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美德在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2016-05-30 23:50谷轶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学生思考

谷轶君

【摘 要】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给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强烈冲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让现代中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结合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学生;思考

一、相关概述

1.传统美德的概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那些体现在个体身上的随着时代变迁所能积淀下来,也就是“指那些中国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强调对社会,国家,民本思想的整体性,这是一个不断的批评动态继承,改革创新的道德体系,标志着的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中国的核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年文明的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成千上万华夏儿女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宝藏。

2.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传统美德的深远影响

(1)传统美德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道德规范的产生来自于对传统美德的历史继承,传统美德的内容,不仅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要求,而且在高尚的人格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标准。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合格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先学会如何做人。在年轻人中要加强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四有”与传统美德的熏陶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2)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些要求在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很好定位,它们与传统美德的具体德目是相互协调、相互吻合的。如: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天下为公、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德目就是教会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劳节俭,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但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要从让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出发,通过传统美德熏陶,使学生掌握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做人基本道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

(3)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独立个性人格的培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我国的道德教育环境以及社会转型是我国发展的基础环境。因此,接受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中学生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现代社会开放化和特征多样性,必须坚持统一的价值取向来提高自身的道德力量。而选择创意教育,就是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学会为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解决各种道德问题。在自律和他律的过程中,更要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习做人。

二、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1)受教育者思想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上的差异。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小学生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三个途径,三者理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但如果三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差异不仅不会互补,反而只能起到相互抵消的作用。当代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纯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家庭受到的是利己主义倾向的实惠教育,在社会受到的是追求利益回报的商品教育,这种反差造成了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混乱,削弱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正面影响。

(2)受教育者基本道德基础的薄弱导致脱离实际的思想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纯而又纯的空洞的政治口号,用深奥、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来教育和规范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超越了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对中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弊端显露于当受教育者成人后,因基本道德的基础薄弱,缺乏自觉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故会出现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与年龄大小成反比的不正常现象。

(3)教育手段与受教育者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由于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现代化,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素质的青少年的思想状态、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宣传,搞层层发动的,忽略微观上的启发说明、做具体人的工作的,进行自上而下灌输的单调封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显然己经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要求。

三、加强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对策

(1)构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维体系。首先,着眼学校,开拓传统美德新天地。学校教育,是实施德育的着眼点,是诸多思想教育之源。利用好这块阵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传统美德与幸福伴随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二,承载德育之重负,让传统美德与幸福浸润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空间。第三,渗透学科教育行动,让传统美德与幸福走进课堂。其次,沟通家、校,实现传统美德与幸福,但快节奏的生活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使父母疏于和孩子沟通;加之观念不当、方法欠缺,也带来诸多的家庭教育问题。为此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家访。同时改变过去家长会为沟通会,师沟通、家长与家长沟通。让学生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流的方式改变了,学生、沟通了家庭和学校。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将爱心播散于社会。这是实践着的生活,是充满活性的教育。让传统美德与幸福由学生的感悟,升华为对社会的关爱,在社会生根、发芽,得以传承发扬。

(2)找准德育工作切入点。现如今,学校对于思想教育的培训模式,内容上枯燥单一,方法上简单生硬,空谈理论,给人造成德育教育的不良印象。因此,学校应对学校德育方面的工作进行传统化。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小处着手,以身边事为切入点,把大道理与小道理有机结合起来。对我国传统美德“教以人伦”的教育内容,进行批判继承,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最后学校对中学生以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德之人的德育目标。

(3)价值观多元化环境下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现代价值。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日益变迁,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样使传统价值观逐渐离散,新型价值观还在孕育,价值多元成为必然现象。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价值选择越多、自由空间就越大、个性解放的程度也就也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外在的诱惑越多,意味着主导价值的弱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以美德内涵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一直规约着人们的伦理纲常,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蕴含着的价值、精神以及中学生的独特社会角色决定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有着必要性也存在独特的实际价值。

四、结论

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源泉,还是中国人类的起源,更是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础。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传统道德教育,不仅能让中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伟大辉煌,还加强了学生的“中国魂”教育,增添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力量,对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的前景和人生目标以及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我们国家自尊,养成了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的培养出我国新一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刚.当代中国家庭的美德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2]苏丽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刘峻杉,张俊.仁义礼智信五德体系的德育价值——基于三种美德体系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12:83-89+95.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学生思考
身边的传统美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