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群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课堂提问被“师问生答”、“一问一答”或“一问齐答”的陈旧模式所垄断,形成了千人一面,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催眠曲,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功效。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提问艺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英语。为了让英语课堂更加有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和提问的积极性,特提出以下一些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精心设计问题
问在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提出问题。显然,提问需要技巧与准备。善于提问的人往往主动了解所要讨论的主题,并且预先准备好一些关键问题。尽管有的教师能够临时提出用语得当的问题,但真正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教师,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准备关键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点:(1)教学的目的。(2)提问的目的。(3)哪些类型的问题最适于实现这些目的。(4)是否应该提那些属于情感领域的问题。(5)通过提问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目的。教师应该事先将问题准备好,否则,提问时很容易忽略重要的知识,而只注意一些不相干的琐碎细节,所以最好是将关键问题写在教案中。
1.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应该将学生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排序,将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在教案中标明,从而使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简单的如:Yes/No的由学困生来回答,稍难的让英语较好的学生回答,应尽量避免按座位顺序提问,这样会导致问题难易程度与学生层次不匹配的现象,也会使其余学生无所事事,袖手旁观。教师要关注教室内各个角落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发言的机会。
2.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便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就是再敦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费工夫。
二、提问要把握时间,切准最佳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复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当然,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如果是提问一个漫不经心的学生,最好还是先叫他的名字,使他听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先叫学生的名字,可以使他那部分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功课上来。同样对待迟钝的或者腼腆的学生,也是先叫名字好些,使他知道就要问到他了,从而有所准备。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仓促且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三、提问要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1.注意趣味性。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小学生,上课时却很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甚至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就把手举得很高,问他时,他又不会。后来老师了解到,由于成绩不好,同学们总是看不起他,说他笨,他就不服气。因此,教师提问时,他会不会都要把手举起来。老师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告诉他以后老师提问时,要是他真会,就举右手,不会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经常利用他举右手的机会提问他,并且及时表扬他,他的学习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同学们也不再挖苦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2.提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怀疑。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模式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去伪存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地思考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自己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也能使学生明白这一类问题应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研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这是让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答问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适时表扬激励。
总之,提问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多种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不断地、科学地、艺术地对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