记载,在鲁襄公27(公元前546)年夏,晋、楚在宋向戍的调解下五月辛巳日,双方又一次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弭兵盟誓。楚、晋让自己的小国盟员互相朝拜对方,表示互相承认对方为盟主。从此以后直到楚灵王在位结束的十八年之内,楚国一直与晋国互为中原诸侯的盟主。

4.晋国盟主地位的衰落

春秋中晚期(大约在鲁襄公29年)吴公子季轧聘于晋时,已经预言到晋国的政权将归于大夫,晋国霸主地位的将进一步动摇。如鲁昭公16(公元前526)年二月,齐侵略徐,徐国、郯、莒与齐在蒲隧盟誓,并且徐国还对齐国行贿,此时的晋国却无力干预。为此,鲁卿叔孙昭子感叹曰:“诸侯之无霸,害哉!”到鲁定公13(公元前497)年晋国卿赵鞅在秋天叛乱,同年冬晋卿荀寅、士吉射也叛乱,晋陷入内战,元气大伤。齐、郑、卫等不仅背叛晋国,而且还帮助荀寅和士吉射,晋国为北方盟主的地位进一步动摇。

春秋末期,就连偏于一隅的吴国,在鲁定公4(公元前506)年大胜楚国后,于鲁哀公元(公元前494)年又征服越国,势力勃兴,开始称霸。另外在鲁哀公11(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北伐齐国大胜,势力不可一世,也要与晋国争霸。据《左传》记载,鲁哀公13(公元前482)年吴、晋会合诸侯在黄池盟会,争夺盟主而争执不休。由于晋国势力不如从前,最终也不得不承认吴国的盟主地位。晋也不得不眼睁睁地默认鲁、卫、邾等诸侯分属于晋、吴。

(三)楚庄王以及楚国长期南方称霸

1.自楚武王以来不断的扩张

楚国的称霸与晋国有相似的特点,其历代君主的兼并与扩张前文已提到,据《左传》史料所作出的不完全统计,楚国所吞并的大小诸侯有:息、邓、黄、申、蓼、权、江、弦、夔、江、六、雍、麋、舒蓼、宗、舒雍、舒鸠、蔡、胡、唐、顿、陈等。《史记》提到的春秋亡国五十二,楚国所吞并诸侯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2.楚成王称霸中原的挫折

楚成王在鲁僖公23(公元前637)年大败宋襄公的试图称霸后,实际上已经成为南方以及部分中原诸侯的盟主。到了鲁僖公27(公元前637)年楚成王军力空前。据《左传》记载,楚不仅率领陈穆公、蔡庄侯、郑文公和许穆公包围宋国。同时,曹、卫也归顺了楚国。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也就是鲁僖公28年晋楚在城濮决战中被晋文公打败,此后至少在22年内楚国无法与晋抗衡。

3.楚庄王成南方乃至部分中原的霸主

据传文记载,郑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诸侯,处于楚、晋之间,一直是晋、楚争夺的对象。鲁宣公12(公元前579)年,楚庄王率军与晋荀林父所率领的晋军在争夺郑国的战役中,在邲地打败晋军,楚成为南方乃至中原的霸主。这年郑、宋、蔡、许、先后归顺了楚庄王,就连鲁国在宣公14(公元前595)年冬也主动向楚国“聘而献物”、“朝而献功”。从此以后直到春秋晚期吴阖庐称霸前,楚一直成为南方乃至部分中原诸侯的霸主。

4.楚国霸主的衰落

楚国霸主的衰落是随着吴国的崛起逐渐开始的。鲁昭公27(公元前515)年夏,吴公子光弑君僚为吴国君,采用楚国仇人伍子胥的分兵出击楚的计谋,开始伐楚,并吞灭一些归附楚国的小国如巢、钟离等。同时吴国与晋结为同盟国夹击楚国,使之疲于应对,为称霸打下基础。到了鲁昭公30(公元前512)年冬12月吴又灭掉楚国附庸徐,国力和军力更加强大。尤其是在鲁定公4年,楚国受到晋为盟主的北方十九个诸侯侵袭,在其自顾不暇之时,同年冬吴王阖庐联合蔡国、唐国攻打楚国,十一月庚辰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到随国避难,从此一直到春秋末期,楚国一直没能恢复其霸主地位。

(四)吴国的称霸与迅速败落

1.吴在与楚之战中逐渐强大

《左传》首次提到吴国是在春秋中期的鲁宣公8年(公元前601)。此时的吴越都还弱小,与越国一起都承认楚庄王为盟主。到鲁成公7(公元前584)年春,吴国开始扩张北伐郯并迫使其与吴讲和。同年八月,吴国攻入楚国附庸州来小国。据传记载,鲁成公7年吴国在晋国使者楚国仇人申公巫臣的帮助下,学会使用战车摆阵作战并开始叛楚。“吴开始伐楚,伐巢、伐徐……蛮夷属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

