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琳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良资产规模自2011年开始持续大幅攀升。面对不良资产的严峻形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等都在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处置方式,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持续升温,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更好地解决不良资产处置难题,已成为当前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的热点。特别是P2P行业逐年高企的坏账率,更是给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不良资产处置达到万亿级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已达到了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8%的中高速增长区,中国经济已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
在此形势下,部分行业、企业和个人经营风险持续暴露,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致使我国金融信贷风险逐步上升。同时,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开展,行业不断去产能、调结构,银行业、非银金融业以及传统工业、企业都将面临不良资产上升、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可以说,不良资产处置正迎来爆发阶段。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部分行业及地区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暴露。同时,全社会的债务杠杆攀升到历史高位,2015年债务总额高达30万亿美元,比2007年提高了3倍,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290%,实体经济持续累积了巨大的偿债压力,逾期及不良资产风险日趋严重。”原动天CEO殷宾向《经济》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加之整个行业准入门槛低,这一领域的不良资产也呈上升趋势。可以说,不良资产规模将持续放大,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按照经济下行的周期来看,每年不良资产增长的规模在1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殷宾表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不良资产的整体规模达到了3.5万亿-5万亿元,并且这一数据仍然在大幅增长之中。除了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不少互联网企业也灵敏地嗅到了“风口”的气息。据报告统计,自2015年发展至今,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已达25-30家,截至2016年3月底这些平台累计发布或委托金额合计在2000亿元以上。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常态背景下,一个万亿级的不良资产处置风口正在让相关行业发生重大变化。
P2P坏账率高企成新馍馍
随着P2P借贷、众筹融资、分期消费、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相关风险日益积聚,潜在坏账亦成为处置不良的一片蓝海。据报告介绍,截至2015年年末,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约4253亿元,P2P平台的坏账规模在425亿-638亿元。
这吸引了一批新生力量的介入。截至2016年3月底,国内已出现“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25家以上,发布或委托金额累计已超过2000亿元。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为吸引投资者,P2P平台并不愿意公布真实坏账率数据,个别平台公布的坏账率在3%以内,大多数平台公布的坏账率甚至为0,并不能让人信服。“具有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美国,其主要P2P平台Lending Club和Prosper的坏账率都曾高达10%以上。在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行业仍未走出野蛮生长期、银行业不良也在快速攀升的当下,P2P行业的真实不良率恐怕要高得多。”
对于资金实力较差的P2P平台,当坏账超出平台自身的承受力时,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破产倒闭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先后有75家P2P平台出现问题;2014年,有275家P2P平台出现问题;2015年,这一数值快速攀升至896家;2016年前3个月,共有260家平台出现问题,且呈现逐月上升态势。除个别平台属于蓄意欺诈外,多数出问题的平台都是因坏账率高企所致。
那么,P2P行业的坏账率究竟有多高?薛洪言向记者表示,可以通过小贷公司行业不良率的变化来推测P2P行业不良率走势情况。“相当数量的小贷公司已经陷入经营困境,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的小贷公司不能正常营业。很多小贷公司坏账率高达15%,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小贷公司,坏账率也在3%-6%这一区间。如果考虑到庞大表外项目的风控压力,实际坏账率恐怕要高得多。”
在他看来,银行不良资产步入快速暴露期显示社会信用环境已经出现较大程度恶化,P2P行业坏账率也必然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关于P2P坏账问题,从平台自身来说,一些平台在快速扩展时,往往只看重收益而忽略了风控,甚至是发布虚假标的持续融资然后再去投资项目,加大了风险;还有就是随着监管加强,增加了P2P平台运营成本,部门对接、合规性调整等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再加上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优质资产更为稀缺。受以上这些因素影响,P2P会出现一波逾期潮,应该是阶段性而非常态化的。
整体来说,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都有生存困难,一旦现金流跟不上就容易发生逾期。很多业内人士都对记者表示,P2P网贷平均坏账率大约是银行的三四倍左右。
“之所以会有P2P平台倒闭、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出现,其实与这些平台的本质有关,目前国内的很多P2P平台从本质上看是资金中介而非信息中介,真正的P2P不直接放贷,资金流向了经营者的腰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经济》记者表示。
此外由于监管不到位,2015年新增问题平台数量高达843家,是2014年的3倍,而跑路平台则超半数。
对此,黄震表示,很多因素导致平台坏账率高企。“P2P平台的经营者对P2P的风险管理、交易结构的设计和一些制度安排方面缺乏清楚的认识,监管机构也对P2P网贷平台也缺乏了解,再加上我们没有成熟的征信体系,于是一些P2P平台通过承诺保底来吸引客户,就很容易出问题。”P2P出现逾期很正常,只是之前出现逾期时,平台一般会选择进行隐瞒。
“很多倒闭的P2P平台都是自融性质的,资金都流向了企业和个人,所以有着很大的风险,出现坏账或跑路就不足为奇了。”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向《经济》表示,目前P2P的坏账风险不容小觑。
那么,P2P坏账所带来的不良资产处置空间有多大?“至少是千亿级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搜赖网联合创始人贺国旺向《经济》记者表示。
撮合类处置望产生百亿级估值企业
不良资产规模的持续上升,给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催收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催收模式中,不良资产委托方和处置方之间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加之目前不少互联网新兴创业公司也加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争夺之中,这一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未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一定是朝着互联网趋势发展的。不管是传统催收企业还是新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想要在这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借助网络技术及平台化的手段进行优化升级。”殷宾表示,互联网化正成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模式之所以能超越传统模式是因为这一模式拥有快速的“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能够为错配的不良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借助互联网平台“平等、开放”的基本功能,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投资方、第三方中介等各类市场主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实现市场资源的自动匹配。这既能有效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也能充分满足众多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不良资产势必将互联网化,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受牌照和融资能力限制,来自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不良资产,大多由四大资管公司和地方性资管公司来处置。不过,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签单流程长、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等痛点,在不良资产大幅上升背景下更容易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积压。而互联网平台以其大流量、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高效查询和匹配,弥补了传统方式不足。”殷宾表示,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更好地解决不良资产处置难题,已成为当前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的突破口。
在他看来,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要用生态圈的概念和分布式的思维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链接。而当涉及到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时,最为关键的还是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依托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有效的风控模型,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得以整合债权方和债务方的信息,实现资源匹配的最优化,从而在更大范围、程度上地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发布和判断、分析,以及全面评估资产,最终加快盘活不良资产的速度。”
这都要求不良资产处置要从单一的催收形式转变为创建不良资产处置生态圈,通过整合攸关各方资源,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让不良资产的处置变得便捷、高效、安全。而通过分布式处置网点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也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在彻底颠覆传统催收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的一种新商业模式。
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还处于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数据服务类、拍卖类、撮合催收类和投资类四大模式。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撮合催收类处置平台不良资产累计委单金额从3亿元飙升到了1218亿元。飞速的发展趋势让行业看到了这种模式下蕴藏的无限潜力。
那么对于这个行业来讲,不良资产处置的盈利来源在哪里?“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该如何推进?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往往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来获利,但是‘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最重要的是通过搭建不良资产处置的生态圈保证各方的利益。在这其中,不仅平台可以通过除佣金之外的大数据资源等多个渠道盈利,生态圈内的其他资源和攸关方也可以借此实现自身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由此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圈。”殷宾表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服务,是目前这个行业所积极探求的发展方向,也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