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

2016-05-30 12:11贺守喜张艳伟崔桂武
东方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宗教意识形态高校

贺守喜 张艳伟 崔桂武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明确宗教渗透对高校带来的危害和对师生意识形态方面认识的影响,找到高校构建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路径与思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处于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高校;宗教;意识形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反映到高校中,一方面是外部的宗教传播和渗透有走进高校的趋势,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的信仰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多样,为这种传播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现了学生中参与宗教活动人数增多,和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现象。

笔者通过采取访谈、问卷等方式,对驻沈的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看,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一、宗教对高校传播渗透的主要特点

宗教文化传播特质与敌对势力赋予它的颠覆工具特质相结合,衍生出变态的社会现象——宗教渗透。高校作为集文化传承、传播和创造于一身的特殊场所,已经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一个重要目标;青年学生的信仰形成,已经成为渗透与防范宗教渗透的争夺焦点。根据对驻沈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发现,在沈阳高校宗教渗透时有发生且呈现如下特点:

(一)以文化交流为名搞渗透。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正常的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国际文化交流是我们所欢迎和允许的。但是,以渗透为目的的所谓“宗教”往往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进行,具有破坏性和欺骗性。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外藉教师或有境外背景的留学人员,特别热衷于向学生传递有关宗教方面的信息,有时就在文化知识的介绍之中夹杂着宗教教义的宣传甚至是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灌输。其中确有以渗透为目的,用文化活动作为掩护,引诱青年学生参与其宗教活动的情况发生。例如,我市沈北新区大学城一马来西亚籍女教师以教授语言课程为名,向四所高校17名在校大学生宣讲圣经,这一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后经公安、安全和宗教事务管理等部门一起采取断然措施,才有效的予以处理。

(二)以个人利益为饵搞渗透。境外敌对势力为增强渗透的有效性,往往以物质利益作为手段实施渗透,并针对不同渗透对象给以不同的诱饵。例如,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常常以协助加入外国国籍、帮助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等为诱饵,吸引他们加入宗教组织。其目的就是从我国的青年知识精英着手,寻找其实施颠覆的本土力量,从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入手,进而实现隐藏在其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关于这种政治意图,《耶稣在北京》一书作者艾克曼(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

(三)以心灵慰藉方式搞渗透。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有其自身社会功能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其“鸦片”的麻醉作用,为现实的苦难提供廉价的心理解脱。通过实施目的性极强宗教心理治疗,调整人们的心态,缓解减少或消除心中的痛苦、恐惧和悲观等情绪,达到感情慰藉。当人们不断地运用宗教这种文化社会功能来满足心灵慰藉需求时,转而会对此产生心理依赖。宗教渗透的实施者往往能轻而易举猎获此类心理需求强烈的对象,使他们在成为宗教的精神俘虏之后最终成为宗教渗透势力的仆役。例如,前几年沈阳市相关部门在沈北新区取缔一非法聚会点时发现,该聚会点组织者,竟然是某大学新近毕业的学生,背景是韩国基督教。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为什么成了宗教渗透的马前卒?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位女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境贫穷,为人孤僻,与同班同学及同寝室室友交往不多,她在上学期间信教的原因,就是能够在“上帝”那里找到安慰,而最终成为韩国基督教组织的成员和该组织在我国对高校实施渗透活动的专职人员。

二、宗教对高校渗透传播带来的危害

从目前的现实看来,由于宗教渗透已经逐渐伸进了高校,致使给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宗教对高校渗透的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其表现在:

(一)企图消融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弱化国家政治认同。宗教渗透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办法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西方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渗透到我国现实土壤中,并逐步侵蚀社会化的过程,企图全面占领和控制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西方一些国家在实施对我国战略“三步走”的《十条戒令》中,赤裸裸地指出,“要以新式的宗教传播,把他们的青年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中引过来,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地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可见,西方对我国实施的宗教渗透活动,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侵略。由于西方价值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通过宗教渗透的手段逐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思辨能力,其结果必然削弱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践行。

