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小隐
在二次元世界里找组织
文-尹小隐
如果你不理解Cosplay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就不能理解这一代年轻人,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被边缘化。
如果要选出当今最受年轻一代追捧的社团活动,以动漫为核心的“二次元”绝对能进入榜单前列。
二次元有多热?目前,中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至少一个二次元社团,二次元文化的参与者约2亿之众,衍生出的经济产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
如果说网络是“二次元萌”们的线上乐园,那么社团就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最有归属感的家园。
二次元文化的溢出效应影响着一代年轻人的言行,总是会让三次元的生物们感到非常奇怪。如混迹于各大社交媒体的“当视研”,全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当代二次元多媒体视觉文化艺术及周边混合产业链研究同好会”,此名号扑面而来的“中二”气味之浓烈,不禁令人Orz(给跪)。这也就是二次元社团触感之典型代表。
之所以叫二次元社团而非动漫社团,是因为二次元包括了动漫、网游、网文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外延更大的概念。Cosplay,就是二次元社团大家族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
Cosplay简称Cos,即角色扮演活动,被学者称为“青春的狂欢,身体的延伸”。具体说,Cos就是扮成动漫、游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摆出各种造型来供人拍照,或者加入戏剧元素,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是典型的难以得到上一代人理解的亚文化现象。在传统眼光中,Cos会被以标准的中学校规式语言称作“奇装异服”。玩Cos的年轻人们自称Coser。全国各地云起的Cos社团,共同组成了属于Coser们的独特的亚文化生态圈。而这些社团,也就成为观察当下年轻人自组织形态的重要窗口。
Cos社团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成员们的热情活动。可以说每一个社团,都完全是靠对二次元的“纯爱”支撑下去。毕竟,“同好”才是这类社团的出发点和原则所在。Cos活动的大部分,也就是将本来仅存在于二次元世界的人物形象三次元化,用Coser们的话来讲就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去突破“次元壁”,让幻想成真。这样的目标,听上去就不仅是有趣了,更是成为一种萌萌的理想主义。
参加动漫和游戏展会,恐怕是每个像点样子的Cos社团最重要的外部活动了,如果能通过舞台秀赢取奖金,那当然再好不过,但是从参展过程中得到乐趣,才是他们起早贪黑,吃苦受累的价值所在。
二次元玩家们为此付出的所有一切代价,大多数时候毫无实实在在的回报可言,在圈外人看来简直是疯疯癫癫,莫名其妙。可是话说回来,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中的乐趣,又哪是这种外人能够轻易领受到的呢?何况有调查研究显示,此类标准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显著改善中国青少年普遍的内向、自卑的性格。
一位叫李枫绫的Coser,在网上道出了Cosplay对自己的改变,以及引发的父母态度的改变——
小时候我驼背,父母天天说天天骂我都不听。直到后来我开始玩cos,为了照片好看,这个坏习惯居然硬是改过来了!有一天我妈发现我不驼背了,直接惊讶的说出“这大概是你玩cos的唯一好处了”。
1.5 结果评定方法 通过计算US-FNAC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术前US-FANC和术后病理结果差异。
我小时候出了名的胆小,家里来了客人打个招呼就躲进房间里。后来加入社团,给社团写舞台剧,大家一起排练,主持缺一个去顶……我爸的朋友在一个商场前看到我在主持小漫展,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马上打电话给我爸确认。现在家里来客人,我爹生怕说错话啊!!!!!很多年后我和我爹再谈起,他也感叹当初没阻止我玩cos是对的。毕竟cos把我整个性格都改变了,当然,是往好的方面改变。
Cosplay社团生存下来靠什么?一个是颜值不输明星偶像的美型成员,一个是精美程度堪比大投入影视剧的服装道具,一个是强大到能把男孩修成女孩的后期,最后一个当然是互联网。博得粉丝关注,从而聚拢人气,按照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有了人气,也就有了一切。这很明显是网红路数。
Cosplay与其他亚文化现象最大的区别在于,欣赏的门槛很高,必须要熟悉各种动漫剧情和人物,否则只能是看看那些华丽的服装,美型的Coser,而完全领受不到一出Cosplay的精魂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看,发端于动漫的Cosplay竟与国粹京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所谓“生书熟戏”,欣赏京剧,也得熟悉剧情,才能领略到其中真味。
如此比较,Cosplay社团和戏班子也就能找到更多相似之处。所谓Cosplay,也就可以理解为“扮上”。
已经有人发现了这种堪称奇妙的关联。浙江有个叫“咏秋社”的京剧社团,社长吴海峰就用Cosplay的思维来让80后和90后接受京剧的美学,让年轻人喜欢上这门传统艺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角色扮演的本质——暂时逃离不那么美妙的现实生活,哪怕只有几分钟也好。
媒体和公众总是喜欢去关注“奇葩”现象,对Cosplay的关注也不例外,比如著名的“爱丽丝伪娘团”,就因为全部都是善于扮成女性角色的男大学生而大量吸睛,也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极品伪娘”。全团有成员近200人,分布在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如果不告诉你,你能看出照片中这些窈窕精致的女孩都是大小伙子扮的吗?
这一点,也不禁让人联想起早期京剧的历史,那时,女人不准上台演戏,全部旦角都是男子所扮。当然,这种相似仅仅是表面上的,毕竟,无爱好不“伪娘”!
说到行规,Cos圈里也的确有一些规矩,比如存在“禁评”的设定,也就是禁止评价,比如禁评玩家的长相、装备、服装、化妆、人设(人物设定细节)、摄影、后期……等等。一句话,给好评是可以的,给差评是禁止的。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很多玩家是“学生党”,囊中羞涩,动辄几千张毛爷爷的服装、道具是承受不起的,玩Cos的动机是出于喜爱某个作品,目的也主要是自娱自乐,自己买布料做两套衣服,拿手机拍一拍,自己修修图,传到网上,有人赞当然高兴,没有也无所谓。这种玩家,是Cos圈里的大部分成员,是这个界别的群众基础。这种“行规”,也进一步突显出Cos界的草根属性、娱乐属性。
Cosplay社团还往往成为年轻人进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好地方。在一次对重庆动漫社团的调查中,80%的社团成员表示所属社团主要干部由成员选举产生。
一位名叫杨筱的Coser这样总结自己喜欢Cos的原因:“吸引人的从来就不是那些假发服装和单反的闪光灯,最吸引人的永远都是人。熬夜趴在床边抱着颜色还没干的道具睡着的时候,会给你盖个毯子的那些人;急急忙忙赶到会场,拉住你说“来我帮你补一下唇彩”然后拍拍你说“不要紧张”的那些人;看见你被热得汗流浃背一边笑你是笨蛋一边给你递过去冰水的那些人;看见你冷得瑟瑟发抖会说‘过来我们挤着暖和’的那些人;同龄人一起做些什么事情的感觉很棒。大概……是因为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所以觉得……能和大家在一起很赞。”
看来,即使是Cosplay这样酷的游戏,最终能吸引年轻人玩下去的还是人的因素。
说真的,难道你不想穿上美丽的服装,约上美丽的人一起拍照玩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