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琴 刘晶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际,中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与质量逐年下滑,在教学中面临着一些窘境:“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恶性循环的局面非常普遍。如何改善这一现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潜心去研究学生厌学的原因,去调动职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就笔者在一线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与探究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动机;调动;探究
1 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分析
自国家大力扶持与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的难题与尴尬,职业教育在我国并未得到较理想的发展,种种原因给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职业院校成为“中、高考”失利学生的“专利”,社会与家长的错误认知,导致了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家长与学生都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混日子,没前途。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态进一步加剧,社会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去研究职业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呢?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潜力越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所以没有学习动机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想不想学”成为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改善目前中职教育现状的根本途径。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仅仅有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内因去努力,职业教育的目标很难达到。
2 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与维持的理论依据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动机与兴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动机与态度,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受智力与非智力两大因素影响,动机因素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关键的地位,因为兴趣、意志、需要、态度、期待等因素都是学习动机。
首先,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对于人类来讲这五种基本需求是有顺序且逐级递增的。人类在低一级需要被基本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需要。只是在高一级需要满足时,低一级需要仍然存在。在同一个时间段,人类可以有多种需要并存,只是其中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已。
根据需要层次论,我们在研究学生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需要的层次性,而不能脱离学生实际。
再者,学习动机与任务的难易也有一定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在动机强度过低时,由于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过高时,由于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需要强调的是动机的最佳水平也不是固定的,依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活动任务简单且动机强度高的情况下,效率最佳;在活动任务难度中等且动机强度中等时,效率最佳;在活动任务困难、复杂时,有较低动机强度,效率最佳。如下图示:
从上面图示可以得出结论: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根据学生所面临任务的难易程序,适度引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nlock)实验也证明,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一般来讲,奖励、表扬比惩罚、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及策略
3.1 针对中职生的年龄、兴趣特点,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中职生受感性因素影响较大,凡事凭着感觉走,对事物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的年龄大多处于15—18岁阶段,轻狂、浮躁、对感兴趣的事物兴趣盎然;而对那些自认为无趣的东西,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即便是教师在关键之处音高八度,怎么强调,也无济于事。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千辛万苦,准备充分,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收效甚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往往对新鲜的事物、变化的事物、新奇或矛盾的事物感兴趣,对于幽默事故、笑话感兴趣,对美的事物感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与媒体类型上吸引学生,切合他们的兴趣点,较多引入与他们年龄、时事政治相关的一些话题,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由于学生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中考失败等原因,大多存在挫败感,自卑心理严重。这些消极的心理会阻碍学生努力学习。如能尽快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置几次期中考试,降低考试难度等方式,重新塑造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美国首富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根据“赫洛克实验”,要想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教师必须鼓励和信任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增强学习动机。
3.3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学习动机
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受教师控制的,以升学和考高分为目的。经历中考失败的阴影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因为培养目标不同,职业院校的教师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即便是布置了作业也很少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这对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中职学生,就像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年少轻狂,为所欲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预习、复习,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一旦好的习惯养成,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状态,努力刻苦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平时注意多测试、多鼓励,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就会满足学习需要,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更为持久。
3.4 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强化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因为从小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偏科或者考试失败,长期受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打骂。教师或家长无意的“笨孩子”、“差孩子”,致使学生把自己差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接受能力差、脑子笨等,严重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都很聪明,只是缺少鼓励,缺少动力与目标,没有努力方向,生活迷茫。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认知自己,评价学生,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处罚;多帮助、少唠叨;多赏识、少批评。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归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就多次出现了初中的“差生”经过反复的鼓励与表扬,比如:加强“自评、互评、点评”等教学环节;在作业批改时,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上课时的“眼睛”对视与微笑,使得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路飙升,有的甚至取得全系期末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4 结语
学习动机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职业教育,才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职教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变化,学好《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践,研究新时期职教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变幻教学的形式。唯其如此,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冉苒.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12):8-10.
[2]王燕,董圣鸿.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层构建[J].职教论坛,2006(5):27-29.
[3]张晓君,荷花,少伶,等.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9-10.
[4]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5]苏昊,曹立人.教学中学生动机研究新进展简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