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宝军 房洁
摘 要: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对新建院校办学情况的一次全面检验。文章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成效,分析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方案的新特点,并提出了改进本科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合格评估;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54-03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指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新设立的本科院校,截止2013年底,共有647所(含独立学院),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3%。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特征之一[1]。教育部在同意新建本科院校设置的批复中,均明确指出“在适当的时候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评估”。随着201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2011]2号)的发布,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一轮评估正式拉开序幕。本次评估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评完已有三届本科毕业生的所有新建本科院校,目前,这项工作已接近尾声。
从评估的实际情况看,本次评估较上一轮评估相比,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分类指导和分类评估的思想,基本实现了“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评估初衷,对新建本科院校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投入、树立特色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12年11月,笔者所在的徐州工程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高质量通过。通过评建工作实践,可以看出合格评估不仅是一项促进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工程,更是一项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人心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成效
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过程中,参评高校紧紧抓住“二十字”指导方针,重点加强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办学水平的明显提升。
一是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功能不断拓展,目标逐步增多,利益相互交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在本科办学历史不长、积淀不深的新建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突出。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時间短,如果一开始就迷失方向,将会对学校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紧紧围绕本科办学,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一次大检验。通过评估,参评高校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强化。在思想认识上,各个高校根据评估要求,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的思想进一步转化为全校上下的自觉行动;全校围绕本科教学强化建设,“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办学定位上,要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特征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服务定位上,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还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忽视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盲目求层次求规模,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严重脱节。笔者所在的徐州工程学院通过此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改变了过去办学定位模糊的问题,一些开放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校地合作”的发展战略,明确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立足徐州、面向苏北、服务江苏”的服务面向定位,并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特征和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强化了“错位发展”的理念,强调“特色发展”之路,从而使学校办学思路越来越清晰,事业发展方向越来越明确。
三是加快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迎评促建的过程也是参评高校加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参评高校按照“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的评估要求,本科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要素重点加强建设。评建的过程,使学校对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学管理运行更加科学、规范;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合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成效,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明显提升,教学投入大大增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基地、校园道路等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此外,迎评促建过程也是一个宣传学校工作,进一步树立学校公众形象的过程[2]。各学校都抓住评估的机遇,向教育部专家组和社会各界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果,这些成果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到文化传承,都得到集中体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些都是学校重要的财富,将会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是增强了师生员工的信心。合格评估是新建本科院校建校以来第一次接受本科办学的“国家级认证”,意义重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生员工来说,这是一次不平凡的考验。由于这类高校一般都是由高职院校升格而来,存在着办学基础薄弱、师资结构问题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地方和行业企业的能力有限、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等普遍问题,在学校办学现状与评估要求的差距面前,多数学校普遍都有“小马过河”的心理,既有自信,也存在着自负和自卑的心理。评估的顺利通过让师生员工认识到评估既不是非常简单,也不是非常可怕。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只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全校上下“在岗在行在状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就能够克服困难,发挥创造力,取得满意的成绩。迎评促建的成功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教职工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后战胜困难的强大思想保证。
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新特点
本科合格评估紧紧围绕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求,是一次务实、科学和高效的评估,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参评学校进行的一项全方位的“免费体检”[3]。参与评建过程,更加深了我们对本科合格评估的认识。
