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新课标,探新模式

2016-05-30 14:50孙盛
考试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段自学古诗

孙盛

一、目前古诗教学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模式大都在跳着“老四部曲”:第一,介绍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自从《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它对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都作了许多新的修订,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对小学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作了一些改革尝试。

二、对古诗教学基本模式几点探索

(一)课前自学——引导学生解背景,知诗人。

在传统古诗教学模式中,古诗的创作背景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有重要作用。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信息化时代,学生借助网络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变得更加容易。《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课前对古诗背景的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上,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文史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诗人于谦创作的《石灰吟》这首诗,课前让学生自学了解诗人,搜集古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学生在教师没教古诗前,就已经通过自学了解到于谦16岁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人生志向,他们把自己和16岁的于谦对比,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以至于有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就流露出对于谦的无比钦佩之情。

当然,教师在学生汇报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可以收集学情信息,寻找教学起点,这也是“课前自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课中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明诗意。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意思。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然后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中,大胆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疑问。

其次要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准备。

笔者教《石灰吟》一诗时,在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就先分小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的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再通过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最后教师依据学情,通过《七律·长征》中的“只等闲”作知识迁移,理解诗句中的“若等闲”,通过“改变人称”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并进行适当提升。这样,教师的教,就教在了“学生不会”处,既少而精,又印象深。

(三)以读带想,以想促读——帮助学生悟诗情。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指出: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基于这三个学段的要求,我们发现,三个学段都强调了“诵读”和“展开想象”,的确,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有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通过范读、点读、诵读,评价使学生能读出诗的语调、韵律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入情入境地、有感情地诵读,就是学生感悟诗情的外在表达。

(四)重积累,巧运用——丰富学生文化积淀。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在低段教学中,但在学完古诗,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教学中可通过改写“文包诗”的形式,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境。总之,通过这些语言实践过程,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运用古诗,丰富积累,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

其实,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是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阅读上,有意识地加大学生学习古诗的量。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补充介绍同一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或者是不同诗人的一类作品,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可以接触到大量古诗,了解到更多优秀诗作。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教学结构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这四点尝试,是笔者在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中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古诗教学的一种探索,我坚信在《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的改革,一定会有效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段自学古诗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