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
【摘 要】本文从建构注意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再创造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数学合作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初中数学中合作探究教学的程序:创设情境阶段、自主探究阶段、小组交流阶段、总结归纳阶段、巩固应用阶段、评价反馈阶段等以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猜想力和质疑能力等教学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分析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倡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数学教学的实践,教师要将学生由原来的教学参与者变为学习的主导者初中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本为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创设学习情境,主动探究学习,在探究中互相合作,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强调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发掘创造力,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放在建构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的位置上,以学生为中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建构。
2.合作学习理论
作为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噶斯基博士强调:“合作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即让学生以2-6人为一组,通过各种必要的互助和合作,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3.主动学习理论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扎实的知识最好的途径便是自己发掘。”即是指在教师给定的条件之下,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结构尽量努力去发掘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4.再创造教学理论
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能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能够学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研究出来的,这是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学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再创造的方法,并使学生通过实践主动获得知识。
5.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在这一理论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包括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在内的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被称为教学的最佳区和最近发展区,而且每个学生个体也有差异,包括潜在水平差异和现有水平差异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潜在水平发展成现有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的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阶段
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比如,课堂的一开始设置悬疑,以故事的形式开场等方法创设情境,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自主探究阶段
自主探究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不进行这一步骤,学生的合作交流无法深入,将流于形式。这一阶段的前提是建立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小组,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的确立,保证每一小组内有学习优劣程度不同的各类学生,这样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之下,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除了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这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得到有效发展。
3.小组交流阶段
合作研讨后,组间交流时,由一个小组率先发表意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全班回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对有问题的部分可以展开辩论或讨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弄清问题的始末,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总结归纳阶段
即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分析,把散乱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这一阶段是为了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巩固应用阶段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对知识进行运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加强知识的练习练习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基本练习;第二是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梳理知识脉络进行深入理解的综合练习;第三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练习。
6.评价反馈阶段
这是最后一个阶段,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和收获了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接着教师可进行知识的总结概括,提出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并依据客观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巩固。
三、初中数学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创造性地制订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合作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的变化,综合利用教学中的各种要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任务,主动、大胆地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最大动力,只有在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合作,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经验基础上,找准学生的探究点,再根据时机适时引导,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习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建立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学中合作探究的气氛,从整体上开启学生的智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侧重研究探究教学的方向和策略,要避免指导空泛化,避免过于简洁直白,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不得要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猜想力和质疑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对抽象事物形象化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正方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正方形卡片或与矩形对比,从而得出“正方形四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的性质,这就远比直接给学生灌输正方形的性质要好得多。
在数学教学中,猜想力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原理理论中对事物规律进行大胆假设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角的性质的时候,在纸上黑板上或者操场上画一个的角,哪个大?先让学生猜想,再经过测量可以让学生对角能正确理解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猜想力可以促进学生直观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外,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质疑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必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无法理解的知识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对已成文的知识大胆质疑,不盲从和迷信,在小组之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决,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创造和创新性的理解。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的初中数学课程面临改革机遇和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立足教学实践,结合现有的数学教育理论,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