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2016-06-03 07:59韩成祥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综述

韩成祥,布 特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韩成祥,布特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首先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并从农村体育概念、农村体育发展战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农村体育文化、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农村体育发展路径七方面对农村体育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述评;其次,农村体育研究的“农民”指向不明、跨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不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缺乏、农村体育与各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不强等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农村体育应从宏观研究向“微研究”转变;从只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向保障农民体育权利转变;从农村体育组织缺位向建立农村体育协会转变;从供给单一农民体育向构建城乡体育一体化标准化体系转变;从体育就论农村体育向体育与农村产业融合互动转变,以深化农村体育研究,推动农村体育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全民健身战略发展。

关键词:农村体育;研究状况;综述

0前言

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5亿人。提高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加农民体育锻炼人数,是实现5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为目标不可或缺的条件。认真分析研究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成果,反思目前研究瓶颈,深化研究深度和广度,推动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量化:农村体育年度研究成果数量统计

通过CNKI以“农村体育”为篇名进行针对性检索,并对所检索出的研究成果进行数量统计并筛选发现:自改革开放到2015年以来,关于农村体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21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439篇,博士学位论文10篇,并结合北京大学研发的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录》所含的体育入选期刊目录为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中2001年——2015年关于农村体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研究成果和优秀博硕士论文年度研究成果数量进行统计、汇总(如图1)。

图1 农村体育年度研究成果数量统计

依据图1所示可以发现,农村体育研究从2004——2005年开始,尤其是在2005年后,出现急剧增长趋势。其原因与国家出台农村发展政策有关,尤其是农村体育相关政策。其中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制定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2004又被列为“农民体育年”。并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出台《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并制定供给服务标准和要求,为深入开展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供给现状、供给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供给路径等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并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提供政策依据。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并明确体育要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权益。一系列关于农村体育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村体育研究,并涌现出一批研究农村体育的专家、学者,这对各级政府有效制定农村体育有效制度供给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进展:农村体育主要研究评析

通过对农村体育文献资料的研读,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本研究分别对农村体育概念研究、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研究和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研究七方面研究热点进行评析,以求能准确呈现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进展,为开展农村体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2.1农村体育概念研究

卢元镇教授(2003)提出农村体育是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1]。其对农村体育概念影响较深,但由于其研究区域及研究范围较为广泛,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之间较为模糊,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体育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吴振华、夏雨普(2005)以居住地和职业身份为重要依据,认为农村体育研究的着眼点应放在乡村,研究对象应为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以村庄为长期居住地的那一类人[2]。其研究对象明确指向真正意义的农民。朱家新(2007)以户籍身份为主要划分依据,认为农民体育应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3]。胡庆山(2011)把职业和户籍划分进行结合,根据研究需要把农民界定为有农村户口、常住在农村、以农业生产或辅助性劳动为职业的群体[4]。夏成前(2013)认为现在农民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户籍身份或社会阶层的限定,并应强调是一种地域身份[5]。农村体育的概念及所属的研究对象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并由于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所以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以户籍来确定研究对象和对农村体育概念进行界定,已经不合时宜。随着我国城市化率逐渐提升,农村逐渐社区化,农民身份逐渐淡化等,使得对农村体育概念的研究将更为复杂,但无论从地域或者从职业类别对农村体育进行界定,应根据自身研究需要进行界定,为后者对农村体育开展对比和比较研究作参考。

2.2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是解决农村体育如何快速、有效、健康发展的理论问题。最早由厉鼎禹教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发展小城镇体育是体育深入农村的必由之路[6]”。随后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在这以后,国内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以“乡镇体育”来研究农村体育的热潮,如裴立新、刘永刚(2006)在以广东省农村中心镇为个案研究中,提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并首先以中心镇为切入点实现突破”的观点[7]。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农村体育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为切合农村体育发展实际,罗湘林(2005)认为应以村落为单位对农村体育进行研究,也是正确认识农村体育问题,采取可行性措施的起点[8]。我国农村体育战略重点伴随着总体小康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阶段整体实现小城镇体育到乡镇体育再到村落体育方向的转移[9]。江苏省“体育特色乡镇”、“体育强镇(乡)”和浙江省“体育强镇(乡)”等的创建成效显著,农村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说明无论确立怎样的发展战略,保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并不断地进行制度调整和完善,必能促进农村体育取得突破。所以在对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中,不仅要构建出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而且也要对形成的发展战略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政府治理方式的有效性,促进农村体育长效健康发展。

