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
摘 要: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小说,但是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艾米丽·勃朗特更赋予了男女主人公双重的性格,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爱情作品,讲述了凯瑟琳小姐一直在林顿的富裕、虚荣和西斯克利夫给她的真实感受与快乐中徘徊;西斯克利夫经历了歧视、压抑和爱情的背叛后,用极端的方式复仇,在爱与恨中徘徊。本文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 凯瑟琳 西斯克利夫 人物性格 双重性
1.引言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它凝结了作者的全部心血和才华。它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社会生活的畸形画面,整个故事的情节是通过四个阶段展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西斯克利夫这一弃儿,被老欧肖收养,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西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特殊的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描述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无知背叛了西斯克利夫,成为画眉山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运用大量笔墨描述西斯克利夫在绝望中,把满腔的仇恨化为复仇雪耻的计谋与行动。最后阶段,小说以西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告终。凯瑟琳的背叛及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大的转折点,她使西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限的恨,小说中两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凯瑟琳和西斯克利夫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2.凯瑟琳性格的双重性
凯瑟琳——《呼啸山庄》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不管她的性格多复杂,多难以琢磨,单纯善良都是她性格中最本质最原始的一面。当西斯克利夫被辛德雷关起来后,凯瑟琳食不下咽,“脸蛋涨得通红,泪水从上面滚滚而下”。凯瑟琳自由奔放,激情十足,尽管是庄园小姐,却把宗教礼仪抛到一边,拒绝像上流社会的女士一样生活。同龄的女孩子们都在玩布娃娃,凯瑟琳却以骑马为乐。凯瑟琳桀骜不驯,她时时反抗父亲,不愿做他所希望的“乖孩子”,父亲死后,凯瑟琳继续向她的哥哥挑战。但凯瑟琳不完全是个反面角色,她有进步的意义,她认为男女平等,不愿意听命于男人。
在画眉山庄,凯瑟琳被资产阶级的文明与上流社会的生活深深地吸引住,她的价值观在这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见识了那般始终如一的礼仪后,对粗鲁的行为也产生了羞耻感”。于是凯瑟琳只有扭曲自己的性格,在外人面前扮成举止高雅的淑女,在呼啸山庄才露出本性。久而久之,这种“变脸”的行为使她形成了双重人格。
西斯克利夫可以被看做是凯瑟琳外化了的自我,他代表着凯瑟琳那汹涌澎湃、不可遏止的原始野蛮的自我,林顿则象征着凯瑟琳温文尔雅的超我。与其说凯瑟琳是在两个男人——西斯克利夫与林顿之间选择,不如说她是在自我与超我中彷徨。
在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她对耐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林顿英俊、富有,我会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在凯瑟琳的梦境里,林顿总是与天堂的舒适与安逸联系在一起。凯瑟琳选择林顿作为结婚伴侣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文化超我,以便获得社会权利与经济地位。“……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可见在她的心里,凯瑟琳拥有与她哥哥(辛德雷)一样的贵族优越感,想嫁给体面而富有的绅士,过浪漫的生活,她还为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到骄傲。作为林顿夫人,她从未尽到妻子的职责,给家庭带来安宁、和谐、幸福。但是她最深爱的人,西斯克利夫的荣归,让她发觉对丈夫的爱是如此浅薄,只是因为林顿的富有使她成为邻里最富有的女人。凯瑟琳曾说:“我多么爱他(西斯克利夫),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她对西斯克利夫的爱如岩石,亘古不变。凯瑟琳是从灵魂深处爱着西斯克利夫的,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凯瑟琳说过的“假如我和西斯克利夫结婚,我们会成为乞丐吗”这句话,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双重性。
三年后,西斯克利夫的荣归使凯瑟琳欣喜若狂。当她回到呼啸山庄,一方面她到处寻找西斯克利夫,还飞奔过去拥抱他,亲吻他的脸颊,另一方面她害怕西斯克利夫的脏手弄脏她的裙子。然而她与西斯克利夫之间的情爱是她丈夫所不能容忍的,林顿坚持要凯瑟琳做出选择。她一直到死都没有在西斯克利夫与林顿之间做出选择,也不愿意,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其不同层面的爱情。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那充满矛盾冲突、备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她那性格自我分裂的深重的悲剧生涯。这就是凯瑟琳的悲剧,具有使人潸然泪下的悲剧魅力,展示出小说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无论凯瑟琳试着多努力地沉浸在丈夫带给她的幸福之中,她的内心世界始终都是孤独的,林顿不可能到达她内心的灵魂深处,他们不属于同一世界,只有西斯克利夫才是她的同一体。所以当西斯克利夫再次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时,她如此高兴,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沉浸于只属于他们的世界里。在凯瑟琳最后发狂之际,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的妻子”、“一个从原来的世界被放逐出来的人”,画眉山庄或天堂并不是她灵魂想要的归宿。“只有你西斯克利夫跟我在一起,我才会安息……否则我永远也不会”。
