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几时休

2016-05-30 16:30颜忠利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负面效应

颜忠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寒风吹彻》一文的评析,指出该文选取的几个人物的苦难生活经历是不够典型的,且文章所渲染的氛围,流露的情感是低沉抑郁的,学生读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提出不宜作为教材使用。

【关键词】不够典型;负面效应;不宜使用

拜读《寒风吹彻》一文,阅后顿觉寒彻心扉。作品描写了“我”在一个下雪寒冬的夜晚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的片断。即:一次寒夜自己去沙漠深处捡柴火为此弄残了一条腿的经历、一个冻死的陌生人,在冬天死去的亲人和年迈的艰难地抵御着冬天寒冷的母亲。这些就是作品展示的主要内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作者“刘亮程先生是我们这个感觉钝化的时代里一个独特而敏锐的‘生存的体验者的思考者”,“《寒风吹彻》是刘亮程作为自觉生命对时间的体验和思考,他表达的是生命力图抗拒来自时间流程的寒冷,却终于无力抗拒的沉痛和悲哀。”又说,这是作者“借助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平静地表达着悲悯情怀,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仿佛真是一曲生命的悲歌。我以为这仅仅是一些行家对作品的某一角度欣赏后的感受罢了。

然而,作品的主题思想从文章所展示的内容去分析,我以为作者通过对悲凉环境的渲染,对几个人物悲惨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意在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当时社会的罪恶。并让读者能从中领悟到造成这种苦难生活或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诱发人们去痛恨当时社会制度,诅咒当时社会的统治者。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如是,我不得而知。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难道没有这一味吗?

人们常说,磨难是所大学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难或生活中的种种磨难,这是由每个人的立场、观点、情感决定的。有人面对自己的磨难或苦难痛苦不已,怨恨填膺,有人面对自己的磨难或苦难则仰天放歌,视为荣耀。我以为刘亮程先生的立场、观点、情感显然属于前者。不是吗?因为刘亮程先生在《寒风吹彻》一文中面对自己曾经的苦难,流露出来的情感是悲天悯人的,令人读罢可能为之洒一掬悲伤同情之泪。诚然,苦难的生活是令人悲哀的。人们都想千方百计躲避苦难围绕在自己身边,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也罢,有些苦难我们是必须要经历的。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可以推想,作者刘亮程先生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苦难可能就是新中国凤凰涅盤时的事。然而,作者刘亮程先生面对曾经的困难或磨难.他的感受则与之相反,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袒露出来的情感。是低沉灰暗,压抑不堪的,读罢其全文令人瑟瑟发抖,大有想作出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个世界之举。这应该是这篇作品的负面效果。作品所写的时代背景抑或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那么,从中作者刘亮程先生是否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的建设,它带给了中国老百姓的苦难如严冬的风雪苦难无边,难以忍受。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已昭然若揭,其立场、观点、情感完全与党的人民群众是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或是患上了灰色的短视症,抑或是历史原理的白痴者,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诚然,刘亮程先生的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生活或及周围百姓的生活是凄苦的,的确令人悲悯,但从文章中所记述的关于他因在严冬的深夜去沙漠深处去捡柴火而残了一个腿的事。也的确令人洒一掬伤心之泪。然而掩卷一想,他家里不是有父亲吗?文本中也未交代父亲的身体有什么不适或有残疾,那他的父亲为什么自己不去或相伴而去?试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断然不会让一个时值少年的儿子,一个人在深夜且路途又那么遥远的沙漠深处去捡柴火或作什么事的。一般而言,要么父子俩一起而去,要么为父一个独去。让年少的儿子一个人在如此情况下去行事是绝对于心不安不忍的。即使如此之父有之,那也罕之又罕。作者刘亮程先生这不是在出其家父的丑吗?因为古今中外数亿万计的父亲中,不负责任的,抑或懒惰的父亲的确时有存在。那么,刘亮程先生家庭的苦难抑或有社会原因,抑或难道不使人觉得其父亲会不存原因吗?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他家庭的苦难是不够典型的,由此而言,其作品的思想意蕴是苍白肤浅的。

更让读者难心忍受的是作品自始至终见不到有一点光亮,几许暖意。尤其在作品的结尾处,文章还继续写道“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我想作者如此感受,莫不是作者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悲情所致。因而,我觉得作者的世界观或文艺思想是唯心的。难道新中国建立后那么多年来,人们还一直仍然“被寒风吹彻”着吗?又难道没有得到过几丝温暖或些许阳光吗?这莫不是作者的世界观或文艺思想是唯心所致的,所以作品中露流出来的情感及反映的内容会如此低沉灰暗。究其根源。他的文艺观仿佛就是日本的厨川白村所言的那样,认为文艺是生命力被压抑的苦闷象征。不然的话,对生活的认识,尤其对未来生活的认识是不会如此的。综观生活中的一些积极乐观人生者,他们面对苦难内心始终令觉得,“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样的内容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让人读罢,会鼓起希望的风帆,树立起信心,面对各色各样的艰难困苦.就会去克服它,战胜它。

细读文章,我觉得这篇散文它属于曾经一时风光无限的伤痕文学。而伤痕文学,顾名思义,它哀怨凄苦.尽诉说的是自己在某一時间段里的不幸,只是发泄罢了,更不能激发人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有为,这类作品现时应当让其寿终正寝。《寒风吹彻》一文它反映的内容和发泄的情感,学生学习了之后,很可能会引发对这一社会的恐惧和惶惑,使他们觉得这个社会现实是冰冷凄苦,人生仿佛就是无边的苦海,从而可能就会诱发学生厌世或遁世,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如果一味沉沦在苦难中不能自拔,悲伤啼怨,尤其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更有消极危害作用的。我觉得我们的教材应该选一些能激发人鼓舞人教育人,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作品供学生学习,这样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苦乐观是会大有裨益作用的。因此,我更认为《寒风吹彻》一文与现今这个伟大的时代已隔隔不入了,因而,就斗胆建议应将《寒风吹彻》这篇文章请出职高语文课本中。

作者单位

舟山市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

猜你喜欢
负面效应
由“奥迪二手车”广告的负面效应谈媒体广告的自律与他律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负面效应与出路
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分析
标志性政府运作型展览会对城市展览业发展的负面效应
项目制研究的现状与新路径
高中生非正式群体的负面效应与积极应对
食用菌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负面效应分析
从校园暴力事件看媒介暴力对现实暴力的影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分析
略论美国对华战略在国民党政权崩溃中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