2.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主要涉及到供给方式、供给服务产品的评价及对供给模式的优化上,国内学者分别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现状、供给管理制度、供给障碍性因素及解决发展路径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研究主要沿着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农民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界定,并普遍认同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供应是以政府为主体,集社会组织(个人)及市场形成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但在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指导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内容单一和运行不畅等现实问题[10]。为促进服务性政府的构建,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效率,一些学者“以钱养事[11]”;对“政府失灵”和 “市场失灵”,选择社会化供给方式(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等)进行有效补充[12]等新观点,使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层次进一步得以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实证研究多见于硕士论文研究成果中,但对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地区发展来说,在研究数量上实属杯水车薪,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并形成连续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尤其是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文件)的背景下,对实现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供给模式及供给现状研究上,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如何有效供给的研究上,深入实地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研究较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方向是农村体育现代化,是实现城乡体育一体化,但在实际研究中,缺乏对标准化的构建和反思,例如对农村体育场馆的研究还很少。

2.4农村体育文化研究

钟晨、孟凡强(2010)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进行研究,并认为农村体育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特征、文化习俗特征及形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亚文化,包含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13]。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居民原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乡村居民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进行娱乐健身。改善和丰富农村体育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一项民生工程。但由于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滞后,城乡体育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体育文化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14]。姚磊、田雨普(2014)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享受基本体育文化服务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体育文化服务供需矛盾大、供给机构不合理、指导力量薄弱等问题[15]。刘玉、田雨普(2009)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出发,认为若要保持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保障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乡村和农民的体育文化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民体育话语权,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16]。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都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17]。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村体育文化也将在农村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研究也将是农村体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农村体育传统文化的整理及发展研究将更具有现实意义,但从农村体育研究整体上看,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屈指可数,一方面由于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较为薄弱,没有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对农村体育文化研究要涉及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致使研究难度较大,研究成果较少。

2.5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推进“意见”全面实施,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并掀起了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研究热潮。赵胜国、邰崇禧等(2009)对安徽省部分试点村的研究[18]。卢文云、梁伟等(2010)对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19]。姚磊、谭明义等(2011)对安徽省小岗村、小井村和落儿岭的研究[20]。王小娟、郁俊(2012)对6省农村体育服务的实践进行了研究[21]。周健生、马勇等(2012)对湘西霞流镇村落体育进行研究[22]。一系列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研究充分证实了农民健身工程对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但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呈现了转移支付与资源汲取、形式统一与地方多元、条块分割与服务整合、项目公平和项目效率、迎检对上与服务对下等5种迥异的逻辑冲突,突出展示了我国体育项目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政府行为进行审视,并形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制度安排,加强对农村体育健身的保障,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对农村体育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针对农村体育服务的构建及对服务的审视研究上,但主要基于对农村物态条件及农民对体育的需求、认知、感受上,缺乏依据农村地理、生态和文化优势,以发展农村体育,并进一步对当地经济、旅游等方面影响研究缺乏,致使研究视角单一化严重。

2.6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研究

农村体育管理是为了实现农村体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农村体育工作的绩效、组织和实施农村体育工作,其管理要素主要是由人、财、物、机构、法规等要素构成[24]。通过研读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对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主要集中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和作用的研究上。朱家新(2007)对我国农村体育组织整体发展现状的研究[25]。吴湘军、白晋湘(2008)对湘鄂渝黔边区的研究[26];张勇(2012)对湖北省通山县的研究[27];祝东、张武生(2014)对关中地区的研究[28];沈财利(2015)对潮汕地区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状况的研究[29]。研究结果集中在村干部缺乏体育运动知识,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不完善,即无指导人员,又无资金投入,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发展上。但也有对一些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的行政村或村落进行研究。例如何茂(2007)在对广西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30]。郑伟东(2012)对江苏省体育强镇杭集镇的研究[31]。潘磊(2014)对湖北官桥八组和上海张江镇农村体育变迁方式的研究[32]。对扎根于农村本土的“非正式组织”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较少,主要有谭延敏等人(2008)对非正式机构的作用及管理进行研究[33],黄嵩(2011)对农村村落体育组织发展阶段进行针对性研究[34]等研究成果中。以政府形成的“正式组织”和以社会民间力量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35]。但在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研究中,研究区域不平衡,主要是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对于东部地区,尤其是对组织管理较为完善的案例进行研究的较少。另外,“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研究失衡,且以民间力量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对发挥农村体育民俗文化优势,弥补“正式组织”的缺失和提高农村体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应加强“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理论研究水平。