一是评估方案体现针对性。新建本科院校不同于老牌的本科院校,除了硬件上的瓶颈以外,还存在办学定位使命不够清晰、办学模式缺乏创新思维、内部创新改革积极性不高等软件瓶颈,发展困难重重。国家充分考虑到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存在不足,按照分类指导的方针,在2011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行院校分类评估,针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进行合格评估,而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学校则进行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的重点也不同于审核评估,主要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合格评估聚焦学校基本建设,从每个学校的实际出发,不统一标准,不一概而论,更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二是评估理念体现实效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遵循“二十字”指导方针,注重为学校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评估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带动学校的各项事业与发展,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四个促进”更是体现出评估理念的实效性特点,强调通过评估给学校工作带来切实的促进作用。同时,合格评估的结果也改变了过去水平评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种结论,只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避免了一些高校为了争“优秀”,急功近利、突擊建设的情况,缓解了高校的评估压力,这体现出合格评估由以往重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更注重在日常循序渐进的学校建设中求进步、求发展。合格评估还对新建本科院校的主办方的经费投入提出了要求,这对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有效解决或缓解了办学资金困难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是评估过程体现服务性。合格评估采用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校每年要上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由数据库生成《数据分析报告》。这一全新的评估手段体现了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数据库既有利于管理部门的宏观监控,也使专家可以尽快了解学校教学基本状态,从而方便开展工作;同时也服务了参评学校,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及时认识到所取得成绩与存在问题,开展自我评估,尽快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做到了常态常抓。此外,与上一轮水平评估相比,合格评估倡导“以学校为主体、为学校服务”的新理念。评估专家并不是高高在上地去监督评价学校,而是为学校服务,从学校的宏观管理到微观的听课谈话,为学校进行细致深入的“体检”,参评高校也真正感受到评估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建议
合格评估使参评高校收获巨大。为巩固和放大评估效应,参评高校必须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发扬评估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地持续推进整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常态常抓,保持评估状态不动摇。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保持评估常态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学评估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校的能量,加强或改善学校的内部管理。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绝不是单纯靠一次评估就能得到提高的[4],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做到立足常规,推进常态,着眼长远,实现长效。搞好教学工作就譬如“上坡运动”,需要克服很多阻力,必须要有持续的外在支持和内在动力,只要稍微一松劲就会“滑坡”,而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最好”,而是永恒的“更好”。评估结束之后,针对参评高校的有些院系和部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松懈现象,个别教师员工“可以稍微歇一歇”的不当思想,参评高校需要坚持、毅力、信念、付出,务必保持评估状态,把评估要求作为指导学校的办学理论,坚定不移地执行。
第二,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评估整改工作。“后评估阶段”是学校着力实施“大学自治,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最佳时期[5]。参评高校在这一阶段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专家组对每所参评高校,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参评高校应当认真对待这些意见和建议,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要充分利用好专家的建议,把它当成“令箭”,在主管部门(政府)政策倾斜、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二是落实整改任务,实现评估价值。整改是评估取得实效的关键,整改工作是巩固评估实效的“代名词”,只有加强整改,才能充分发挥评估的效益,才能对学校本科办学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教育部通常规定评估“整改期”为一年,但“功夫在平时,建设无期限”,参评高校务必将整改工作作为学校本科办学的一个永恒话题,坚持在评估过后,长远谋划学校的发展;要把整改贯穿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继续严格对照指标体系,科学审视学校的教学工作状态;要将一些好的做法巩固下来,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成为工作的习惯,长期坚持。三是提倡“整改精神”,有序推进学校办学。参评高校要发扬“戒骄戒躁、居安思危、从长计议、开拓创新”的整改精神,以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作为核心价值观,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与正确的成才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以“整改精神”有序推进学校的发展改革。
第三,抓住机遇,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合格评估以后,意味着参评新建本科院校正式成为一个“合格”本科院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学校今后发展的重要机遇,为下一阶段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特点,笔者认为,评估通过之后,参评高校一般都会面临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投入,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破解规模扩大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如何强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破解优势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师资队伍数量得到基本满足后,如何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破解领军人才匮乏、学科专业骨干力量不强的问题;本科教育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后,如何培育优势学科向研究生教育冲刺,破解办学层次低位的问题;如何根据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化学校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不发的问题。当然,以上这些问题,只是普遍、共性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情况各不相同,必定还会有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总之,如何充分利用这次体检,使新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洋,陈小虎.新建本科院校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
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2]云南农业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及“迎评”
工作的收获与体会[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2,(4).
[3]陈东冬,李志宏.新建本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
的新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4).
[4]吴梅兴.在扎实整改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
教育,2007,(13-14).
[5]董志峰.“后评估阶段”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探析——基于
甘肃政法学院的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