2.吴与北方晋国联盟

吴国与晋盟主之间结成反楚联盟,即可以分散楚国对北方的威胁,也可以减轻楚国对吴国的威胁。鲁成公15年(公元前576)冬11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鱿、邾人会吴于钟离,传曰“始通吴也”。到了鲁襄公5(公元前568)年晋悼公率领鲁、宋、陈、卫、郑、曹、莒、邾、滕、薛、齐世子、吴人、鄫人在戚会见。标志着吴国正式与晋领导北方诸侯结盟。公元前563春,晋悼公、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郑宣公、滕文成、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齐太子光在柤会见吴王寿梦,标志着吴国与北方联盟的巩固。

3.奠定吴强楚弱的吴伐州来的战争

鲁昭公23(公元前519)年夏吴王帅公子光右军、公子掩余为左军伐楚州来。楚令尹子瑕率领陈、蔡、顿、胡、陈、许军队在钟离抵御吴军,但令尹子瑕在军中去世,楚军士气低落。吴趁机首先分兵攻击胡、沈与陈国军队,俘获了胡、沈国君和陈主帅,然后又攻打许、蔡、顿,这三国军队也溃散。同年10月,吴公子光攻入郹,掳走了楚太子建之母和宝器,楚司马薳越畏罪自杀。从此吴国势力已经超过楚国,楚国开始惧怕吴国,因此楚新令尹囊瓦加固楚首都郢的城墙,预防吴国攻打。次年吴又灭了楚国附庸巢以及钟离回师。楚大夫沈尹戍感叹道:“亡郢之始,于此在矣。”

4.奠定吴国称霸的伐楚决战

鲁定公4年(公元前506)吴王阖庐联合蔡、唐与楚决战,楚军败绩,楚令尹囊瓦出逃,左司马申尹戍战死。吴军攻入楚国首都郢,楚昭王君臣数人出逃到随国避难。虽然楚国在秦国帮助下把吴军赶出楚境,但元气大伤,吴国从此开始称霸中原。等到鲁哀公元(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楚国的盟国越国,报了阖庐被杀之仇,越王勾践与吴讲和,俯首称臣,从此吴称霸中原,与晋争夺盟主。

5.吴国称霸后的迅速灭亡

吴王夫差的失败既有其自身原因,又有其外在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奢侈腐败,据鲁哀公元年传,楚司马子西评价夫差与其父阖庐完全不同,是个暴君,“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安能败我?”二是刚愎拒谏,如鲁哀公元年夫差伐越,为其父亲阖庐伐越而死报仇。勾践派文种与吴讲和,吴王大夫伍子胥坚决反对,认为放过勾践,二十年后,“吴将其为沼乎”的后果。但是最终勾践依靠贿赂太宰噽与夫差讲和。三是夫差树敌太多:要么欺凌小国,同宗诸侯也不放过,如鲁哀公7(公元前488)年夏鲁哀公会见吴王夫差,强迫鲁国违反周公制定的礼制以“百牢”来招待夫差,且说“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又鲁哀公12(公元前483)年夏五月吴夫差会见鲁哀公。又征会于卫。“吴人藩卫侯之舍”“以难之”。要么北攻打齐国。鲁哀公11年吴国伐齐在艾陵大战,双方军队死伤惨重。《左传》记载齐国主帅国书战死,“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由此推测吴军应当也有很大伤亡。据《史记》说此时的吴国“士民疲敝,轻锐尽死于齐、晋”。于是齐、楚结盟,于鲁哀公15(公元前480)年秋,齐陈瓘出使楚国,共同对付吴国。要么长期与楚国、越国为仇作战,到鲁哀公15年吴受到楚、越两面夹击。这年夏,经过休养生息的楚国派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伐吴,攻到吴国的桐汭。要么与晋国争盟而失去外援,如鲁哀公13(公元前482)年夏,鲁哀公会合周单平公、晋定公、吴王夫差以及其他诸侯在黄池盟誓,晋、吴争夺盟主,由此晋国也憎恨吴国。在鲁哀公20(前475)年越国攻入吴国之时,晋赵襄子派使者到被越围困中的吴王夫差那里慰问时,竟然对越人说:“吴犯间上国多矣,闻君亲讨焉,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从。”

最终于鲁哀公22(公元前473)年冬,被越围困二年之久吴王夫差上吊自杀,吴国灭亡,越国开始称霸。

总之,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壮大都有其自身的因素和特定时代环境所造就,春秋盟主也是如此。本论文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内在规律,不采纳《左传》中有关晋、吴、越等兴衰谶语或迷信说法,如鲁僖公15(公元前645)年传文所谓“唐叔之封也”,“其后必大”;鲁昭公31(公元前511)年晋赵简子让晋史墨占梦预言六年后吴将攻入楚郢而称霸;次年晋石墨又利用天道岁星预测“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的说法等。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杨全顺]

[中图分类号]K2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3-0066-06

[作者简介]刘宗棠(1965-),男,山东临沂人,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儒家经典和历史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①2016-04-19

猜你喜欢
左传
《左传》的预叙书写范式及其影响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从善如流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左传》笔法
谈《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影响因素
Contents and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