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广东 汕尾 516600)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2.5+1.5+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陈虹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广东 汕尾516600)
摘要: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是我国目前极力倡导的幼儿师资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为了在扩大该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保证人才的质量,并突出五年制与其他学制相比的优势,文章主要探讨了“2.5+1.5+1”的培养模式及其优势,提出了一些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探索出更适合当前社会的一种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五年一贯制是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种创新,采用一体化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打通中职学生的上学渠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入园难的问题已经初步缓解,但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学前人才培养机制,五年一贯制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特殊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倡导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
随着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成了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英国、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教育风格、教育特色对我们国家学前师资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在英国,学前教育专业包括了:基础教育第一阶段的国家课程、教育实习等15门课程,并且要求四年制师范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学时不少于32周。[1]美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也非常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价值,他们实习之前会安排大约290学时的时间去幼教机构实践、调研等,最后一期的实习时间达500个学时左右。同时,美国的教学评价方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表现与理论运用能力的评价,同时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2]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长期滞后,“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国家提出“要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3]这一学制是现有形势的需求,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导,它既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也包括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等内容,它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根据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本文特对“2.5+1.5+1”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一、“2.5+1.5+1”模式简介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与三年制学前教育相比在培养年限和培养层次上不同,学制为5年,学历层次是五年大专,所以,这种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等同于三年制的大专层次和中专层次,也不能将中专幼师和三年大专的课程叠加,而是要在培养合格学前师资的同时,突出五年一贯制办学层次的优势,凸显五年制自身的教育教学特征。[4]“2.5+1.5+1”的培养模式,将五年的时间统筹安排,具体操作主要是把5年的学习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2.5年低年级为打基础阶段,突出基础性;高年级1.5年为分方向发展特长的阶段,突出专业性;最后1年为顶岗实习阶段,突出职业性。
(一)低年级2.5年打基础,突出基础性
从进入学校开始的前五个学期主要学习必要的公共课和基础文化课,学前教育专业通用的专业课,为将来的分方向打基础。在此阶段首先要补偿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其次要学习体现大专层次的通识教育,同时,还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专业课程,为将来分方向打基础。
(二)高年级1.5年攻特长,突出专业性
从第六个学期开始进行分方向模块的学习,通过上一阶段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学前教育基础的必备专业技能,并具有了一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念。她们已经找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据此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学习,使爱好变为特长。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分方向模块的方式进行学习,用于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最后1年顶岗实习,突出职业性
最后1年即第九和第十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并有了充足的特长,迫切需要运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与掌握。虽然前两个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见习、实训机会,但这离培养优质学前师资还远远不够,所以,这个阶段学生迫切需要进入相应的诸如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学前教育机构展开实习,把掌握的理论用于实践,帮助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在此期间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尽快向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靠拢。通过一年的实习,既满足实习单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迅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生顺利融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2.5+1.5+1”模式优势
(一)低年级打基础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特点,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她们刚入校的前几年还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对她们加强素质教育比专业教育更为重要。通过2.5年的基础学习,能起到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偿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识性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阶段初步接触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的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以及必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为将来分方向模块学习奠定基础。
在大多数院校,为便于管理,学生一入校就确定好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但是,到后期如果再想换专业的话,得一切从头学起,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2.5+1.5+1”模式低年级不分方向,学生在此阶段可以充分了解专业情况以及关于分模块方向的特点,并有很长一段时间培养自己的方向兴趣,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自己的未来。
(二)高年级分方向模块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专长,很难在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现代化的幼儿园也在努力地发展自己的特色,她们更需要有特长的毕业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可以在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把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高年级采取分方向模块式的学习,进行不同方向的分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幼儿教师。
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大多已经步入了青年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2.5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专业基础能力,对专业的方向模块有了透切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情况,也已经具备了可以进行方向选择的条件。
(三)一年顶岗实习有助于缩短学生的上岗适应期,适应学前机构的需求
在专科师范教育专业中的顶岗实习普遍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为期时间半年,这种时间安排方式比较适用于三年制的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她们有两年半的时间接受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五年制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时间比较长,通过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在四年内获取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条件展开一年期的顶岗实习。
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特点不同。中小学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技能水平;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具有保教结合的特点,幼儿教师既要负责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要负责一日生活常规、游戏活动等各方面的活动的安排,而且幼儿园活动安排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时效性,幼儿教师需要更多的实践才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在幼儿园里频繁地更换实习教师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园也需要更为稳定的师资,她们更欢迎能实习一年的教师。另一方面,通过一年顶岗实习,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上岗适应期”也大幅度缩减,毕业之后更受幼儿园的欢迎。为此,本模式特设计了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