2.7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并不是单纯地属于一项公共政策或一个体育问题,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所在农村各个要素全局把握,进一步提出农村体育发展路径[36]。王英(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悠久的体育传统孕育了较强的体育意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分层管理考核机制等促成了张家港市特色体育乡镇的全面形成[37]。吴建伟(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针对张家港市南沙特色体育乡镇进行研究,并认为创建体育乡镇,对乡镇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发展农村体育的有效途径之一[38]。应菊英(2009)在对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的调研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浙江省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深化农村小康健身工程,提出了加强体育特色乡镇建设,并认为对弘扬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发展农村特色体育产业等具有积极意义[39]。 农村体育发展路径基础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体育传统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并与乡村改造工程,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等条件下进行协同发展,但如何调动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是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关键。

3问题: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反思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但农村体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仍需提高研究水平,解决研究瓶颈,创新研究新理念和范式。

3.1“农民”范畴界定仍旧指向不明

在对农村体育的概念研究中,主要争议点集中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界定的农民[40],还是以“地域身份”界定的农民[41],这也是农民体育概念没有达成共识的主要争议点。由于“农民”选取对象的争议,导致在研究中,尤其是对农村体育实证调查中对象的不同,以至于造成研究结论出现差异,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所以在农村体育研究中,不仅要达成农村体育概念权威共识,而且要对调查对象进行清晰界定,增强应用价值性。

3.2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运用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起步晚,理论知识薄弱,在对农村体育发展、文化、组织管理研究中,会涉及到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但就我国学术界对农村体育研究成果中,多是运用体育学理论知识来研究农村体育,交叉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渗透力不足,对农村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深度不够。

3.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缺乏

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农民体育需求显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且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但政绩取向下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更多的呈现为供非所求的畸态[4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也只是停留在对提供建设路径、乒乓球台和篮球场进行研究上,但真正离城乡一体化标准还相差较远,需要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进行理论构建,使农村体育发展方向更为明确。

3.4农村体育与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不够

农村体育实践路径多与和谐社会紧密相关,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当然农村体育实践路径是正确的,但体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显现正相关的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启示我们在对农村体育研究中应立足于农村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但在农村体育研究中,与农村经济、文化、生态联系较少,缺乏对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村体育互动协调研究。

4出路:深化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思考

农村体育和农民体育发展关系到农村精准脱贫,甚至关系到小康社会建成。深化农民体育研究,促进农民体育发展,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重要环节。我们研究认为,现在农民体育研究实现以下五方面转变,从而推动农民体育发展上新层次和水平,彻底改变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失衡态势。

4.1农村体育从宏观研究向“微研究”转变

费孝通教授在从事人类社会学研究中,曾经26次访问开弦弓村,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开弦弓村的结构和发展变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政府的服务性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村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体育发展变迁将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村落为单位,开展农村体育“微研究”,不仅可增强对农民群体的人文关怀,而且也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4.2从只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向保障农民体育权利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农民工总数连续四年回落,但在近2.74亿农民工群体中,农民工的体育权利保障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的农民工群体和留守居民,尤其是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农村体育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农民体育发展到底能够为农民弱势群体带来怎样的影响,仍是需要认真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4.3从农村体育组织缺位向建立农村体育协会转变

农村体育组织虽然在现今的农村体育发展中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出现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状况下,培育和发展农村体育组织成为弥补政府与市场不足的重要力量。但根据已有的关于农村体育组织的研究成果较少,并多是进行理论阐述,实际调查农村体育组织的研究较少。

