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监管研究

2016-06-03 07:57胡世锋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信力网络舆情

胡世锋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环境下,面对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对于公众关注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地方政府该如何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事件并进行舆情事件的分析处理,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从而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努力拓宽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决策;公信力;危机处理

一、网络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地方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频频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民生、司法、反腐败、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特别敏感的话题,很容易引起舆论的聚焦,并通过网络迅速的传播。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以及关注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传播、监控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的便利性、随意性、难以监控性以及群发性,再加上庞大的网民数量,一些不法者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愈加突出,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网络事件层出不穷,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近年来,张家口市各级部门在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及网络舆情问题的分析研究,也已意识到对于网络舆情处理不当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

网络舆情就是老百姓通过网络对政府的政策、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网络,是发生在网络上的一种公众聚集事件,因此网络上的舆情首先具有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的特点。网络商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比如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公共事件一旦发生,QQ、微信群、微博、论坛发帖、聊天室等多种形式扩散出去。再者网络舆情还具有易变性和非稳定性的特点。舆情本身作为公共情绪的表达渠道,它有感情也有思想,具有很大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社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作为一种利益的传播方式,网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外网络舆情还具有突发性强、涉及面广、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经常导致原本很小的一件事不断被放大,甚至被以讹传讹,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网络舆情的形成方式分析

形成网络舆情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现实中的某个事件发生后,公众会在微博、聊天室、各种联系群等公共信息平台上对该事件进行转载、评论等。如“陕西房姐”、“山西房媳”等事件;二是针对政府提出的具一些新政策、心法规进行讨论,如上海市“户籍新政”、国家颁布的“新婚姻法”,放开二孩政策等等;三是由地方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行引起的,如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公共性的特点。比如“陕西房姐”事件,该事件已经超出了社会新闻,舆论再一次把焦点聚集在反腐败问题上,引起广泛关注;再者网络信息的发布具有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网民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频繁,转发随时可见,信息随时可见,从而导致了网络舆情的迅速生成,如“新婚姻法”的颁布在网上专家、学者、各路民众展开大讨论,有置疑,有怨言,公众的反映特别大;第三,政府的处理不当,会激化舆情,最典型的是“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政府发言人其语焉不详,这样的暧昧态度激怒了网民,从而引爆网络,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地方政府如何管理网络舆情

(一)及时了解网络舆情,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的公开。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引导,并理性面对。地方政府的各级领导部门应该认识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把互联网作为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来加以对待,要让关注网络舆情成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把处理网络舆情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锻炼。积极回应,讲究方法,尤其在突发的网络舆情面前,不说话就等于默认,就会放任谣言到处传播;如果盲目蛮干,就会越说越乱,越弄越大,以至于会不可收拾。

(二)务必重视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在各类突发的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往往面临的不仅是政府威信的挑战,政府形象也会受到冲击。在公共事件的危机面前,政府信息发布的是否及时,态度如何,这就会形成政府形象的一部分,如果在对政府形象极为不利的危机面前,用真诚透明的态度,及时的公布事件信息,不仅可以化解面临的危机,而且还有助于扭转局势。面对公众的各种评论与质疑,不夸大、不掩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以维护政府取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正面形象。

(三)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汇总分析的机制。要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形成有序的制度,用完善的机制来应对各种网上的舆情事件,以使网络舆情分析工作科学规范,形成常态效应。关键是要建立定期的专题调研制度、审核发送制度和培训制度。要理顺舆情传递的机制与渠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减少舆情传递的环节。网上舆情形成快,对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负责舆情工作的人要积极开展舆情研究,认真分析网上舆情是如何产生的、发展趋势及对可预见的影响,精确把握舆情的动态,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四)加强政府官方网站的建设力度。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在网上的反应速度是最为快捷的。地方政府可以把政府网站作为工具。政府网站是政府在网上面向公众的工具,也可以是政府公开信息的场地。在网站上可以设立举报板块,允许网友匿名的发布留言,再由政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健全高效畅通的问题处理通道。如果遇到突发的危机公共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就可以及时、客观的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也可以随时了解民意与舆情的发展动态。以坦诚透明的态度办好官网,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形成舆论影响,成为舆论的引导者。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传播作为一种越来越应用广泛的、备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情绪、心声、民声以及利益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影响力与重要性与日显现,但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对网上舆情事件事前缺乏监控防范,事后又缺乏有效引导与处理,对一些具有负面的、反应强烈的现实事件,政府部门如果在思想上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公布、引导和处理,轻则出现颠倒黑白的消极言论,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威信力,重则会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煽动不稳定因素,由网络言论扩散到现实社会,演变成群体恶性事件,一发而不可收拾。对于突发的网上舆情事件,不能一味的封锁消息,这样反而会导致网上谣言四起,掩盖隐瞒会遭到网民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为避免因不实言论导致的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地方政府要及时公开事件的真相,对于事件的进展及处理结果要实时跟踪,以政府的诚信、透明态度去处理舆情,也就是说重视舆情,建立应对舆情的制度与机制,及时公布真相,以正视听,如此才能更好的维护好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为张家口市社科联立项研究课题“张家口市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舆情分析研究”(编号:201303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8):224-225.

2.任秋菊,杨天瑜.论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71-72.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理学系)

猜你喜欢
公信力网络舆情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诚信政府
提升政府公信力 打造诚信政府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