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会化视阈下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

2016-05-30 14:46缪宏兵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职生教育

摘 要 当前一些单位、个人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因而,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学习和践行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

人的社会化既指个人与社会互动中,个体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社会本身得以健康延续,有效运行的过程。高职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培育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等诸多科学崇高的价值观。这有利于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1 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高职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当前一些单位、个人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因而,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学习和践行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 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许多高校教师对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方面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方面。大学生虽“掌握了一些生态知识,但处在比较肤浅的状态”。在关注范围上,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身边日常的环境,对自己生活较远的环境知之甚少,如水土流失问题。

(2)对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主体的认知方面。大学生往往更多强调政府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看轻自己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甚至有部分同学仍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这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3)在环保行为方面。他们把生态文明意识作为自己内在道德修养,且能积极践行,如参与学校食堂“光盘行动”。但是他们很少去关注、监督他人是否有环保行为。“大学生对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问题,会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行动”。另一方面,知行相脱节。一些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如课桌文化、乱扔垃圾、浪费食物等。

3 发挥社会化主体作用,积极培育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对高职生来说,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传媒(网络)对其影响巨大。

3.1 发挥学校主体战场的作用

大学是高职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育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教育。

对设有环境相关专业的学校,学校要重视生态文明专业课程的建设和研究。对非环境专业的高校,可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把分散在不同教材、章节的生态文明知识有机地综合起来,开辟一个“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主题的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也相应开展类似“我是环保卫士”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生态文明意识。

另外,学校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培养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环保行为。比如增加学分、给予荣誉、经济奖励等方式。

3.2 学校从本身做起,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小的生态系统。所以,学校各项活动必须遵循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文明,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校要重视校园各项工作的科学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加强学校绿化建设,生态建设。淘汰一些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现代绿色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照明;推进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考试等;做到废纸利用、旧物分类回收等。

3.3 发挥同龄群体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帮助高职生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意识

同龄群体一般由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比较相似而组成的群体。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能往往会被成员认可、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因此,学校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依靠自身力量成立各类“生态文明”主题社团。对社团活动,学校给予必要的活动指导和经费支持。当然,学校也要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由各级团委牵头成立或培育此类学生社团组织。

社团可以是理论知识学习与研讨型,如主题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也可以是实践型,如在校园或居民小区举行“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公益活动。

在指导和支持社团过程中,学校对社团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体要予以表彰奖励。心理学认为,身边的熟悉先进人物往往更能够激励我们。 再者,一般高职生都有比较心里以及学先进、赶先进的自我教育过程。因此,积极培育和发展生态文明的校园社团文化是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第二大课堂。

3.4 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实现网络教育全覆盖

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知识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国家和社会必须重视大众媒体的信息发布质量、正确的舆论导向,既客观描述生态问题,也要报道政府的努力,公众的参与,环境逐步改善,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尤其是,当前网络社会的快速扩张和渗透,网络传媒对高职生社会化影响更加突出, 有调查数据显示,75.1%的大学生表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获得有关环境保护信息,这一渠道排名第一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必须重视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的阵地意识。既要实现一些传统的大众传媒信息数字化,也要开辟新的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媒体的平等、自由、互动是其最大的优势。因此,以学生社团、班级或系部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同时挑选一些责任感强,有知识有能力,在学生中有威望或影响力的“舆论领袖”式的学生干部或老师参与互动教育。这样既能实现線上有效影响教育,也能组织线下环保活动,进而实现高职生态文明意识内化和外化的相互转化。

4 增强高职生公民意识,树立“生态文明”主体责任意识

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停留在“律己”的层面,更重要的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和付诸行动的自觉性。既能身体力行去保护、监督生态环境,与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斗争。同时,也能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决策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实现高职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咏梅.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分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3).

[3]潘莎莎,张传辉,毕永福.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影响因素分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01).

[4][6]朱洪强.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

作者简介

缪宏兵(1978-)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生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

作者单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 江苏省南京市 211168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职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