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30 12:55李延庆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班班通应用研究语文教学

李延庆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可以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班班通    语文教学      应用研究

班班通教学能化繁为简,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打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宜地使用多媒體教学,会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语文课文虽然都是美文,但是也有些课文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距遥远,学生并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声音、画面、动画效果来显现,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教学语文版第六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这是一篇电视解说词,利用图片加文字解说,学生更能直观地体验到文中所记述的美景,了解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二、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而互联网真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丰富内容,让它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它的这个特点,正好可以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麋鹿》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将糜鹿这种神奇的动物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神秘的动物有一种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有关麋鹿的生活习性、传奇故事、保护区以及今后的发展动向等各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运用电教手段精心设置情景,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教师精心制作课件,通过画面的呈现、音效的渲染、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情感共生,连灵魂也接受了一次洗礼。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船长》一文时,教师先找到一段《泰坦尼克号》的视频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欣赏,那宏大的灾难场面、高大的人物形象……怎能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呢?学生又怎么能不感受到那人性的伟大呢?

四、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而网络世界,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为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提供了又一种途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苏教版第八册的习作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用上象声词,教师可以事先下载一些活动的音响,上课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来描述其间的情景。学生也会凭借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不同的场景。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天马行空,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真是“给我一点时空,还你一份惊喜”。

五、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表明,一旦学生的兴趣指向某一事物,他对该事物的关注度就会大大提高,甚至是全身心地投入。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因其有逼真的音效、绚丽的色彩、鲜明的图案以及活动的画面……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充满生机。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可以用一段振聋发聩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来导入新课,用那铿锵的鼓声、粗犷的舞步、整齐划一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多媒体立体式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进入下一环节进行了渲染,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一种亢奋的状态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他们又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

六、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它的可操作性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也可以输入信息,并对已有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判断和处理。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获得结果;也能借助计算机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世界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讲,还要动手操作。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的可操作性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2]王文焉,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刘向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1(06).

[4]胡卫星,李美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J].中国电化教育,2001(07).

猜你喜欢
班班通应用研究语文教学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