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雪松,余芾成,赵 涛,胡利霞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涂雪松,余芾成,赵涛,胡利霞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心排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参考。
[关键词]三七通舒胶囊;马来酸桂哌齐特;后循环缺血;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颈动脉短期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由于后循环主要供血部位为脑干、丘脑、部分颞叶、小脑、枕叶及上段脊髓,故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高,预后差[1]。相关研究表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2],而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亦安全有效[3]。本实验发挥中医特色,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其临床疗效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制定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4],经颅脑MRI和/或CT证实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未见出血或梗死,患者均知情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②合并癌症类恶病质的患者;③严重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对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⑤依从性差的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40~70(54.65±4.74)岁;伴高血压15例,伴糖尿病12例,伴高血脂症17例,伴颈动脉斑块形成29例。观察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0~69(55.06±4.69)岁;伴高血压16例,伴糖尿病10例,伴高血脂症18例,伴颈动脉斑块形成30例。2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片/盒)每次100 mg,每天1次,睡前口服。高血压者予施慧达(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91083,规格2.5 mg/片)1片/次,每天早上口服;糖尿病者予口服降糖或胰岛素,控制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高血脂症者予阿托伐他汀钙片(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国药准字J20120050,规格10 mg/片)1片/次,每天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04,规格320 mg/支)32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七通舒胶囊(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20030109,规格200mg/粒)1粒/次,每天3次,连续治疗7 d。
1.3观察项目观察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流动力学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的变化。血液流变学采用贝克曼库尔顿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静脉采血;血流动力学采用荷兰FMS公司生产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进行检测。
1.4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眩晕以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 活动时无眩晕发作, 可正常生活。有效:静止时眩晕症状减轻或消失, 活动时仍可诱发轻度眩晕发作。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较入院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研究组心排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约占20%[4]。目前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栓塞,可能与性别、年龄、遗传、家族史及个人史等有关。在急性期,适合溶栓者则采取静脉或动脉溶栓;不适宜溶栓且无禁忌证者均予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控制其他相关基础疾病,其预后根据缺血部位不同而差异较大。对于非急性期者一般采用单抗或双抗血小板进行预防治疗,能有效防止缺血再发作。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止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内,舒张血管平滑肌,使心、脑、外周等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管阻力、缓解其痉挛、增加其血供。同时,本药通过抑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从而增加环磷酸腺苷的数量,降低氧耗,增加脑组织代谢[6],故能有效改善后循环血供,增加后循环血流量。
在传统中医学中,后循环缺血属“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灵枢》中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即上虚则眩,与西医学中TIA相似。而“中风”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中经、中脏,患者多表现为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临床症状,与西医学中脑梗死或脑栓塞相似。中医学发展至今,认为其病因不外虚实两端,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的原则,故在后循环缺血急性发作时,应以活血化瘀为治则。三七通舒胶囊,其主要成分来源为三七。三七为伤科要药,味苦,性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产生止血和活血的双重作用[7],同时还能促进血液的生成、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脑组织等功效[8-10]。故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使患者血液“浓、黏、凝、聚”的程度得到改善,有利于血液的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均低于对照组,而心排血量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气血相对冲和,有利于气行血、摄血而发挥调血的作用;有利于血生气、载气,从而增加血流量,濡养脑组织。不过,本研究研究组仍有6例患者无效,可能是三七通舒胶囊的有效成分较单一,不完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因而不能适用于广大患者;或者因为患者自身疾病原因所致,值得继续探讨。
后循环缺血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杨东晓等[11]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大多存在异常;同时,温世斌等[12]指出血流动力学与脑梗死预后存在相关性。特别是当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发作时,机体可能产生应激反应,增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并释放入血液,最终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增强,引起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发生明显变化[13]。血液流变学中纤维蛋白原,为一种能够溶解于水中的蛋白质,促进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从而促进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凝固成血块;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临床多见于败血症、急性感染、月经期、妊娠期等,促进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防止出血,但亦容易影响血液运行而发为血瘀。血浆黏度及血液黏度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其血浆黏度主要成分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脂蛋白的浓度。红细胞压积主要与红细胞相关;若红细胞压积增加,临床多见于体循环脱水等血液浓缩或红细胞增多症。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可反应血液的浓、黏、凝、聚的程度[14]。同时,当患者脑缺血时血流动力学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心排血量等[15]。黄微等[16]研究显示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率变异率低,故可推测心率低者其变异率高,椎动脉供血相对充足。平均动脉压能反映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若平均动脉压超过一定范围,无论是低还是高,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7]。而体循环阻力与心排血量,对心脏供血具有直接影响,心排血量高者、体循环阻力低者机体供血相对充足。本研究中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研究组,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综上所述,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在理论上可以降低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姜伟,赵晓峰,孟智宏. 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2013,8(6):496-500
[2]任今鹏,孙晓江,赵玉武.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 中华老年学杂志,2011,31(7):150-151
[3]周东,洪震,王拥.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92-2696
[4]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5]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10
[6]张素华,高彦荣.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脑脉泰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2015(3):136-138
[7]居乃香,孙静. 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4,11(11):90-91
[8]高瑞兰,徐卫红,林筱洁,等. 三七皂苷对造血细胞GATA-1和GATA-2 转录调控蛋白的诱导作用[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5):281
[9]姚小晧,李学军. 三七中人参三醇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71-373
[10] 李韬,曲德英,雷菠,等. 三七粉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06,19(1):17-19
[11] 杨东晓,杨春晓,姒惠. 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75-76
[12] 温世斌,夏金花,彭德强,等. 大面积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与卒中预后的观察[J]. 临床荟萃,2013,28(2):164-171
[13] 秦正良.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2):140-143
[14] 高慧娟,黄永勤,王宏伟,等.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48-51
[15] 张建斌,张丽玲,王素芳,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6):664-665
[16] 黄微,贾帆,李佩云,等. 椎动脉供血不足与心率变异56例临床分析[J]. 中医药学刊,2008,10(3):369-370
[17] 付海龙,孙强,吕晓红. 高血压史及平均动脉压与进展性卒中相关性的单因素分层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43-445
[收稿日期]2015-03-17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7-0774-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7.031
[通信作者]余芾成,E-mail:27646495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