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新平
后院读书会:喧嚣都市的一片蔚蓝
文-本刊记者 刘新平
在深圳这样一个功利务实、充满物质和欲望的喧嚣都市里,后院读书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植入了一片如大海般的蔚蓝……
那时候,王绍培经常跟朋友们去深圳华侨城一家名为“后院”的茶馆喝茶聊天。王绍培在一家媒体工作,交往的朋友大多也是些爱读书的文化人。某一天,王绍培突然起了个念头,何不把爱读书的朋友聚在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每个周末搞次读书会,就某本书或某个话题彼此切磋,相互探讨,那不也是一件雅而有趣的事情吗?何况,名为“后院”的茶馆又是一处如此美妙的所在:四周是竹子围成的篱笆,一张张木方桌错落有致地摆在院子里,几株大树菠萝树荫浓郁,阳光透过树叶悠悠地洒落下来,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美好。在喧闹的城市,这一片清静之所,正适合用来读书啊。
王绍培没有想到的是,他2009 年9月间的那一次起心动念,不仅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热爱读书的深圳青年相聚于“后院读书会”,更在短短几年后,就让读书会成为一家远近闻名的公益性民间社团组织。
开始时,后院读书会每周一场阅读活动,后来调整为两周一次。活动方式:主讲人先作主题阐释,然后大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这些年来,相继做客后院读书会的,有《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译者饶佳荣,与读者一起畅聊西南联大的历史;以《海角七号》赢得两岸年轻人热捧的台湾导演魏德圣,带来自己的新书《跟自己的名字赛跑》,与读者和影迷分享他的电影梦……还有系列纪录片《先生》的制片人邓康延,带着初剪片来“后院”举办赏片会,与大家一起缅怀民国期间一众文化名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大师风范……
在王绍培看来,后院读书会的活动必须好玩和有趣。什么人讲什么书谈论什么话题,都要看是不是好玩。“当然,不好玩的人不好玩的书不好玩的话题也没有关系,终归可以带入一些好玩的方式来改变之,比如说:争议。争议是一种很重要的游戏方式,争议会让一些事情变得好玩起来。”
因此,迄今为止“后院”举办的几乎每一次活动都是新奇和有趣的。比如2012年6月开始启动的“阅读接力”活动。内容是将包括《大国霸业的兴废》《时间的针脚》《活了100万次的猫》《学习方法的哥白尼革命》在内的12种图书(每种各10本)分发到120个读者手上,这些读者必须在10天内把书读完,然后再将手上的书传递出去。期间,读者可以在微博上用文字、照片、视频等不同方式,与书友分享阅读心得。而接力者接到“上家”的传递后,也须同样如此。王绍培说:“一本书能走多远?这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是我们想知道的。”——有读者去法国出差时读完书,便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当地正好有对那本书感兴趣的读者,于是便成了下一个接力者……在澳大利亚,在南美,在非洲,都有这样的接力者。当为期半年的活动结束时,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近1800名读者,相继成为活动的一分子。
让王绍培和组织者们倍感兴奋的是,他们无意中充当了一把红娘的角色:有一对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因为参加“阅读接力”而相识、相知、相爱,最后走入婚姻的殿堂。
还有2015年11月底后院读书会举办的第四届“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后院”的前几届换书大会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意味的行为艺术,已成为深圳这座城市集体阅读的一道亮丽风景,而第四届换书大会更加入了新鲜、潮爆的大疆创新无人机换书专区,让很多爱书的年轻人集体嗨了一把:当无人机降落在某一个换书区域,总会引来一片惊叫与喝彩,而得到了无人机所载图书的幸运儿,更是惊喜不禁……
当然,后院读书会推出的活动,并非全无争议。2013年,”后院”在中国杯帆船赛期间推出“比基尼阅读”,召集爱好阅读的年轻人在海上身着泳装阅读,便引来一片非议。有网友讥嘲说,有这么作秀的吗?这是在看书呢,还是看人?
对此,王绍培有自己的看法:你们义愤填膺,那说明你们心中的藩篱尚多。读书如果不能拆除藩篱,那一定是读错了。宋黎鹃则说得更直接:就算是作秀,做个读书的秀也没什么不好——宋黎鹃,王绍培的继任者,供职于一家网络公司,2013年任后院读书会会长。
接任会长后,宋黎鹃一直在寻找后院读书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曾想过找几家理念相同的企业加入进来,让读书会的运行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又不愿意把“后院”做成某企业的文化俱乐部。“那样的话,读书会的格局也就变小了。”
“听说后院”微信语音分享会,一直都是宋黎鹃最喜欢的“后院”活动之一。最初,她在微信上建了个150人的会员群,规定每人都要定时分享图书,不然就得被“踢”出去,一时间搞得有些人很紧张,对他们来说,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动:因为很愿意在群里听别人讲述读书心得,但又囿于自己的不善言辞或表达有障碍,很怕去跟大家分享。但在逼迫下终于走出了与大家分享的第一步后,回过头来一看,能明显感觉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是最初的活动模式。后来,宋黎鹃建了个500余人的微信群,不再硬性规定每个人定期分享,而是让比较有水准的成员与大家分享,众人可以给其打赏——“后院”会出一个打赏的二维码,打赏的钱一部分给分享人,另一部分则留作工作人员补贴和读书会的发展基金。“效果很好。大家打赏踊跃,玩得都很嗨!”
如今,“听说后院”已经成为后院读书会坚持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阅读推广活动,被誉为互联网时代众筹式读书的创新之举,并获得深圳读书月颁发的第三批深圳阅读示范项目。
这两年,“后院”开始将阅读活动与城市公益更多地结合起来。今年2月28日,在一座立交桥下,后院读书会开辟了一面特殊的“爱心墙”——墙上挂着爱心人士捐赠的闲置衣服和图书,供有需要的人取走。“如果您需要衣服和书,可以拿走;如果您捐献衣服和书,请挂上墙。”一时间,“爱心墙”火爆了深圳人的微信朋友圈。
虽然,此后有媒体报道说,有人将淫秽书刊和碟片塞入“爱心墙”的“书柜”,还有报道说有人将“爱心墙”的书和衣服一卷而空,让“爱心墙”秒变“光头墙”……但宋黎鹃态度很坚决:只要“爱心墙”能帮到一个真正有需要的人,我们的行动就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会停止,并且,竭尽所能,推广、完善“爱心墙”,把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后院读书会五周年的时候,王绍培曾为“后院”写过一首会歌:
是如此辽阔的一片海蔚蓝了城市的天窗
是这样芳草萋萋的如梦令唤醒游子啊还乡……
岁月如书香满楼风起云涌大雁无尽的翅膀
后院读过字千行斗转星移汉唐华丽的辞章……
是的,对深圳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后院读书会让他们找到了一种可以满足内心高尚趣味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知道了阅读是没有边界的,阅读也是需要交流的。在这里,他们还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气质很像的人,让自己觉得在城市生活不再是很孤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功利务实、充满物质和欲望的喧嚣都市里,后院读书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植入了一片如大海般的蔚蓝;而这篇迷人的蔚蓝,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从容……
想起波普尔的一句话:通过知识获得解放——或许,这便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