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管理

2016-05-30 11:01赖卫红
卷宗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观念新课程

赖卫红

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不断贯彻落实,一些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那么,我们的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就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管理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管理经验,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领域里常讲常新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南,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时,我们发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新课程是尖子生的课程,中下生难以接受;新课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可以放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淡化考试,甚至不要考试;素质教育就是加强活动类课程,而没有意识到要着眼于课堂,着眼于在学科课中贯穿和渗透素质教育。更有甚者,把新课程教学与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必要的考试检测、合理的学生课业量等对立起来,以为新课程就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求等等。孰不知,新课程改革不但没有降低质量要求,而是提出更全面、更科学、更高的质量目标要求。由于存在错误的认识,致使新课程的落实名存实亡,说一套,做一套,尤其是课堂教学还是基本上以 “填鸭式”的灌输教学为主。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钻研新课标,研读课标解读后,向教师们提出了必须树立五大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①要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确立教学能动观:②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学自主观;③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确立教学民主观;④要承认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确立教学个性观;⑤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立教学创新观。

2 重视质量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量化管理曾一度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量化管理的弊端越发明显。有些问题不该量化的也量化了,不能量化的硬要量化,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管理,必须由原来的以量化管理为主变为以质量管理为主,呼唤有质优质的管理。如变重备课改作业量的检查为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检查和教学质量的抽查,学校行政人员加强随时进课堂听课,随时检查教师教材的批注等工作。我们的质量管理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新课改表明,现在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地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和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在每个年部分设了语文、数学和英语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定期安排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教师们就是在研讨集备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民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也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学”的管理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3 呼唤学习型管理

由于受务实管理思想的影响,致使一些学校忽视对教职工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的管理,认为教学思想和理论学习是务虚工作,可要可不要,常常出现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呼唤学习型管理,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常规中补充强调了关于理论学习的常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政治理论或教育科学理论或其它科学理论的学习;二是要求每月由一位学校行政或骨干教师开设一次理论学习方面的讲座;三是要求每位教师订一份教育报刊,尽量不雷同,教师间经常进行学习交流,并做好适当的读书笔记或资料剪贴等方面的学习积累;四是每学期举行一次研究课(或是示范课)的教研活动,以充分展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研新成果、新水平。五是每学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基本功比拼,促使教师们练就本领,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

4 引进开放式管理

随着改革观念的深入,大学校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以往那种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因为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社会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说,课程不再仅仅是教育圈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引进开放式的管理,为此,我们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的开放性。如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还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我们也邀请教研员参与教学管理,深人课堂检查指导。总之,学校是以灵活的、动态的、开放的管理模式不断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其目的就是要让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形成一个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教育共同体,形成“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育情境。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门应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漫漫其不多远,让我们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教育课改明天的辉煌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观念新课程
维生素的新观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