(二)企图改变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松土工程”的马前卒和附属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逐步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但随着国外不同世界观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新事物难以辨别,在鱼目混杂中向人们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调查中发现,由于宗教的渗透,高校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已经出现模糊,淡化民族意识现象已经存在,道德底线被冲破的事例时有发生。在高密度的人群中人际交往本应该很活跃,但却在部分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常常反映出来的是不沟通、不交流,一种冷若冰霜的尴尬局面。交往的自闭,视野的狭窄,政治观念的模糊,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成为宗教渗透与传播的俘虏。尽管受到宗教影响的不是多数人群,但足以说明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抵御宗教渗透与传播的有力手段,宗教渗透勢必就要很自如地占领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改变我们的共同理想,摧毁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扰乱了我国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现在的高校大都是开放性办学。西方敌对势力唆使一些宗教的传播者针对我国高校开放的这一特点,不失时机的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宗教传播,无孔不入的实施着他们的渗透计划和“松土工程”。尤其是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图书馆、食堂、生活区、运动场等场所和地点,成为他们实施渗透计划、传播宗教的重点人群和地域。由于大学生涉世较浅,加上传教者的花言巧语与执着,致使部分大学生不顾国家法律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按照传教者的指意充当了规范秩序的蚕食者,成为高校有序管理的破坏者。有的个别大学生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被引入歧途,带上邪路,甚至有的还蒙受着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

三、构建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建议

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担负起的工作任务,它是要具备有“学校主要领导直接组织,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校院系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出击,共同防范”的总体工作格局。

(一)要搞好顶层设计,使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工作中有议程、有位置。学校党委要把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工作纳入到高校总体工作规划设计当中,诸如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应急处理、教育手段、评价标准等都要通盘考虑,逐一明确。特别是要建立起“上下协调,配合默契,目标一致,责任分明、互相监督”的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网络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防范宗教渗透的工作形势,总结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始终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这根弦拉直绷紧。

(二)要抓好重点部位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后,国际文化交流活跃而频繁,来华留学的外籍师生与日俱增,进而宗教渗透的范围也在逐步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的抓好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学校外事管理部门,要对来华从教和外籍留学生,要建立起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规定,不能因获取一点蝇头小利却让其无所顾忌的侵蚀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捣毁我们的坚固阵地。学校要指导具体管理部门定期对外籍师生进行我国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引导他们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科技合作、外籍和港澳台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管理,既要做到内容审查还要做到登记备案,在责任分明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跟踪管理,加大防范宗教渗透的防控力度。

(三)要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注重在增强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要保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扎实有效,必须从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上动脑筋、花气力,建设一支政治敏感性强、政策规定把握准确、处理问题恰到好处的防范宗教渗透队伍。一是要抓好示范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课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想政治课内容的讲解消化,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二是主管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尤其是工作在学生身边的政治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与诉求,尤其是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有心理障碍一时无法解脱等学生,要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消除思想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发挥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和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通过开展形势报告、党课团课教育、社会实践、建立微信微博平台等,不失时机的向大学生传输正确的导向和能量,从思想上形成一道抵制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

(四)要拓宽宣传教育的辐射面,从舆论上营造防范宗教渗透的环境氛围。一是要对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从理论上让师生深刻了解宗教产生与发展过程,弄清宗教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差异,引导师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宗教、正确对待宗教。二是要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政策等方面的教育。高校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方针和政策教育,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让师生明确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的关系,明确高校管理与宗教管理的关系,明确高校内不准传教,党团员不准信教的规定,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好反宗教渗透工作。三是要发挥高校内部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校园新闻网、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等宣传文化阵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宣传防范宗教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化广大师生防范宗教渗透、反“西化”的迫切意识,坚定不移地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广泛传播正能量。

参考文献:[1]王世翔.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研究[J]. 延边党校学报,2011,(8)

猜你喜欢
宗教意识形态高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