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实施制度、产业出口和经济增长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2016-06-03 06:45黄汉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张 莉 黄汉民

(1. 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合约实施制度、产业出口和经济增长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张莉1黄汉民2

(1. 湖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分析了合约实施制度对产业出口、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合约实施制度对出口有显著正影响,且该影响存在产业差异性,合约实施制度对合约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更大;从选定的四个产业来看,合约实施制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最大,对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口的影响最小;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中国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合约实施制度建设是该过程中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合约实施制度;制度质量;合约密集度;经济增长

一、引言

经济增长及其驱动因素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古典、新古典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别从资本、技术进步等不同层面研究经济增长的来源。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与市场交易和资本积累有关的制度建设使得组织结构更加合理、技术知识不断积累,并最终成为推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1](P52-136)。持续且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产权保护、市场开放和竞争经济。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传统的要素积累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是增长本身,引起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是制度要素。

于是,许多学者对制度的经济增长效应展开了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比如制度会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活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Acemoglu等认为,在合约制度不完善的国家,企业既没有技术创新动力,也无法与重要中间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无法形成内生性比较优势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2]。二是研究不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市场化建设、对外开放、法律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合约制度等。Acemoglu等认为民主制度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3]。有效的合约实施制度在激励经济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还会对产业集聚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合约密集度越大的产业,会更多集聚在合约实施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4]。通过对中国省级产业数据的研究,王永进等证实了这一结论,认为中国的产业集聚与各地区合约实施制度环境密切相关[5]。罗德明等特别强调南方国家最优专利权制度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南方国家的最优专利权制度不仅有利于南方国家还有利于北方国家的经济增长[6]。三是拓展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层面,比如分析制度对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交易,合约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签约时交易各方无法预见交易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写入合同,甚至有些交易还不会形成书面合同。所以,合约是不完全的,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不完全合约理论,交易、生产和投资过程中会出现双向锁定及投资不足问题[7](P106-177)。为此,需要外在制度环境约束交易行为,完善的合约实施制度能给双方提供确定的交易环境,进而鼓励企业开展生产、投资及交易等经济活动。

基于此,许多学者对合约实施制度的贸易经济效应展开了深入研究。Nunn发现,合约环境良好的国家投资不足的现象较少,这类国家在那些需要更多特定关系型投资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会更多地出口这些合约依赖型产品①。而这类产品往往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和较高的附加价值,是一国贸易利益的源泉[8]。Ma等从公司层面验证了Nunn的结论[9],Li等和Feenstra等则从中国省级层面进行了验证。Li等认为具有良好合约实施制度环境的省份更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合约密集型产品[10]。Feenstra等还发现,国内制度对比较优势影响效应最大的是独资企业和加工贸易[11]。Essaji和Fujiwara利用美国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同类产品中高质量的产品往往来自于合约实施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12]。Costinot把劳动分工和不同国家的合约实施制度环境相结合分析比较优势的来源,认为合约实施制度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的劳动分工进而对该国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13]。国内学者茹玉骢等则从专用型中间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合约不完全性特征出发,分析了合约实施效率对外资产业及区位投向选择的积极影响[14]。茹玉骢和张利凤还发现合约实施效率是导致中国地区间比较优势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15]。

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从制度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更多关注广泛意义上的制度经济效应,较少从合约实施制度这一具体的制度安排出发进行分析;更多关注制度经济效应的国际比较,较少研究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内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更多关注制度对贸易、FDI、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少研究制度对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机理。本文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出发,分析合约实施制度对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影响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

二、合约实施制度与合约密集型产品出口:理论框架

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行为更多地需要关系型合约而非共时合约。随着履约环境的变化,只要违约成本低于可能产生的收益,双方最初订立合同时的想法就可能变化并因此违约。若交易一方基于合同进行了不可逆的前期投资,则其风险和成本就很高。如果缺乏良好的合约实施制度约束各方,合约密集型产品将因投资不足而无法低成本地生产。因此,合约实施制度环境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合约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源泉。这里参考Levchenko、Hart和Moore,从理论层面分析合约实施制度对一国比较优势的影响[4][16]。

(一)自给自足条件下的生产均衡和要素收益

假设存在两个国家:发达国家A和发展中国家B,A国的合约实施制度质量优于B国。同时,假设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力L,能生产三种产品:K、L和M。其中,产品K和产品L只需分别投入资本和劳动力,产品M需要同时投入这两种生产要素。其中,1单位资本的产出为a单位产品K,1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为b单位产品L,同时假设1单位劳动力和x单位资本共同生产y单位的产品M。由于产品M需要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才能生产,它们与生产商之间的任何一份要素供应合同失效都将导致M产品无法生产,需要良好的合约制度环境加以保障。因此,本文认为该产品为合约密集型产品,是分析的重点。

