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杭州铁路遗址公园为例

2016-06-01 12:23:54TangQiChenYi
住宅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塔遗产遗址

■ 唐 琦 Tang Qi 陈 易 Chen Yi

论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杭州铁路遗址公园为例

■ 唐 琦 Tang Qi 陈 易 Chen Yi

对铁路遗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铁路遗产特征,阐述了目前世界上铁路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相关案例。并以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和杭州白塔公园为例,探讨国内在铁路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实例,指出铁路遗产保护及发展的方向。

铁路遗产;保护和利用;江墅铁路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有效的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事业在不断地向高速化进军的同时,有一大批曾经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不可磨灭作用的铁路遗产却遭到了无法挽回的破坏、忽视或废弃,近乎于抹去了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一段记忆,使人类文化出现一段空白。正如曾经对待优秀的工业厂房和历史街区一样,为了眼前的商业利益,铁路遗产正在被不断地破坏,保护还是拆除这个话题又在铁路遗产的问题上重新开始。

1 铁路遗产的特征

铁路遗产属于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这个类别。

1.1 客观物质内涵

铁路遗产的客观物质内涵是包含了铁路工程所有的设施和设备。如铁路的轨道、路基、桥梁、隧道;铁路建筑,如铁路站场、站台;铁路小品,如挂钟、座椅;机械设施,如铁路机车、车辆;铁路信号设备,如信号机,原始的手灯、手旗、明火、声笛等;铁路信号标志,如预告标、站界标、警冲标、鸣笛标、作业标、减速地点标、机车停止位置标等;铁路发车表示器、调车表示器、道岔表示器等;蒸汽机车检修仓库,如水塔、车库、装盘以及燃料供给设施。事实上,铁路遗产是一部大规模的科学技术史,是某个特定时期人类最伟大最前沿的工业技术成果的物质载体[1]。

这些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内涵,决定了铁路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有些遗产如信号灯、站界标、手旗等可以用于博物馆收藏与展示。而有的遗产如铁路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等则需要在利用中寻求保护[2]。

1.2 线性空间属性和动态特征

不同于其他工业遗产,铁路遗产呈现出清晰的物理边界,同时具有强烈的动态特征。无论是仍在使用的,还是经过改造成为其他用途的铁路遗产都展现出线性和动态性这两个特点。这个层面的属性最符合文化线路的特征[3]。

这两大特征使得铁路遗产具有鲜明的自我特色,但同时也为当代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带来困难。随着城市的发展,位于城市建成区的铁轨阻断了城市在空间上的延续,并且影响了路面交通,因此铁路遗产的完整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1.3 文化属性

尽管铁路遗产具有非常明确的空间界线,但是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却远远超过了这条界限,突出体现在铁路遗产的文化属性上。

1.3.1 文化的交流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其沿线城镇空间发生演变,并由此带来铁路沿线上文化的交流和经济往来,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此外,当铁路穿越自然地貌时,铁路的修建既使得人们接近了自然,同时由于人类足迹的介入也带来了该地区新文化景观的创造。铁路遗产的这个特性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线路的特征。正如,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评价塞默灵铁路时提到:该铁路的修建把伟大的自然景色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铁路亦把人类的休闲和游憩活动融入了当地的自然山川中,从而形成了新的文化景观[4]。

1.3.2 更广泛的学科交叉

铁路遗产除了蒸汽机车外,还应包含铁路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社会组织工作、传统医学以及铁路发展史等内容。研究铁路遗产时,由于铁路的施工和运营具有广泛综合的特征,使得铁路遗产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这些都是铁路遗产在广义上的概念延伸。

1.3.3 各类专业技术的转移、转化与交流

这些技术包括土木工程技术、机械工程、运输技术、建筑设计手法,甚至医疗技术等各类技术在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转移和传播。同时,道路、运河等通道的修建工程技术转化到铁路工程上并得以运用。再者,工程师和技工在不同国度的工作使得技术得以交流,在铁路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不同国家分别引领不同时期最前沿的铁路技术的发展。

文化属性是铁路遗产寻求保护的立足点,同时也是铁路遗产再利用过程中诸多瓶颈的突破点,铁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课题应充分考量铁路遗产的文化属性,才能把铁路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工作做到位[5]。

