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进行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教师开始把现代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现代网络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活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有人玩游戏、有人购物,也有人交友,而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则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信息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教育革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学习的“活水”自然是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教师可以把《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作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导入时,教师可调低音乐的音调,使音乐成为朗读的背景配乐。再如教学《拿来主义》时,教师可先以“有没有必要过情人节”这一话题请学生发表看法,再播放一段有关“中国人有没有必要过2月14日情人节”的街头访问视频,引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话题,再过渡到课文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对新兴话题很感兴趣,课堂讨论也很积极。他们不仅不觉得鲁迅的文章难以理解,而且还会积极讨论社会现象,甚至产生争论,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代网络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又快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词汇和段落,还要寓情于教、寓理于教,机械地讲解只会使浓郁的人文气息变得越来越淡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日益凸显。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首先为课文配了一段比较忧郁、低沉的音乐,并请几位学生和笔者一起分段朗诵。随着笔者和学生的朗诵,全班学生都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欢喜、一起悲伤、一起惆怅,然后笔者抓住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这两个画面的不同特点,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了袅娜的荷花和朦胧的月色,使学生在欣赏如画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心绪的变化,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然而,课本和教辅书中的资料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足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都觉得鲁迅的文章看不懂,认为鲁迅的语言很晦涩,这是因为学生不熟悉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再如教学先秦诸子散文时,笔者会逐一介绍这些文学大家的生平,以及有关人物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挖掘文章思想内涵的同时,看到这些人物身上耀眼的光芒。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人物的故事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当语文课堂进入尾声时,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展示授课的要点;用适宜的图片资料唤醒学生大脑深处的某些相关知识;用音乐、视频(短小)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伴着音乐的朗诵结束整堂课。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总结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一个“结”字。
但是,现代网络技术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主体,所以教师绝不能滥用,更不能喧宾夺主。如教师不能以画面替代文字,不能以感官刺激替代学生的思考。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蔡惠忠.语文课堂教学活力摭谈[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丁薇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