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6-05-31 02:59:23何翠竹刘素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

梁 欣,何翠竹,苏 斐,刘素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护理研究

随访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梁欣,何翠竹,苏斐,刘素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心绞痛症状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随访护理,比较2组出院后生存质量情况、服药依从性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各项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服药依从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访护理指导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出院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护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据报道,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89%,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处理冠状动脉管腔的严重狭窄和闭塞,且介入治疗的时间越早,患者的受益越多,预后越好。近年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护理内涵和形式也在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其中随访护理可以及时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和困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2012年8月—2013年5月,笔者将随访护理应用于冠心病PCI后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PCI手术的适应证[2],梗死后用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及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相似。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压低于90/60 mmHg(1 mmHg=0.133 kPa),有精神疾病、语言和认知障碍者。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9~72(60.1±7.6)岁;小学10例,初中24例,高中及以上16例;伴高血压12例,糖尿病16例。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9~71(60.5±7.3)岁;小学11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4例;伴高血压13例,糖尿病15例。2组性别、年龄、学历、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首先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宜辛辣、刺激和油炸的食物,以七八成饱为宜;其次培养患者乐观、积极的心态,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和宣教,嘱咐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等措施;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简单的自我急救方法。

1.2.2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同样的入院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出院后按照随访护理计划给予相应护理干预。随访小组由心内科的2名副主任医师和3名主管护师组成,主管护师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档案登记,留档相关的就诊情况等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症状、规范化用药及特殊医嘱执行情况、心功能情况、相关指标、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意见及建议等。在患者出院1个月内,有主管护师每周电话随访1次,第2个月随访时间为半个月1次,随后为每月电话随访1次,定期提醒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进行定期复诊。在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护士根据患者的服药情况、心脏事件和复诊的检查指标情况、主观感受、饮食、运动、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短信或微信平台不定期地向患者和家庭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小贴士,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时,应及时就诊复查或电话咨询,全面掌握并记录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各项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需求来制定随访护理内容,制定个体的随访护理计划。在第1,3,6个月来院复查时接受护士面谈及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①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3]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医疗情况、运动耐量、工作状况、病情6项共计24 个问题。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护士根据患者的答案进行量化评分。②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4]评估2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ESCA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③根据服药依从性量表[5]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按时按量服药、在提醒下按时按量服药、拒绝服药,依从率=(完全按时按量服药的例数+部分按时按量服药的例数)/总例数×100%,依从率越高,说明患者遵医行为越好。④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内容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程度5个维度。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CCQQ评分比较出院后6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工作状况、医疗情况、运动耐量、病情评分均显著高于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

注:①与出院时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ESCA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

注:①与出院时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出院后6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出院后6个月服药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SAQ评分比较2组出院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SAQ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出院时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已经成为了患者家庭和社会要面对的严重问题。PCI能够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但由于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存在,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还会引起血栓的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6]。心肌血运重建后必须伴随充分的二级预防[7],包括优化的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和不断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故出院后给予相应的护理非常重要。

随访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短信提醒、微信平台和定期复诊等方式,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和督促,可详细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同时给患者普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疑问,积极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指导其合理的饮食及活动,改变患者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让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能够定期复诊。同时鼓励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到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参与治疗和主动康复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此外,定期回访服务能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提高其生活质量[8]。

本研究结果提示,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各项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服药依从率、生存质量测量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可减少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随着延续性随访护理工作的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会越来越受到患者家庭的配合和支持,这将是未来护理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多样化的护理服务也会在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同文,万有栋,刘子琪,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158-163

[2]Cheng M,Cheng SL,Zhang Q,et al.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ed by chronotherapeutic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of old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J]. J Clin Nurs,2014,23(15/16):2247-2255

[3]刘江生,马深明,刘文娴,等.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初步应用体会[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4):309-312

[4]付萍,徐慧春,林喜爱,等. 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6(1):5-7

[5]宁传艺. 吸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吸烟者矛盾”现象的探讨[D].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 2011

[6]胡铭,刘玉玲,张艳侠. 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62

[7]全其广,胡大一,王锦文,等. 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长期治疗状况调查[J]. 中国医药导刊,2007,9(3):194-196

[8]阿尔帕提·买买提,杨晓萍,彭鹏. 国内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 2014,24(10):60-66

[收稿日期]2015-10-3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7-078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7.034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130472)

[通信作者]刘素云,E-mail:SXF67@sohu.com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气道肿瘤所致气管狭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4:5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