3.西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
艾米丽·勃朗特笔下的西斯克利夫性格倔强,沉默寡言,固执刚强,粗鲁残暴,脾气古怪,手段残忍,是一个恶魔似的人物。他那鲜明强悍的爱憎意识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更深深吸引读者,也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复杂的人物之一。
西斯克利夫,这个叛逆的孤儿闯入呼啸山庄后,那里的生活再也不能平静。他和呼啸山庄仿佛是格格不入的两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不能将他融入生活,对凯瑟琳以外的呼啸山庄的人来说,西斯克利夫是一个外来者,只有凯瑟琳爱他,因为他们两人天性相同:疯狂又任性。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尽了人生的残酷,也使他认识到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因此他选择反抗、报复。他说林顿是“田庄的窝囊废”,贬低了林顿对凯瑟琳的爱。在听到凯瑟琳向耐莉坦白心声的部分对话时,他离家出走,其目的是超过林顿。但当他三年后回来时,凯瑟琳已经结婚,于是他为失去的爱而向林顿、辛德雷复仇。“两颊灰黄,一半被黑胡子遮住,两道眉毛低压,两眼深陷而且颇为特别”。伊莎贝拉被他吸引住了,西斯克利夫诱骗伊莎贝拉,但是婚后她看到的西斯克利夫跟她想象中的不一样。后来,当她从他身边跑开时,她把他叫做“怪物”,耐莉反驳道:“嘘,别说了!他是个人啊……你要宽容一点啊,比他坏的人还有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复仇时采取的仍然是别人的价值尺度:身世、财富和社会地位。他的目标就是得到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使他的敌人堕落。最终他拥有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并使哈里顿(西斯克利夫的儿子)堕落,他对待哈里顿就像当年辛德雷对待他一样。他反抗欧肖和林顿家族的武器正是金钱和包办婚姻。当辛德雷死去,他把无辜的小哈里顿放到桌子上,带着少有的兴致嚷道:“哦,我的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要是让同样的狂风来扭刮这棵树,它会不会跟另一株一样长得弯弯曲曲。”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斯克利夫比他的敌人更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这时他已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恶魔。
西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所具有的强烈的爱与恨之中。对他来说,凯瑟琳比他自己还重要。他说:“凯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忘了我自己。”当西斯克利夫得知凯瑟琳死去的消息,他“把头朝向那多疤的树干撞,抬起眼睛,吼叫着,不像一个人,却像一头野兽被刀和矛刺得快要死了”;他对耐莉说:“因为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跟她联系在一起呢?还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布满在夜晚的空中。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够看到她,我完全是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整个世界都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却失去了她。”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最后带着微笑死去。正是这种爱使他具有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至于说到反省我做过的不公平的事,我要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不公正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反省的。”由此可见,西斯克利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和双重的,在他的性格中既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又体现了美与丑的转化。
4.结语
艾米丽·勃朗特创作《呼啸山庄》时,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出它内在的缺陷,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现实复杂残酷。艾米丽·勃朗特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现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精神压迫和矛盾冲突,创造了一幅难以置信的完全被扭曲了的笼罩着恐惧不安和绝望的现实图景。她认为,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完全出于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和合理的,而社会的错误恰恰在于抑制人的渴望,从而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必然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西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双重性格的形成完全是当时那个社会无情摧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艾米丽·勃朗特,著.张天华,编译.呼啸山庄[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