4.4从单一农民体育向构建城乡体育一体化标准化体系转变

在研读关于对农村体育实证调查现状研究中,对农村体育研究多集中资金、体育人才和农民的健身意识、科学健身知识和活动形式上,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或路径,但对于农村体育场馆的配备上却很少谈及。农村体育发展不能单纯依靠一套健身路径、一张乒乓球台、一块篮球场地,实现城乡体育一体化,首先应该强调农村体育配备的标准化,否则实现农村体育的现代化只是空中楼阁。

4.5从体育就论农村体育向体育与农村产业融合互动转变

在对农村体育研究中,既不能夸大农村体育在农村现代化的作用,也不能小觑农村体育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先天的地理资源环境文化优势,使得农村在发展旅游、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且也为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创造先天条件,如“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创建建设,农村体育应该成为乡村改造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语

纵观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发展,现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逐渐细致化,并紧跟时代的发展,向深度迈进。但农村体育研究在总体上仍旧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更多的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增强对农村体育研究深度和广度,尤其是人类学、文化学和民俗学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以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研究;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建农村体育长效发展路径将是农村体育未来研究中的热点议题,也是推动农村体育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6):5-7.

[3]朱家新.新时期农村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4]胡庆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5]夏成前.农村体育若干问题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11-15.

[6]厉鼎禹.浅谈发展小城镇体育的意义及其方法[J].江苏体育科技,1984(5):32-34,31.

[7]裴立新,刘永刚.农村中心镇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农村中心镇为个案[J].体育与科学,2006,27(1):62-64,75.

[8]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以一个自然村落为个案[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9]田雨普.小康社会演进中农村体育重点转移的轨迹考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461-464.

[10]胡庆山,等.迈向体育强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12-17.

[11]秦小平,等.“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新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32-35.

[12]徐叶彤,芦平生.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4):6-11.

[13]钟晨,孟凡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20-23.

[14]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1):14-18.

[15]姚磊,田雨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3):94-112.

[16]刘玉,等.后现代行政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02-204.

[17]孟凡强,李宏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101-105,116.

[18]赵胜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的研究——基于安徽省部分试点村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89-93.

[19]卢文云,梁伟,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2):11-19.

[20]姚磊,谭明义,等.新农村建设中村落农民体育发展环境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村、落儿岭3村实证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32(1):46-54.

[21]王小娟,郁俊,等. 新农村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69-80.

[22]周健生,等.从村落体育透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5):48-50,65.

[23]郇昌店,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运行逻辑、项目不足与完善思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1):23-28.

[24]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55-181.

[25]朱家新.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现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2):14-16.

[26]吴湘军,白晋湘.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2):41-44.

[27]张勇.新时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8]祝东,张武生.关中农村体育人口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43-45.

[29]沈财利.潮汕地区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5(7):57-61.

[30]何茂.广西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31]郑伟东.江苏省体育强镇扬州市杭集镇群众体育的调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32]潘磊.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中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变迁的方式与路径比较——以湖北官桥八组和上海张江镇为例[J].体育学刊,2014,21(5):48-52.

[33]谭延敏,等.农村体育发展中非正式机构体育社团的作用及管理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53-57.

[34]黄嵩,等.农村村落体育组织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2):19-24.

[35]周建新.我国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2(4):17-18,28.

[36]文烨,等.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及模型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30-235.

[37]王英.张家港市特色体育乡镇形成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38]吴建伟.江苏省农村特色体育乡镇研究——以张家港市南沙镇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9]应菊英.加强农村特色体育建设 深化小康健身工程[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27-29.

[40]游松辉,翁志强,郭修金.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28-31.

[41]夏成前.农村体育若干问题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11-15.

[42]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4):20-24,30.

The Review and Outlook of the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HAN Cheng-xiang,BU T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reasoning, to mak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ural sports research, from the seven aspects of the study such as concept of rural sports,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rural public sports service, sports culture in rural areas, rural sports fitness project, rural sport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path, rural sports progress are reviewed. The study of rural sports "farmers" point to the problem is unknown,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rural sports. Rural sports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each industry is not strong etc. Finally put forward that rural sport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macro research to micro research, from focusing on rural population shift to protect people sports rights, rural sports 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absenc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sports association, from the sole supply of farmer sports to build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of sport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ports about the rural sports to sports and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of rural spor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so as to promote rural fit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rural sports;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韩成祥(1989-),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管理学.

收稿日期:2016-01-04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006-06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综述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构建鞍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