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幼儿情感社会化

2016-05-30 19:45李晓燕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情感幼儿

李晓燕

摘要:尽管幼儿是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被社会化 ,不断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情感的熏陶,他们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知识,形成情感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及社会对社会情感生活的适应和创造,逐步对社会情感制度、规范的认同和接纳,促使自己情感文化的形成、维持或改变。

关键词:幼儿  情感  社会化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223

尽管幼儿是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个体,但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情感的熏陶,会获得情感知识,形成情感能力。从心理学物质来看,情感作为个体人格系统方面具有私密性和个体性的一部分,属于个体成长中形成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别性和个性特征。幼儿在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也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由于一个人情感不是完全独立于世,它与生俱来就深深烙印着社会属性,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之中,所以情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突破个体的关系而存在,是社会意义或象征符号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既构成了个体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个体进行社会交流的符号象征和交流工具。所以说幼儿的情感社会化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而是幼儿与他人、环境、制度互动的结果,这个结果便是幼儿自然而然的选择。

一、全面了解幼儿成长

2012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在3到6周岁时,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在情感发展中各个目标和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注幼儿情感发展中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最终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形成。

所以教师只有了解幼儿在成长中表现出的性格、智力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如以家访形式向家长及幼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常规等,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和生活中的表现,掌握其性格特征;也可以向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以及家庭成员的评价,记录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情感。其次,要熟悉幼儿生活,依据幼儿生活实际适时加以教育和引导。

二、创设幼儿社会化情境

情境是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最佳条件。幼儿虽在家庭中成长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社会化情感,而接受更符合社会规范的规则就要进入幼儿园。在幼儿园幼儿的友谊、自尊、认同等方面的社会需要会得到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就千方百计为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创设情境。比如,鼓励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亲人,体验父母付出的辛劳和爱心,创设“我当爸爸妈妈”的情境;又如,教育幼儿有爱心,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学会爱父母、爱老师、 爱幼儿园等。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步教育幼儿要爱亲人、爱同伴、爱集体,进而爱家乡、爱祖国,达到爱的最高精神境界。

在培养幼儿社会化情感时,他们难免会有负面情感体验的伴随。比如幼儿没得到小红花产生的嫉妒、焦虑情绪,小制作的不完美、失败等;对自己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表示不满,以至于感到内疚、羞愧等。这是幼儿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幼儿社会情感向深层次进化。

三、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首任老师,对孩子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美好想法,但处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正是性格形成关键时期,所以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应主动询问孩子想法,在意见不一致时,要采取举手表决,尊重孩子自由权利,不能做权威性的父母,束缚孩子的思想,也不能做放纵型父母,所有事情都交给孩子处理,若幼儿缺少父母正确管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和社会情感。父母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与信任同时,还要跟孩子多沟通,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进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的氛围体现着家庭成员的修养和素质,能使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质和情感趋向。比如,在民主和谐的文明家庭中,家庭成员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他们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热心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自尊自信,团结友爱。因此良好的交流氛围对孩子来讲至关重要,必将深刻影响孩子与他人、与社会的融合程度及应对态度。

四、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精心组织各种情感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幼儿时期知识的获得更应是一种自发动机下的自主活动,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动机,消极的情感会使幼儿远离某个对象。因此,教师要及时对孩子提供情感支持,排解幼儿的不良情绪。如在集体生活中,逐步教会幼儿自我控制情感、情绪,不影响他人和集体秩序。教师应教会幼儿掌握交往技能,理解他人需要;应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初步知道什么是好、对的,什么不不好的、错的。例如,在每个班级墙面上设置“心情栏目!”“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孩子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这里,翻表情牌,教师根据表情牌,可有选择地与一些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帮助他疏导情绪,这种形式很受幼儿欢迎。在班级的角落还可设置布偶、靠垫、“开心宝贝”“出气包”,幼儿有开心的事情可以对开心宝贝讲一讲,亲亲他,有不高兴的事情就去找“出气包”,用拳头打几下,使心情好起来。在寄宿制的幼儿园晚间活动时还可进行“大带小”活动,让大孩子帮小孩子挽袖子、洗手、脱衣、脱鞋,一起看书、玩游戏,使幼儿体会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共同生活的乐趣! 还可结合节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元旦主题活动“我成长、我快乐!”请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做水果沙拉,用废旧材料做时装,做魔术帽子等。国庆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懂得爱,爱惜生命、爱家人、爱老师和小朋友、爱我们的祖国。

参考文献:

[1]刘小俊.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J].教育教学研究,2009(18).

[2] 向海英.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初探[J].幼儿教育,1998(3).

[3]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3).

猜你喜欢
社会化情感幼儿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