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群如何才能“长寿”

2016-05-30 10:48秦阳
销售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群主群里社群

秦阳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群都会经历生命周期,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长则六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一周。导致社群走向沉寂的,要么是群主的目的未达成而不维护了,要么是群员的需求未满足而不活跃了。那么,在谈到群的“长寿”时,我们必须先探讨一下群消亡的几大罪状。因为避免错误也是群长寿的重要法则。

移动社群消亡的“七宗罪”

1、失焦是导致社群消亡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缺乏一个明确而长久的定位。

很多群成立后往往快速拉入了很多人,结果偏离了群主最初建群的目的,整个群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和活动连接,就变成了一个灌水群。

没有经常分享有价值的话题,时间长了群员就失望了,既然只能是工作的骚扰,不如退群,等待下一次冲动再入新群,如是循环。

如果在入群前群员能够告诉别人加入这个群的价值和交流机制,对群的生命力反而更好,但是现状是大量的人花费大量时间把自己认识的人纳入一个群,对于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都没有通盘考虑,还真的以为有去中心化自组织奇迹呢?

没有定位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入群,结果一个群里又是大牛又是新手,把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认为这是所谓去中心化自组织,恰恰是把牛人给骚扰走的最佳方法。

事先通盘考虑过群的主题、定位、分享机制的群寿命更长,灌水群必死。

2、无首是导致群消亡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缺乏有影响力或热心的群主或群管。

在这里要特别区分一下“去中心化”的概念,很多人觉得一个社群有领袖、有管理、有规矩就是违背“去中心化”的宗旨,这是一个误解。

所谓去中心化,更重要的理解是指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与为了能够让参与更积极、沟通更畅通、结果更多元的“管理”、“有人维护”并不冲突。

其实再好定位的群,没有人主动管理和维护,也是无法持续运营的,不可能完全自组织,只能解释为中心碎片化,组织网络化。

为了便于管理,群主或群管理员都是最佳的选择。

3、第三个原因是群主个性过于强势。有一种群是因为群规模大了以后,群主为了管理群,往往制定了严格的群规,但是越是严格的群规越容易带来争议,因为很多人不喜欢一个网络组织还有太多的约束。

比如很多群主希望群里少一些闲聊,多一些干货,不要发和主题无关的话题,那么有的群员会认为一个只聊专业话题的群没有趣味,不认同这样的规矩,他们认为应该有一些轻松活泼的内容活跃气氛。

大部分群主是认可群应该可以轻松活泼一些的,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群规模越大,这个度的把握就越难,直到群不得不建立严格的约束。

一个群的群规形成,最好是经过群员的一致讨论才容易得到遵守.如果群主要推出强势群规,那么群主就必须比群员影响力等级高一个数量级,才能获得遵守群规的心理优势。

所以,强调民意下的组织纪律而不是个人权利的群寿命更长。

4、第四个原因是骚扰。再好定位的群,没有人主动管理和维护,也是无法持续运营的,不可能完全白组织,只能解释为中心碎片化,组织网络化。

骚扰有两种。一种是垃圾广告。所以群规要提前声明,管理员及时治理。这就要求管理员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时上网,关心每一个群员,特别是清楚混进群发垃圾消息的人。如果一个群经常有人发垃圾消息,群管没有及时处理,马上这个群就会沦为死亡群。

另一种是过多的闲扯灌水。一个超过200人的群,一人说一句你也得看半天,如果正在工作或是学习,群消息在不断地闪烁,经常打断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学习节奏,时间久了也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如果一个群的人数过多,要选择一定的禁言措施,比如工作时间群内不聊天,晚上和节假日随意,也会改善很多。

5、第五个原因是群缺乏固定的活动形式。一个群想有声有色,不让成员感到无聊乏味,必须有定期的活动。最受群欢迎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定期分享模式。一种常见的组织方式就是由群主提前协调群员,规划每周1-2个主题,邀请不同群员或者外来顾问分享,每次用1-2个小时,在约定的时间邀请群员一起交流讨论,聚焦特定主题,这样就有了“集体创作”的感觉。

如果一个群规模超过40人,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组织大家在一起,大家没有定期的互动、协作、讨论,没有熟知度,没有凝聚力,没有归属感,那么这个群的生命力很快就会衰退。固定的分享会让群员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我在这个群,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身份认同感也是群员愿意留下的重要理由。这种身份认同感消失的时候,群员很可能会选择退群。

不过一个群规模不超过40人,大家在一起理由可能因为兴趣相投,认同度高,愿意一块聊,不需要刻意限定分享形式。

6、第六个原因是“蒸发”。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聊天群时,群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群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群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群彻底地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聊天群。

