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提升高中美术教育成效

2016-05-30 03:51曹俊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成效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美术课程地位得到提高,但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实施效果与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针对目前美术课程实施现状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课程实施成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美术课程;提升探索;成效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多年,伴随新课程的改革,美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台阶。按照新课改课程设置方案,我省普通高中课程开设了包括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八个学习领域,美术课程作为高中艺术课程之一,其独特地位不能替代。课改后的美术课程学科内容丰富多样,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将学科优势发挥出来,实现新课程理念。

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1.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长期处于“豆芽课”的位置,在现行考试制度下,美术课程往往扮演着边缘课程角色。因诸多因素,各群体对美术学科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往往认为学美术的都是些文化课不好,素质低下的。实际上,学生在书山题海中是极其渴望艺术学科的涉入,以帮助学生调节学习节奏,舒缓学习压力。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有趣的学科教学,把美术课程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价值发挥出来。美术课程就像是吃腻了大鱼大肉后的一盘青翠野菜,往往受人欢迎;美术课犹如一碗小面上的葱花,给人芬芳清爽。

2.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

现行美术教学普遍存在堂堂多媒体,处处PPT,虽然内容丰富,学生关注度也高,一堂课甚是热闹,但是还是难摆脱“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开嘴说一天”的传统教育方式。美育的目的在于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培养人的审美感受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审美趣味。美术课也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新课程亦要求师生角色的转变,如果变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让学生都去积极查阅网络、翻阅图书等准备,很多枯燥的理论课程也会变得有趣生动,技能课程成效更高。

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美术新课程涉及的模块很多,专业知识面广,技能要求高;如果学科老师不与时俱进,提升专业知识,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美术老师加强学习,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多渠道多方面交流提升。师范毕业的美术老师要么是涉足面广但不专业,要么是技能专业但面又不广,都很难在教学中发挥出较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素养;而现行教学实际又很难实现校际之间师资互通、优势互补。作为新时代的美术老师也必该有适应新课改的专业素养,锤炼专业本领,尽量做到知识面广技能又专。

4.教师缺乏学科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本质要求,因长期学科地位比较边缘,高中美术课程不能很好的保证实施,且美术老师在学校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配角等因素,导致相当部分美术教师工作积极性差,爱岗敬业不够,直接影响到美术学科教学。老师的不思进取,心理价值缺失,甚至自暴自弃,使得工作消极,甚至将教学当成第二职业,自我否定了美术学科价值。

二、提升美育成效对策

1.摒弃学科差异,正视学科价值

具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美术课程,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构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的学习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落实美育,就不能淡化素质教育,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正视美育的地位,如果只要求考试课程,美育的目标终究是不能实现。

2.开足课时,提供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

只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够尽可能多的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美术学科知识。按照目前的学校课程开设方案,高一上期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每周一节美术课,下学期则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开设了其他的一个模块课程;高二不重复高一课程另开设其他模块的选修课程,即“1+2”的选课模式,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机会修满必修的3学分。学生只有修习满足够的课时才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学生就可以有54个学时学习美术知识,为学生较系统和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提供了学习时间的保证。

3.通过开设校本选修课,丰富课堂学习

校本选修是丰富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手段,根据学校师资和学生兴趣实际,开展美术选修课,有利于学生继续深化和提高学科学习,体现自主学习乐趣。美术模块较多,仅靠课堂课时安排学生很难全面的了解美术学科内容,而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模块,根据学习人数和师资情况可以尽可能多的从绘画、雕塑等模块中开设选修课程;也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独特性,开展特色的校本课程;也可以利用社会文化艺术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等为学生提供活动课程和艺术欣赏的机会。只有课程多样化,学习内容才够丰富,只有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4.建立美术社团,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学活动应该将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创建的组织,能够最有效的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学生往往根据兴趣爱好筹建如动漫、书画、摄影等组织,这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着巨大作用,老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和建立美术社团,并指导其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添校园文化氛围,对丰富学校文化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5.教师塑造学科魅力,提升学科价值

作为美术学科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美育理论知识以外,还得要有相当扎实的专长技能。一名专业教师,要能拿得出优秀作品来,才能让学生心理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美术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不断锤炼绘画技能,潜心研究画理画论,多出优秀作品,才能信服于众。要自我提升学科价值,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总之,新课改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美术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美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润泽、濡染、陶冶,只有全体同仁锐意进取,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改进美育教学,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升高中美术教育成效,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才能发挥出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S];(川教[2010]28号)

[2]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S];2010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S];2003

作者简介:

曹俊(1983~ ),男,长期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和绘画创作。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成效
新课标下美术课程教与学的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