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产品K和产品L部门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是aPK=r,bPL=w,这里的PK和PL分别代表这两种产品的均衡价格,r和w分别代表两种要素在这两个部门的报酬,同时假设rA=rB,wA=wB。虽然要素会在两个部门间流动,但产品M的生产会因投资不足出现“锁定”现象而“占用”或“消耗”资本,使得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更多,因此,本文认为劳动力在产品M部门的收益会高于产品L部门,而资本在产品K部门和产品M部门的收益相同,均为r。

由于合约具有不完全性,产品M生产商会因为投资不足而占用更多资本,或者理解为其资本的使用成本更高,因此,假设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资本(比例为φ,0≤φ≤1)会被特定化,φ越大,表示被特定化的资本比例越大,产品M的生产越没有效率,该国的合约制度质量越差。φ=0表示合约制度是完美的,各方在无摩擦的制度环境中参与生产和交易;φ=1表示制度质量很糟以至于生产无法进行。因此,参数φ反映合约制度质量,具有国家或地区特征,是衡量其制度环境好坏的依据。另外,根据前面的假设,发达国家的合约实施制度质量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φA<φB。

PMy≥w+(1+φ)rx

(1)

1单位劳动力在产品M部门的报酬为:

(2)

从式(2)可以看出,自给自足条件下1单位劳动力在产品M部门的收益高于产品L部门,资本和劳动力的收益分别为rK和wL+φrxEL,E代表每个国家产品M消耗的劳动力份额。

同时,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合约密集型产品往往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大,虽然扩大生产会带来市场价格下降,但其总收益PMy会增加,即这类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应。因此,在合约制度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由式(1)可知,扩大生产规模有望从整体上提高要素收益,这为争夺产品M的生产提供了动力。

(二)开放条件下的生产均衡和要素收益

WB=rTKB+wTLB-(rBKB+wBLB+φBrBxEBLB)

(3)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若其初始制度质量较高,则开放后由于放弃M的生产而带来的福利损失很大;相反若其初始制度质量较低,开放的结果是资本和劳动力收益的大幅提高会抵消一部分因放弃M的生产而带来的福利损失。发达国家能获得净利益,收益大小与开放前其M部门分配的劳动力份额和初始劳动量成反比,与均衡资本价格和其制度质量成正比。

三、合约实施制度的贸易效应和经济效应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合约实施制度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并因此带来地区分工、要素收益和净福利水平的差异。同时,合约实施制度对产品生产和交易过程的影响还具有产业差异性:简单产品生产所需中间品无需个性化定制,因而也无需与供应商审慎地签订采购合同,任何一方违约都不会给对方带来较大影响。但是,合约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却严重依赖于合约制度环境,任何中间品供应商违约都会对最终产品的生产带来影响,况且高质量的中间品也为最终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提供了保证。现实中,合约密集型产品主要体现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如高新技术产品。

中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及工业转型升级速度越来越快,在一系列创新驱动政策的鼓励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及研发活动对相关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体现为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而且更多体现为对相关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18]。本节从中国省级层面实证分析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合约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间接影响。

(一)模型设定

影响产业出口的因素很多,这里借鉴潘向东等的做法,为简化分析只研究合约实施制度对不同合约密集度产品出口的影响[19]。设合约实施制度影响产业出口的模型为:

lnCEXit=α1+α2CONit+εit

(4)

CEXit和CONit分别表示i省份第t年不同合约密集度产品的出口额及合约实施制度质量,εit为影响该省份产业出口的其他因素。

合约实施制度不仅能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还能通过对不同产业出口的影响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设立模型:

lnYit=α10+α11lnCEXit+α12CONit+ε1it

(5)

基于C-D函数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

lnYit=α1lnKit+α2lnLit+α3lnAit+Bit+εit

(6)

根据前面的文献分析,合约实施制度除了对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外,还会间接影响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内的要素增长。因此,本文认为合约实施制度能影响资本积累K、人力资本投资L和技术进步A,这里把合约实施制度和产业出口分别与式(6)中的每个解释变量建立函数关系:

lnKit=α20+α21lnCEXit+α22CONit+ε2it

(7)

lnLit=α30+α31lnCEXit+α32CONit+ε3it

(8)

lnAit=α40+α41lnCEXit+α42CONit+ε4it

(9)

Yit、Kit、Lit、Ait分别代表i省份第t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数量和技术进步,B代表除K、L、A外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ε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1.不同合约密集度的产业选择。合约密集度较低的产品质量单一且具有标准化特征,对上下游产品质量依赖较小,而合约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严重依赖中间产品的稳定供应,良好的合约制度环境能对生产各方提供较好的合作保障,因此,制度环境对不同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具有产业差异性。为体现这种差异性,本文参考Nunn对产业合约密集度的测度,选择合约密集度较大的三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合约密集度较小的一个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进行比较分析。这些产业各省份年度出口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②。以2014年为例,四个产业的出口交货值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8.99%、8.35%、2.97%、2.47%,在所有产业中分别排名第1、2、3、11,而四个产业的合约密集度分别为0.956、0.904、0.980、0.036[8],在所有行业中的排序分别为第3、4、1、倒数第二。