2 铁路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方向

从保护措施来看,目前铁路遗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保护工作:一是纳入教育基地,如各种铁路博物馆中陈列的机车和车辆,以及各种铁路可移动设施和铁路工人用品等,此类博物馆有中国铁道博物馆、云南铁路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沈阳铁路博物馆、哈尔滨铁路博物馆等,但现代的铁路遗产保护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内涵;二是通过铁路旅游进行保护和开发,称为观光铁路、保留铁路、遗产铁路或旅游铁路(Heritage railway,Preserved railway or Tourist railroad),通常是蒸汽机车或原始铁道机车,也有一些柴油和电力牵引火车。如四川嘉阳小火车、台湾阿里山小火车、杭州江墅公园和白塔公园、美国高线公园等。

把铁路遗产作为文物收藏在博物馆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铁路遗产发展的需求。在更广泛的铁路遗产再利用实践中,人们开始寻求更为深入人心和更有教育意义的铁路遗产保护方法。如澳大利亚的“悉尼之心”规划。新南威尔士政府向全球集资一个"悉尼之心"的规划(the Heart of Sydney Plan),即从悉尼的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到伊夫利(Eveleigh)建一条3 000m的铁路长廊(rail corridor)。修建高层建筑,同时开发铁轨之间的空间。规划占地100万m2,同时带来上千个新的工作机会,铁路长廊将连通悉尼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有效地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悉尼规划部长Brad Hazzard认为,这个规划是让“全世界来敲响悉尼的大门,看看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地方是有着多么巨大的机会”,“是送给悉尼的一个全新的心脏,它展示了悉尼未来10年的工程技术水平和再开发的机遇”。如美国的高线公园,通过对废弃铁路的再利用,成功打造了一个线性公园,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升铁路遗产的保护质量。而国内在铁路遗产更新和利用方面,亦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都为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展示了铁路遗产保护的新前景。

3 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

江墅铁路是浙江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于1906年11月14日开工建设,线路沿当时杭州的老城墙外由南而北,因全线所经之路相对平坦,建造过程十分顺利,到1907年8月23日即告全线通车并开始客货运营,全长16.135km。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2008年杭州拱墅区政府建造了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图1)。

3.1 江墅铁路的历史

1906年11月14日,在汤寿潜等人的带领下,全长16.135km的江墅铁路开建,并于1907年8月23日完工。继而由杭州艮山向上海方向修筑形成杭枫段,在1909年7月竣工。与此同时,江苏方面也在1907年3月开工沪枫段,并在1909年8月完成江苏和浙江两段铁路的接轨。至此,下辖24个站,全长186.17km的沪杭铁路终于诞生。江墅铁路一共5个站:拱宸桥、艮山门、清泰门、南星桥、闸口站。

3.2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规划与设计

为重现这一历史碎片,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已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江墅铁路拱宸站遗址位于登云路南侧,金华路东侧,占地面积约0.67hm2。园内再现了钟楼、候车室、老火车头和部分铁轨等设施,钟楼高19.06m,候车室140 m2,火车头重125t,两条铁轨长45m,是杭州市唯一的铁路遗址公园,丰富了运河旅游的内涵(图2~7)。

图1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正门

图2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火车头

图3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铁轨

公园规模较小,却是周边社区居民社交和休闲的绝佳场所。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附近居住的老人和孩子,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和休憩(图8、9)。

4 杭州白塔公园

图4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火车机车

图5 江墅铁路遗址公园火车遗址复原

图6 钟楼

杭州白塔公园既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端点,也是江墅铁路南端起点站——闸口站所在地。公园内的核心景观——白塔,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闸口白塔、京杭运河龙山闸遗址、闸口铁路是白塔公园三大历史景观(图10~12)。

图7 拱宸站原址复原

图8 孩子们的乐园

图9 幼儿园小朋友在参观

图10 闸口站遗址复原

图11 白塔

图12 龙山闸遗址

白塔公园规划78.4hm2,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开放一期公园,约17 hm2。一期为铁路公园,由铁路为主题贯穿整个公园地块。包括园内蒸汽小火车、铁路自行车、铁路遗址复原等;附属建筑均由当年江墅铁路的库房改造而成,目前营业的为火车头餐馆、小型咖啡馆以及艺术画廊等。当年的闸口火车站堆场也得以保留和复原,标志建筑是门式起重机——龙门吊。利用玻璃及钢板改建并再现了龙门吊遗存的细部,其上设计有一观景平台,游客可登高眺望钱塘江及鸟瞰白塔公园全景。公园恢复了当年闸口站出发的铁轨线路,并有观光小火车可搭载游客体验,通过铁路雕塑和铁路可移动文物再现江墅铁路当年的盛况(图13~17)。

5 铁路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向制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近年来铁路遗产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铁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化趋势