用一个专业的科技词汇来表述这一现象叫“蒸发冷却效应”。

相对封闭的群能更好地处理一些问题。封闭群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大部分此类群都只是低调地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7、第七个原因是陈旧,也就是成员总是那么几个人,失去了新鲜感。上一个“蒸发”让我们知道了新成员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因此一个群的人员长期没有更新,那么这也可能是群走向死亡的开始,任何组织都需要经常换血,没有新血注入,群往往会沉寂。因为新人的进入会给群带来新的冲击力,也带来新的活力。

那怎么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呢?据我们的经验,一个群在入群阶段设置的筛选和挑战门槛越高,这个群加入后流失率反而越低。比如有的群要求必须付费才能进入学习,反而群员更愿意遵守规则,维护学习秩序。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就是,经常加入一些美女和萌妹纸的群,一般活跃度都低不了,而且会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如果你有美女资源,可以让她们帮你把社群更好地带动起来。

如何让社群“长寿”

那么如果想尽可能延伸社群的生命周期,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只要是能长期生存一段时间的群,都有内在的生态模式。我们重点分析基于兴趣或者学习成立的群组,在这样的群组里都存在如下几种角色,这种角色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群生态模式。

围绕这些群角色,基本上只有两种群管理模式:第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第二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在环形结构中,每一次群交流中,每个人的身份可以互相变化和影响,但是一个群里面必须存在至少一个活跃的灵魂人物,他可能身兼思考者、组织者多个身份,如果一个群拥有两到三个活跃的思考者,那这个群不但生命力很强,而且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在社交群里,必须有一类活跃分子,清谈者很难奉献出结构化有深度的内容,但是他们往往有比较多的信息来源,可以给群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诱发思考者奉献出有质量的内容,一些围观者也可能被激活,带来有深度的内容。

因为环形结构可以身份互换,群规的设置往往很难严格,留下很多弹性空间,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金字塔结构中,一定有一个高影响力人物,然后发展一些组织者帮助管理群,群员基本上都是追随影响力人物进行学习的,所以在群里必须设计严格的群规,否则如果每个学员都直接和影响力人物沟通的话,影响力人物就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通讯。

所以在这种学习群里,最可能的模式是影响力人物进行定期分享模式,由组织者进行日常的群管理。

两种类型都少不了群规,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一些围观者有时候因为种种动机想在群里发各种软性广告,也会因为触犯群规变成挑战者,如果群组织者缺乏疏导技巧,一些同情围观者的群员会退出群表示用脚投票,这也给群的生命力带来损害。

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指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这个数字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网络和现实的区别等可能会有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肯定是一个有限的数量。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朋友圈,差不多加了二三百人之后,经常遭遇的刷屏体验比微博更甚。在群内的表现就更突出了。

比如一个群的人数可能不多,正是因为成员不多,所以依靠每个人的自我规范就可管理,氛围融洽,凝聚力强,群内的总信息量不一定很大但是参与度很高,质量也不低;但是一旦猛地扩张,体验下降,活跃度就会下滑。

应该如何看待金字塔和环形两种结构社群的规模?如果是定位学习分享群,在有能力管理的情况下,群的规模越大越好。

因为高影响力的人一次分享可以辐射更多的人,但是这种群在线分享如何解决学员参与就会变成一个大挑战。学习群的规模上限其实是不受2000人限制的,完全取决于高影响力人的群管理水平,这是一个金字塔层次结构,只要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发言纪律,群的规模和分享水平都可以稳定在某个大家可以接受的水平线。

金字塔群还有一个变形,就是成立一个核心管理群,规模不大,但是这个管理群每个人都去维护一小群,形成一个群的递归金字塔管理模式。但是环形结构的社交群不可能具有太大的规模。以微信为例,现在有500人群,200人群,40人群。但微信最早的群上限是40人,为什么设计成40个人?

第一微信群的产品逻辑就决定了群员进入关系是相对平等的;第二管理学也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松散型组织,26-36是一个小型的白组织形态最佳的规模。所以我认为40人的微信群设置应该是微信有意为之,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值,应该是观察了大量QQ群活跃度后的综合设置。

如果遇到一个好的群组织者,同时他也是有能量的人,那么环形群关系是可以做大规模,但是这个规模超过100人就会遇到种种问题,我个人的观察是一个群超过40个人找到活跃度足够且情趣相投的人挑战非常太。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量的人会认为40人不够用,甚至500人都不够用,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人有一个本能冲动一一把这个圈子里最好的人都装在一起。给群邀约牛人为群增加活力,但是如何让牛人在群里得到好的服务,又不被过度骚扰,也就成为运营里的难题。

所以为了将群规模在扩大的过程中,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几个建议:第一,加人要有节奏,不要一股脑入群太多;第二,加人要有门槛,得来不易才懂得珍惜;第三,加入要守群规,正是无规矩不成社群;第四,老人要带新人,将社群文化进行传承。

猜你喜欢
群主群里社群
通缉令
大树当群主
金主爸爸的炫酷
社群短命七宗罪
一滴水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幽默新群规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