2.合约实施制度质量。合约实施制度不仅具有国家或地区特征,还会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变化。目前,测度合约实施制度质量的指标多从国家层面出发进行国际比较,比如世界银行的各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中的执行合同指标、全球公共治理指标(world goverance indicators,WGI)中的监管质量和法律法规指标等。就现有研究来看,中国的合约实施制度环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营商环境系列报告仅提供了2008年和2014年《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即中国各省份的执行合同指标只有这两年数据,无法进行时序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中国市场化指数系列报告》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及法律制度环境指标衡量中国各省份的合约实施制度质量③。

3.其他变量及数据来源。参考张军的做法,以1952年为基期进行价格平减后得出各年份各省份的实际GDP[20]。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传统要素之一,一般用物质资本存量进行衡量,这里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Kit=Ki,t-1(1-δit)+Iit/Pit。Kit和Ki,t-1分别表示i省份第t和t-1年的物质资本存量。δit为经济折旧率,δit=9.6%[20]。Iit和Pit分别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Pit以张军数据为基础换算后得出[20]。人力资本用各省份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乘以劳动人口数量得到。由于研发活动的特殊性,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靠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推动,因此本文的技术进步指标用各省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金额来测度,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各省份的名义GDP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4.样本范围。由于《中国市场化指数系列报告》的最新数据为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3年及以前的数据缺少各省份分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所以本文的样本区间为2004~2009年。同时,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部分数据缺失,重庆缺少1952年物质资本存量数据④,因此截面数据包括除以上5个省以外的26个省份。

(三)实证分析

这里运用中国26个省份2004~2009年的相关数据和Stata10.0软件实证分析合约实施制度的贸易及经济效应。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所以根据式(4)进行各省份数据面板分析时,肯定存在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不能使用混合回归,而应在随机效应(RE)和固定效应(FE)之间选择。通过Hausman检验,式(4)、(5)、(7)、(8)、(9)的p值均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采用聚类稳健标准差对式(4)进行估计的结果见表1第2~5列。从中可以看出,合约实施制度质量系数在不同程度上显著为正,符合前面的假设,说明合约实施制度环境的改善能提高出口绩效。其次,合约实施制度环境对出口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影响效应最大的是通信设备制造业,然后依次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与其合约密集度排序是吻合的,说明合约实施制度质量的提高,对合约密集度较大的产业影响更大,从而使Nunn的研究结论在产业层面得到了验证。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制度环境的改善是中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举措。

以下对式(5)、(7)、(8)、(9)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第2~5列,它报告了合约实施制度和产业出口对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包括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数量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

表1 合约实施制度质量对产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

注:()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表2同。

表2 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

就所选定的四个产业而言,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和要素积累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说明合约实施制度质量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这种影响效应的大小与该产业合约密集度高度匹配,即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说明合约密集度越大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依赖于合约实施制度环境的改善。因此,提高合约实施制度质量是中国及各地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优化出口结构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合约密集度大的产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中间产品、资金和技术,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保障各方的资本投资和技术改进,促进各生产环节的协调,从而增强其比较优势并发挥其规模优势,因此,合约实施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在合约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越具有竞争优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其生产活动在全国分布不均,具有前期投入大、依赖技术创新等特点,在企业创新、政府扶持及开放市场等制度作用下,其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

同时,合约实施制度对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的影响效应也存在不均衡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说明合约实施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更多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因为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对微观主体的研发活动及资本投资形成有效的激励。

除通信制造业外,其他产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且显著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效应最大,农副食品加工业最低。同时,除这种直接影响外,产业出口还会对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其对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较小。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例,该产业出口增加1%,会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水平分别提高0.19%和0.21%,而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只有0.03%。当然,对这些相关要素的影响同样存在产业差异性。关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问题,这里可以参考袁晓玲等的观点加以解释,他们认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但该产业在中国面临基础研究薄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又因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加工贸易等原因而使得出口规模很大,所以,该产业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21]。