三、“2.5+1.5+1”模式实施需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导向,其定位是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将极大地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因此,必须要对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地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实际来明确培养目标。据此,五年制学前教育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科人才。具体我们确定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等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某方面专项特长的、身心健康的、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5]基本要求首先包括德育的内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此基础上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机能,具有教育活动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能力,掌握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动态,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精心设计方向模块
在方向模块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同时,更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以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有用之才。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开设如:双语、早教、艺术等方向模块,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幼儿教师。双语方向主要侧重培养的是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幼儿园常规活动组织与实践的、能在国际幼儿园胜任保教工作的幼儿教师;早教方向主要培养的是具有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念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早教机构从事关于0-3岁婴儿保教工作的教师;艺术方向则侧重于艺术领域,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舞蹈、钢琴、美术等方向,主要培养的是有艺术特长并能通过艺术形式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如营养保健、家庭教育等方向课程。
(三)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2.5+1.5+1”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考虑到四年能掌握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培养特长,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进行精简并安排合理,力求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或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更要避免因人设课的情况。
在低年级基础课程设置时首先要能起到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偿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具体设置时则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整合或分解,如:语文可分解为:写字、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应用写作,而不是直接学习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化学、物理、生物可以整合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政治、历史、地理可以整合为社会科学基础课程。通过此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为学生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好基础。其次,这个阶段通过通识性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开设与三年制大专同样的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课程等。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阶段需要逐步开设普通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几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以及必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为将来分方向模块学习奠定基础。此外,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为将来方向课程打基础,艺术课程和英语课程在这个阶段也不能放松。基础阶段任务较重,要注意贯通,保证学生能掌握最必须最基本的内容。
在分方向阶段,则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方向与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结合,开设出合理的专业方向课。如,双语方向开设学前专业英语、幼儿英文歌曲演唱与创编、幼儿英语教学与活动等课程;早教方向开设婴儿心理学、婴儿疾病的紧急处理与预防、亲子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艺术方向开设幼儿影视——绘本欣赏与创编、幼儿美术创作与教学指导、幼儿歌曲演唱与教学指导等课程。
由于低年级的任务比较繁重,可以将逻辑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课程根据实际课时情况安排到分方向这一个阶段,如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四)高效保证师资配备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落实到一线教师身上,高校教师与幼儿教师同为教师系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对专业的认同应该是一致的。合格的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崇高的师德,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要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教师的配备上,必须要保证教师的专业出身。如,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而不是普通教育学或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课一定要既有丰富的理论实施,更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将幼儿园的优秀教师请进课堂也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办法;专业英语课、专业艺术课需要学校为学前教育专业专门配备,并要求这些老师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标准,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由英语系的老师或是艺术系的老师兼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训、见习、实习指导教师方面,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配备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许多学校出于各种原因,在实习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分散实习,这种方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却难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如果要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则应该集中实习,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蹲点指导,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有效通过实习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稳定实践合作场所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场所包括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合作实践场所,校内实训场所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训室、游戏与教玩具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琴房、舞蹈厅等,校内实训场所应力求仿真,使学生模拟职业的真实情况,有效掌握专业技能;校外实训场所包括幼儿园、早教中心、各种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况下迅速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在互惠互利,争取双赢的情况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实训、见习和实习,充分发挥幼教机构的前沿作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我们只有重视这项工作,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五年制学制的优势,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满足学生成长以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丽华.建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2):53-56.
[2]巩汝训,李维金,李汝中.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13):34-35.
[3]王长倩.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3):53-57.
[4]张利萍.中英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74-77.
[5]王晓岚,丁邦平.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49-54.
[学术编辑宁科]
[责任编辑张雁影]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4.025
A Study on a “2.5+1.5+1” Five Years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CHENHong-li
(DepartmentofArtandP.E,ShanweiPolytechnic,Shanwei,Guangdong516600,China)
Abstract:“Five years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one of the major training modes in the trai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aking “2.5+1.5+1” Five Years Talent Training Mo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Five years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quality in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and highligh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exploring a new mode for the trai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Five-year System”; training mode; “2.5+1.5+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4-0105-04
作者简介:陈虹利,女,重庆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GDJY-2014-B-b068);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改课题(swjy14-002)
收稿日期:2015-11-23;修回日期:2015-12-06;
■学前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