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燕
摘 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求知兴趣。语文教师的天职首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学、主动学,让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一定不会好。本文就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以下看法。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239-01
一、教师自身过硬的素质能较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人格高尚,知识渊博,技艺高超,就会让学生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并被其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被他渊博的学识所折服,为他精湛的教学技巧所吸引,学生自然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进而使你成为学生崇拜和房间模仿的偶像。所以,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语文教师时刻为自己“充电”,增强自己的吸引力。目前我校开展了“书香浸润”工程,充分利用早读与午诵的时间,将《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中华成语千字文》《大学》《论语》及优秀诗文带给孩子们,但如果一味让其朗读、背诵,孩子们会厌恶这种朗读,所以老师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下足气力解其意、挖掘诗文背后的故事,利用课件,生动有趣地将难易理解的诗文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学生又易理解,又易背诵。
二、利用媒体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理解是一种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僅仅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文字进行想象,有时是较为困难的。对于想象力缺乏的学生,尤其如此。如果教师将静止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投影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通过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笔者制作了活动投影片:一个人先上船,然后仰卧小船之中,内洞的人拉绳子,小船过了孔隙到内洞。这样,学生对进内洞过程一目了然,再读、背诵这段课文时便轻松理解,读背自如。再如教学《称象》时,教师制作了四幅CAI动画,学生通过看四幅动画,基本上理解了称象的四个步骤,然后教师再演示动画,学生先小组讨论讲述称象过程,再指名一个学生用一段话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三、情感的渲染,事半功倍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投入了情感的记忆才能成为永久的记忆,人的认识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小学生的情感都是一触即发的,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调控好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中要饱含真情,充满爱心,用温暖的情怀去融化他们,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学生们如果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情感被动摇,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以点拨、激励、唤醒。使他们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都要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待特殊生,更要以博爱宽厚之心理解他们,原谅他们,关心他们。只有用真诚友爱去感化他们,方可净化其心灵,规范其道德,陶冶其情操,方可使他们的心扉为你敞开。任何用命令强迫手段使其服从自己的做法都是心腹之患。所以,语文教师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学生,亲近关心学生,做到以情激趣,寓教于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最佳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四、讲究课堂艺术,选好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择最佳的教学突破口,是教者致力于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最佳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中学生重要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根据经验和实践证明,认知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派生出来。学生这种心理倾向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认知内驱力。教者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因为“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求知兴趣和能力。”选择最佳教学突破口,就是从激发学生心理倾向出发,以巧妙的角度、切入的新异,呈现出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老师执教《赵州桥》时,抓住“赵州桥两端大孔与小孔的关系”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看挂图说明桥两端大孔与小孔的关系,再对照课文,找出差异,从而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按照顺序,用语准确等要点并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在这里,钱梦龙老师教学突破口的成功选择,激起了学生旺盛的求知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