(四)稳健性检验

除合约制度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外,必须考虑一个反向问题,即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这种影响机理可能表现为获得增长收益的利益集团会有强大的动力及力量通过政治和权力影响国内制度[22]。为解决这种内生性问题,参考张杰等的做法,选择市场化指数中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及法律制度环境指标的滞后一期作为合约制度的工具变量[23]。考虑到各省份变量的个体效应,这里采用以各省为聚类稳健标准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后式(4)和(5)、(7)、(8)、(9)的估计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的第6~9列。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合约实施制度及产业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系数均小于前面的实证分析,但显著性水平不变,前面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稳健性分析的系数值较小可能与制度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有关。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4~2009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合约实施制度对产业出口、经济增长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合约实施制度对出口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存在产业差异性:合约实施制度对合约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更大。从选定的四个产业来看,合约实施制度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影响最大,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出口影响最小。同时,合约实施制度和产业出口对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也具有积极影响。

合约实施制度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助于合约密集型产业出口,优化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微观层面看,良好的合约实施制度环境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强大的交易保障,减少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为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改进技术、增加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有效激励。

为引导经济主体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着力提高合约实施制度质量:第一,立法机构应加快对现有《合同法》进行修订及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的速度,借鉴并灵活运用国外司法实践中典型商业纠纷案件的审判方式,作为今后相关案件的审理依据,提高与合同纠纷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第二,为提高法院对商业纠纷案件的审理效率,有必要建立符合商业纠纷案件特点的独有的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比如自由证据制度、缩短审理期限等。第三,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处理好内部各部门甚至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商务等部门在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方面的联动机制,切实破解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执行难问题,提高执行效率。第四,依法通过相关制度建设限制政府权力来构建政府公信度,因为信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也是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保障。只有公共权力在实施过程中赢得社会的信任并体现出其公共权威,企业才会有合作和投资的动力,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发展。

注释:

①也称合约密集型产品。复杂产品生产商及其中间投入品供应商之间会形成严重的相互依赖,各自进行的特定化投资很容易被锁定,因此需要良好的合约制度环境对双方形成约束。

②2013年开始,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对许多行业进行了细分,比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为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这里对两项数据进行了加总,以便和以前数据进行比较。

③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包含五个与市场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指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与法律制度环境。每个方面的指数还被分解为不同的分指标参数。本文的合约制度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建设的范畴,故用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与法律制度环境指标的数据来反映。

④实证分析时重庆市的数据并入四川省,四川和重庆的合约实施制度质量指标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四川省的合约实施制度质量。

参考文献:

[1] North,D.C., Thomas, R.P.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 A New Economic Histor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2] Acemoglu, D., Antras, P., Helpman, E. Contact and Technology Adopt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6, 97(3): 916—943.

[3] Acemoglu, D., Naidu, S., Restrepo, P., Robinson, J. A. 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Z]. NBER Working Paper, 2014, No. 20004.

[4] Levchenko, A.A.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7, 74(3): 791—819.

[5] 王永进,李坤望,盛丹. 契约制度与产业集聚:基于中国的理论及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2010, (1): 141—156.

[6] 罗德明,周嫣然,史晋川.南北技术转移、专利保护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5, (6): 46—58.

[7] Williamson, O. 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6.

[8] Nunn, N. Relationship-specificatio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2):569—600.

[9] Ma, Y., Qu, B.Z., Zhang, Y.F. Judicial Quality, Contract Intensity and Trade: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Countri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0,38(2): 146—159.

[10] Li, K., Wang,Y., Wang,Y. Judicial Quality, Contract Intensity and Firm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4,31(12): 32—42.

[11] Feenstra, R., Hong, C., Ma, H., Spencer, B. J. Contractual Versus Non-contractual Trad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China[Z]. NBER Working Paper, 2012, No. 17728.

[12] Essaji, A., Kinya, F. Contracting Institutions and Product Quality[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2,40(2): 269—278.

[13] Costinot,A. Contract Enforcem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Pattern of the Trade[Z]. Manuscript,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5.

[14] 茹玉骢,金祥荣,张利凤.合约实施效率、外资产业特征及其区位选择[J].管理世界,2010,(8):90—101.

[15] 茹玉骢,张利风.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J].国际贸易问题,2011,(2):21—34.

[16] Hart, O., Moore, J. A.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eniority of Claims[Z]. NBER Working Paper,1990, No. 3431.

[17] Davis, D. Intra-industry Trade: A Heckscher-Ohlin-Ricardo Approa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39(3), 201—226.

[18] 周建珊.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4—116.

[19] 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 2005, (11):57—68.

[20]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64—76.

[21] 袁晓玲,张宝山,方莹.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J].经济管理,2009,(1):126—132.

[22] Levchenko, A.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Z]. NBER Working Paper, 2011, No. 17675.

[23] 张杰,李勇,刘志彪.制度对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层面4分位行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 2010,(2):83—103.

(责任编辑:易会文)

中图分类号:F0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16)03-0149-08

作者简介:张莉(1976— ),女,四川富顺人,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合约实施制度与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13G489)

收稿日期:2016-01-23

黄汉民(1960— ),男,湖南宁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