图13 园内蒸汽火车

图14 江墅铁路铁轨复原

图15 铁路货运站台及仓库改造的小商业

图16 小火车内部

图17 龙门吊

以往铁路遗产的保护更多的是把铁路遗产中部分可移动文物陈列于铁路博物馆之中,是一种“馆藏式”的保护态度,是把铁路遗产当成一种“过去”的史料珍藏起来以供观赏,没有把铁路遗产看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整体之物,是可以通过设计和规划得到发展的人类技术成果。当然,铁路博物馆作为铁路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系统性地、直观地向人们展示铁路遗产的历史和技术成就。除了铁路博物馆之外,铁路遗产的保护工作近年来更是呈现出一种寻求整体性、最大化的保护途径,即把铁路全部或者可以代表全部的某些局部进行复原,甚至原址保存下来,通过这种实物空间重现,提高人的参与性,增强体验感,使得铁路遗产不仅仅具有“被观”的功能,还具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等全身心的身临其境,从而增强了铁路遗产的教育功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铁路遗产的重视,从而达到整体性保护铁路遗产的目的。

5.2 铁路遗产保护工作的综合化趋势

综合化趋势体现在专业的综合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综合性、线路遗产自身的综合性特征这3个方面。

5.2.1 专业的综合性

修建铁路的过程是一个多专业综合的过程,铁路历史越久远这个特征就越鲜明。早期的铁路修建,往往集结了桥梁、隧道、机械、运输、医疗、药物、河运等等很多专业的技师共同工作。与其他工业遗址或交通系统相重叠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铁路、运河和道路的线路实质上也经常连在一起。铁路修建频繁地遇到运河,不同模式的技术转换不断地发生,尤其是在施工期间。例如英语中的“Navvy”这个词翻译为“劳力”,指的是(工地等的)无技术的工人。它来自于“navigator”(航海员)。可以看到不同行业间在早期的相互渗透,而铁路最早就是受益于其他工业的进步,而其他工业的技术也能够通过机械和铁路机车的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外,还包括医疗卫生以及艺术领域。例如杭州白塔公园就是一个活例,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端点,也是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的端点(图18)。

5.2.2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综合性

铁路遗产除了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以外,更多的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同样,也是历史越久的铁路非物质遗产内涵意义越深远。如滇缅铁路如果不是抗战就不会有这条铁路,而中东铁路如果不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就不会在中国领土上修建这条铁路。因此,历史铁路都是有“故事”的铁路,这些“故事”以及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外族侵略的精神,都构成了铁路遗产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内涵。

5.2.3 线路遗产自身的综合性

图18 白塔公园内大运河遗产区界桩

铁路遗产也体现了作为线性文化遗产自身的综合性特征。铁路遗产具有线性空间的特质,作为遗产保护,应该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可以展示其价值的整体特征。构成线性空间特质的铁路遗产要素不一定要在物质实体上真实相连,但是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这些证据和因素能体现铁路线路的整体意义和价值,确保它的特征及历史进程的意义。例如,从江墅铁路遗址公园也就是“拱宸站”到白塔公园即“闸口站”,相隔15km左右,虽然它们之间的铁路以及站房建筑都没有得到保存,但是并没有影响江墅铁路遗址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表达。

5.3 铁路遗产保护工作的延续性趋势

铁路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除了铁路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的发展变化之外,更多的是一条铁路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本身也是在不断延续的。例如白塔公园,目前只呈现出规划的20%,剩下的都还在修复和修筑中(图19)。园内蒸汽小火车的体验时间不到10min,但随着白塔公园逐步全面开放,这种铁路遗址的体验会得到延长。而随着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等高科技的发展,未来对于江墅铁路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一定能得到更多、更身临其境的展示和体验。

6 结语

图19 白塔公园内二期工地

铁路遗产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类型,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因此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呈现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更多的铁路遗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被拆除或损毁也是屡见不鲜。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重要的工业文明代表——铁路遗产应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更多的研究。

[1]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24-30.

[2]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官网.http://ticcih. org/about/directory/.

[3]国际古迹理事会(ICOMOS)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ultural Routes,CIIC)官网.http://www.icomos-ciic.org.

[4]王云霞.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J].理论月刊,2010(11):5-9.

[5]Anthony Coulls. Railways As World Heritage Sites[C]// 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I.Paris, 1999:1-33.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ilway Heritage --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Railway Heritage Park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railway heritage.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 the paper states several ways to protect and reuse the Railway Heritage in the world and the related cases. Setting HangzhouJiangshu Railway Heritage Park and Hangzhou White Tower Park as an examp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examples of domestic railway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of railway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railway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Jiangshu Railway

2016-04-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5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2682015CX098)。

唐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讲师;陈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白塔遗产遗址
丰州白塔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8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44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